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故事与哲理
作者简介
《中外管理》杂志,专注管理传播27年,是***早大力推介海尔管理经验、*早大力推介彼得?杜拉克(也译德鲁克)管理思想、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体系、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理论、稻盛和夫管理哲学的主流财经媒体,与海尔等众多**民营企业长期进行战略合作。
内容简介
疤痕实验——客观地洞悉自己的主观 哲理的故事 在一次心理科学实验活动中,心理学家们征集了10位自愿者,请他 们参加一个名为“疤痕实验”的活动。 10位自愿者被分别安排在10个没有任何镜子的房间里,并被详细告 知了此次研究和实验的方法与目的:他们将通过以假乱真的化妆,变成一 个面部有疤痕的丑陋的人,然后在**的地方观察和感*不同的陌生人会 对面部有丑陋疤痕的人产生怎样的反应。 心理学家们在每一位自愿者的左脸颊上都精心涂抹上了逼真的鲜血和 令人生厌的疤痕。然后用随身携带的小镜子使每位自愿者都看到了自己脸 上新增的疤痕,当自愿者们在心中铭记下了自己可怖的“尊容”后,心理 学家收走了镜子。之后,心理学家告诉每一位自愿者,为了让疤痕*逼真、*持久,他们需要在疤痕上再涂抹一些粉末。事实上,心理学家并没有在疤痕上涂任何粉末,而是用湿棉纱将刚刚做好的假疤痕和血迹**清理干净了。然而,每一位被蒙在鼓里的自愿者却依然坚信,在自己的脸上有一大块让人望而生厌的伤疤。 自愿者们被分别带到了各大医院的候诊室,装扮成急切等待医生治疗 面部疤痕的患者。候诊室里,人来人往,全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自愿者 们在这里可以充分观察和感*人们的种种反应。 实验结束后,自愿者们各自向心理学家陈述了在不同医院候诊室的感 *。他们的感*出奇地一致。 自愿者A说:“候诊室里那个胖女人*讨厌,一进门就对我露出鄙夷 的目光。她都没看看她自己,那么胖,那么丑!” 自愿者B说:“现在的人真是缺乏同情心。本来有一个中年男子和我坐在同一个沙发上的,没一会儿,他就赶紧拍屁股走开了。我脸上不就是有一块疤吗?至于像躲避瘟神一样躲着我吗?!这样的人,可恶得很!”自愿者C说:“我见到的陌生人中,有两个年轻女人给我的印象特别 深,她们穿着**讲究,像个有知识、有修养的白领,可是我却发现,她 们俩一直在窃窃地嘲笑我!如果换成是两个小伙子,我一定会挥拳将他们 痛揍一顿!” 自愿者们滔滔不*、义愤填膺地诉说了诸多令自己愤慨的感*。实验结果让心理学家们也吃了一惊:人们关于自身错误的、片面的认 识,竟然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对外界和他人的感知。 故事的哲理 虽然我们相信唯物论,但我们*要承认:现实中左右我们判断的,往往来自自己的主观内心。认知这一点,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很重要。因为我们总是很主观地认定自己是很客观的。因此,只有主观上不断“承认”和“洞悉”自己的主观,才有可能“还原”和“收获”一点点客观,使自己的工作*有效、生活*惬意。 一只空鸟笼——不要为了“匹配”,而混沌了“目标” 哲理的故事 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 卡尔森。**,两人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 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 这是一个**的心理现象。其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它说的是: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个空的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 故事的哲理 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什么东西吗?