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战争简史(精)/新视角全球简史系列
作者简介
邓海平,律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及硕士,美国佐治亚大学LL.M。
内容简介
我们需要回溯多久的历史,才能解释为什么1775 年4月19日马萨诸塞的民兵会在莱克星顿和康科德与 英国士兵发生交火?大部分有关美国独立战争起因的 描述,都合理地把视角锁定在冲突爆发前的最近几年 。1773年12月在波士顿发生的毁坏一大批英国议会可 以征税的茶叶的事件,导致英国议会作出了过激反应 ,这种过激反应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1774年的 《马萨诸塞政府法案》。由于修改了马萨诸塞的殖民 地宪章,降低了公众的参与度,该法案成了起义的导 火索。人们通常都将这一系列事件与18世纪60年代英 国议会第一次试图对殖民地征税联系在一起,而英国 议会的这种企图,通常被认为是一场宪政危机的开始 ,这种危机最终导致了战争和美国独立。然而,如果 我们愿意把目光投向这之前更早的时候,我们对这场 革命的理解就能向上提升一个层次。 许多历史学家将目光投到18世纪前几十年的长期 发展上。许多研究者强调,随着最肥沃的殖民土地逐 渐被瓜分完毕,经济活动更为商业化,早期殖民地的 社会流动性与丰富机遇,逐步退化成了一个更为僵化 的阶层秩序。他们还提到了城市中心的紧张态势,尤 其是波士顿、纽约和费城这几个北部港口。根据这种 理论,社会阶层中不断郁积的不满情绪导致美国人起 来反抗社会等级制度和政治等级制度,并在这个过程 中推翻了英国的统治。其他一些研究者则聚焦在大量 非英格兰移民,尤其是爱尔兰新教徒和苏格兰高地人 ,还有许多德国人,在18世纪抵达北美殖民地这个现 象。到革命爆发前夜,大约十分之一的白人移民是德 国人;在宾夕法尼亚,德国人则占到了三分之一。这 些新移民,包括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和德国人,给殖 民地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宗教多元化,而这在一些历史 学家看来,开始造就了一个独特的美利坚民族,从而 更有可能反抗外来权威。还有其他一些历史学家则认 为,从18世纪20年代开始间歇性地在殖民地爆发的福 音派的宗教狂热,与革命年代所特有的对既有秩序的 蔑视及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殖民地社会的变化无疑在导致独立战争的诱因中 占有一席之地,也肯定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事态会朝着 后来的方向发展。但是,殖民地拒绝英国统治权威的 深层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相反,恰恰是因为它们因循过去的老路,尤其是继续 固守17世纪英国的政治文化。18世纪的殖民地人民, 体认的依旧是殖民地刚刚建立时代的政治正统,他们 认为,所谓的英国风格,就是高度社会自治。他们乐 于承认自己对英国国王的效忠——“我们共同的首脑 和父王”,马萨诸塞议会在1768年就是这样称呼乔治 三世的,尽管当时他们正试图削弱英王委派的总督们 的权利。他们从不承认威斯敏斯特议会有通过法案来 约束他们的权利。出于实际需要,殖民地勉强同意议 会的一些法案,只要他们认为这些法案是互惠互利的 。然而,尽管偶尔对议会虚与委蛇,他们也绝不会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