
出版社: 中国海洋大学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7.70
折扣购买: 古今传奇故事
ISBN: 9787567018228
接受重任,全力治水 舜即位后,十分关切百姓的生活,他在征询了群 臣的意见后,决定让鲧的儿子禹前去治水。禹于是接 替了父亲的工作,和伯益、后稷一起去复命。禹为人 十分机敏,又能吃苦耐劳。他深知父亲因治水不利而 受到惩罚,同时也为百姓无家可归而感到焦虑万分, 立志一定要解决好水灾问题。一方面禹总结父亲在治 水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另一方面,他决定先到水灾严 重的地方实地勘察一下,再找到彻底解决水灾的方法 。 他走遍全国,跋山涉水,总是随身携带着准、绳 、规、矩等测量工具。到各处勘察了地形,一路上立 木桩作为标志,测定地势高低。经过实际测量,再加 上向当地百姓征询治水的经验,禹发现建筑堤坝并不 能从根本上解决洪水问题,不把河水引流到大海中, 建再高的堤坝也无济于事。最终禹确定了以疏通河道 为主,建坝堵水为辅相结合的治水方法。 禹发现洪水最严重的地方在黄河中游,他便带领 着百姓由这里开始治理。黄河中游有一座龙门山,横 亘在黄河中游,挡住了河水的去路,大量的河水流不 出去,水位不断增长,由此引发水灾。禹勘探地形后 决定将大山凿出一个口子,好让水能顺畅地流到大海 中。制定好方案后,禹和当地百姓就开始掘土,搬石 、挑水、凿山。当时还没有发明出铁器,他们便拿着 十分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木耒等工具来治水。 大家除了要做繁重的工作,还要经受严寒酷暑,以及 毒蛇猛兽的侵扰,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大禹因常年泡 在泥水里脚趾甲都脱落了,皮肤晒得黝黑,头发凌乱 不堪,手上也长满了老茧。最终经过五年的努力,才 将龙门山劈出一道豁口。河水瞬时狂泻而出,水声震 耳欲聋。后来大禹又派人在底柱山下深挖一条水沟, 由孟津向北,连通九条河流,上游的洪水便顺着九条 河流缓缓而下,黄河终于恢复了久违的平静。后人为 了称颂大禹治水的功劳,把龙门山也称为禹门。 禹和百姓们一起劳动,自己吃最简单的食物,衣 服也破烂不堪,住在简易搭建的房子里,有时为了赶 路还会睡在野地里。他将大量的钱财都投入到治水工 程中。在治水的过程中,禹也十分关切百姓的生活: 洪水冲垮了农田.他就让伯益给百姓分发稻种,让他 们可以在低洼潮湿的地方也能够种植;又让后稷给百 姓们发粮食,让各部落都有粮食吃。 治理好黄河中游后,禹继续采用疏导的方法,将 弱水引流到流沙河;将黑水流入南海;疏导长江,将 其向东分出支流沱水,流到东陵后与彭蠡泽(今鄱阳 湖)之水汇合,最后流入大海;把济水引导黄河里; 又把淮水引到泗水和沂水。最终,九条大河都被大禹 用疏导的方法引流到大海中。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 于解除水患,当地的百姓又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在治水的同时,他还在一路上记录了各地的山川 走势、土质情况、盛产的物资情况以及各州应向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