我们做企业时,是不是也有时为了局部资源的割舍不下,或局部的匹配完整,而无形中改变了整个组织的战略方向和资源配置? 水中剥洋葱——你说了什么,由他听到什么来决定 哲理的故事 大明刚刚结婚不久,某天老婆正在厨房忙晚餐。大明想帮忙做点儿 事。于是就说:“亲爱的,我能帮什么忙吗?”老婆说:“看你笨手笨脚的,找点儿简单的,就剥洋葱好了。” 大明想,这个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刚剥不久,他就被呛得一把鼻涕一 把泪。他不好意思去向老婆请教,只好打电话向老妈讨教。老妈说:“这很容易嘛,你在水中剥不就得了!” 大明于是按着老妈的方法,完成了老婆的任务,开心得很。于是打电话对老妈说:“老妈,你的方法真不赖!不过美中不足的就是在水中要时常换气,好累人喔!” 故事的哲理 我们常常没有注意到,说话的效果虽然由讲者控制,但却是由听者决定的。因此,不管自己说得多正确,只有对方准确收到你想表达的讯息,沟通才有意义。特别是在**,传播的方式已经与传播的内容同等重要, 甚至*加重要了。 谁是*好的看护?——外行才能颠覆 哲理的故事 一位富翁因为迷恋跳伞在遭遇事故后造成了重伤,脖子以下全部瘫痪了。他在*望之余,决定高薪聘请一位全职陪护。在诸多应聘者中,他出 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位毫无经验并且刚被监狱释放的年轻流浪汉。身边人都 不理解,他给出的回答是:“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 这样两个背景迥异的人,虽有主仆之分,却出人意料地相处融洽。午夜病发,他推他出门,在街头共享一根烟。甚至,他们会躲着所有人去山里跳伞,领略从高空俯视大地美景的征服感。他帮他打破瘫痪的自卑。这个看似荒谬却真实的故事,后来被搬上荧幕,并成为法国票房的**。但*令观众感慨的是故事的结局,当富翁不想再让这个“朋友”陪他这个病人度过余生时,他终于按照常规选择了一位专业**陪护。不过,令富翁没有想到的是,他不仅失去了快乐,*从此失去了生活的**,因为这位始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看护,总是在提醒“他有病”。 故事的哲理 就因为是外行,才有可能打破旧有的藩篱,发现全新的“事实”,从而实现看似不可能的**。这不是推理,而是事实。 乔布斯心中的两个“问号”——包容与自省是关键推动力 哲理的故事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虽然一直深*媒体关注,但他很少接*采访,即便面对媒体,他也不愿讲太多自己的事情。 直到后来他身患重病,他反复思量,决定找到自己**信任的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为自己写传记。而这个过程自然要经过多次面谈和采访,也使得乔布斯得以充分展现自己的内心,并且让人们看到这个天才企业家*真实的一面。 有**,沃尔特向乔布斯发问,对其一生影响*大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有点看似很难立刻回答的问题,可让沃尔特意外的是,乔布斯想了片刻,露出了微笑说道:“我的改变,都是因为心中有两个问号。” 原来,乔布斯小的时候很喜欢和邻居家的孩子放风筝,可是他手里的风筝,总是比同伴的风筝飞得低。回到家里,他很生气,就狠狠地把风筝扔到墙角。 他的养父看出他的不快,听他说明事情的原委后,摇着头说:“孩子,请你记住,以后无论做什么事,你心里都应该有两个问号。**个问号,为什么别人不能比你*成功?世界很大,天外有天,只有勇于认输,保持心态平衡,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二个问号,为什么自己会输给别人?比如这次放风筝,是你自己跑得不够快,还是准备的线不够长?只有冷静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反败为胜。” 这两个问号对乔布斯而言**重要。他认为,正是有了这两个问号,才能让他不论是身陷失败的旋涡,还是面对成功的包围,都能保持内心平静,不断进取。 故事的哲理 包容面对他人,清醒面对自己,拥有自知之明是成功的**步,能够不断从竞争中获得提升完善自我才能达成*终的胜利,因此自省是对自我成长*重要的推动力。 星巴克的中国“早餐”战役——你真正读懂了谁? 哲理的故事 2010年年初的**,星巴克总裁霍华德·舒尔茨在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 创想:在中国卖**早餐。很显然,他的创想遭到了公司*大多数高层的反对。高层们一致认为,中国人的早餐已经够丰富、够廉价,那里的消费者*不会接*星巴克的**早餐。意外的是,中国区总裁王金龙竟然举双手赞成舒尔茨的想法。舒尔茨吃惊地问王金龙:“你*了解中国人的早餐习惯,我以为你会是不顾一切反对我的那个人,没想到,你是**一个支持我的人。请问这是为什么?” 王金龙回答:“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饮食口味**‘顽固’的**, 但这只是大众现象,有些群体还是喜欢**早餐的,比如白领一族。现在的中国早餐市场,只有麦当劳、肯德基等寥寥几个洋品牌,白领一族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我们进*,定能分得一杯羹。” 原来,在舒尔茨提出“到中国卖早餐”之前,王金龙就已经有了这个 构想。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早起观察人们吃早餐的习惯,发现 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白领喜欢在麦当劳或者肯德基打包早餐,然后带 到公司去吃。 王金龙说:“我想这些白领喜欢在公司吃早餐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起得太晚,根本没有时间在早餐店逗留。如果星巴克能够催促顾客早起,并奖励给他们折扣早餐,那么他们就会十分愿意坐在我们的门店里吃早餐。” 舒尔茨觉得王金龙分析得很有道理,于是当即决定进*中国早餐市场。*终,他们决定在星巴克的手机应用软件里增加一个名叫“早起鸟”的功能。 2013年10月,星巴克在中国51个城市的700余家门店开始供应早餐。 刚开始的情况正如星巴克高管们猜测的那样,早餐时间门可罗雀。可随着 着时间的推移,前来消费的顾客竟慢慢多了起来。因为只要顾客愿意准时起*,他们就能省去一半的早餐费,所以很快就顾客盈门了。 故事的哲理 商业机会往往来自对于特定行为模式的深度洞察,以及对于改善人类生活的价值追求。 锦盒珍藏的一颗螺丝钉——直面耻辱与缺陷 哲理的故事 1860年,*本幕府大臣小粟忠顺出访美国。美方招待周全,又是宴请又是赠送礼物,小粟忠顺很满意。这天,小粟忠顺到美国的造船厂参观。他看到一艘艘威武的战船时,忍不住说:“迟早有**,我们*本也要造这 样的大船。”陪同的美国官员听见了,嘲讽道:“你们**只会花钱买船,说什么自己造船啊?”小粟忠顺想要辩驳,那位官员拿起一枚螺丝钉,接 着说:“你们连螺丝钉都不会做,怎么可能造出船来?” 小粟忠顺感到无比羞愤,但他依然拿过那枚螺丝钉说:“你说得对,我们是该先做好螺丝钉,再琢磨怎样造船。”回国后,小粟忠顺马上着手创业,先从生产螺丝开始,后来又创办了生产造船材料的钢铁厂。八年后,他的造船厂已经建立好大半。这时幕府政权被推翻了,小粟忠顺被人杀害。维新人士在搜查他家时,发现一个锦盒,以为是什么值钱的东西;结果,打开一看,却是一枚螺丝钉。后来,*本人把没建完的船厂改造成海*基地,在那里造出了一艘艘大型战船,小粟忠顺也被称为“*本近代海陆*的始祖”。他生前曾表示:“一个人与其珍藏荣誉,不如保存羞辱。敢于正视羞辱,才能激发前进的力量。” 故事的哲理 ***在知人之前首先要知事和势,哪怕是正在面临危机,哪怕是深 感痛苦,也要敢于正视和审视自我与周遭环境,了解问题真正的症结,才 能根本解决问题。 总统套房打地铺——慷慨与小气的辩证 哲理的故事 创业之初,为了销售,这个公司的投入不计成本:在与爱立信血战的 黑龙江,派出多于对手十余倍的技术人员,在每个县的电信局展开肉搏。 哪里出问题,公司员工就立即赶到哪里。有时,为拿下一个项目,公司会 花费七八个月时间去投入……这种“愚蠢”的做法,有时会颗粒无收,有时也能从跨国巨头那里虎口夺食。 这个公司“出手大方”。2000年,香港“**电信联盟亚洲电信展”, 世界上50多个**的2000多名电信官员、运营商和代理商*邀入会,往返一律头等舱或商务舱,住五星级宾馆。会后,还拎走上千台笔记本电脑——这些全部由该公司买单,耗费 2 亿港元! 这种大方,还体现在员工待遇上。2012 年,公司赚了 154 亿元,却大手笔拿出 125 亿元作为年终奖,15 万员工人均年终奖达 8.33 万元! 但是,公司又很小气。1996 年 3 月,为了和南斯拉夫洽谈一项合资 项目,总裁率领一个十多人的团队入住贝尔格莱德的香格里拉酒店。他 们订了一间总统套房,每天房费约 2000 美元。不过,房间却并非总裁独 住,而是大家一起打地铺。翌*早早起来打扫卫生,以便白天体面地会见 客人。 1997 年的一次公干之余,总裁带着几名高管去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自 费旅游。出发前去当地商店买旅游鞋,价格分为 35 美元、45 美元、55 美 元三档,而每位高管的出差补助每*有 75 美元。大家纷纷选择了 55 美元一双的耐克,总裁却选了 35 美元的普通旅游鞋。 这让大家很是不解,总裁却说:“我是来巴西出差的,和你们长驻人员不一样,我的鞋穿一次就扔了,不用买**。”然而,有人发现总裁把鞋 子刷好带回了深圳。而这位抠门总裁当年位列“胡润富豪榜”的第二名。 公司股份中,总裁只持有不到 1%,其他股份都由员工持股会代表员 工持有。如果你离职,你的股份该得多少,马上兑现。哪怕是几千万元的 现金,总裁也不眨一下眼。但一旦离开公司,就不能再持有股份,公司股 份只给正在为公司效力的人。 这位总裁 43 岁时,拿着区区 2 万元开始创业,这就是任正非和他领 导的华为! 故事的哲理 企业的“大方”是为了打造形象、实力,吸引*多的人才甘愿为企业 付出。而***的“小气”,则*体现出对于事业的追求,而非一己之利。 有情怀而慷慨的***也必将收获*多人才追随。因为气度决定高度。 ***的笔记——管理者要学会“打疫苗” 哲理的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声望很高,拥有上千名学生。 **,这位两鬓花白的老者蹒跚着走进课堂,手中捧着一摞厚厚的 纸。他对学生说:“这堂课你们不要忙着记笔记,凡是认真听讲的人,课后 我都会发一份笔记。一定要认真听讲,这堂课很有价值!” 学生们听到这番话,立刻放下手中的笔,专心听讲。但没过多久就有人自作聪明——反正课后要发笔记,又何必浪费时间去听讲呢?于是开起 了小差。临近下课时,这些学生觉得并没听到什么至理名言,不禁怀疑起 来:这不过是一堂普通的课,老师为什么说它很有价值呢? 课讲完了,阿那克西米尼将那摞纸一一发给每位学生。领到纸张后, 学生们都惊叫起来:“怎么是几张白纸呀!”阿那克西米尼笑着说:“我的确 说过要发笔记,但也让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讲。如果你们照做,那么就能将 所听到的内容写在纸上,这不就等于我送你们笔记了吗?” 学生们无言以对。有人面对白纸不知该写什么;也有人快速地将所记 住的内容写在白纸上。而只有一位学生几乎一字不落地写下了老师所讲的 全部内容,他就是阿那克西米尼*得意的学生,*后成为古希腊**哲学 家的毕达哥拉斯。阿那克西米尼满意地把毕达哥拉斯的笔记贴在墙上说: “现在,大家还怀疑这堂课的价值吗?” 故事的哲理 管理者的领导艺术,越来越多地在加入教练与教师的成分。“教师” 的责任与智慧之一,就是让员工在很刺激又能承*的“代价”下,懂得自 己要切实为自己和组织负起责任,进而学会组织实战中至关重要的技能。 就如同打疫苗,轻微中毒正是为了形成抗体。 1.把深刻的管理哲学寓于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充分展现管理哲学的魅力。 2.内容丰富详实,涉及到产品、人事、营销等各个层面,把一个企业管理者所必须学习并掌握的东西,条理清晰、分门别类的囊括其中。 3.故事+剖析的形式,读来轻松有趣,毫无压力,根据兴趣和意愿随时翻阅几页,都能获益良多。 4.《中外管理》杂志沉淀27年的管理哲学智慧结晶,诚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