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教育学前.婴幼儿教师观察技能培养手册(原著第三版)

万千教育学前.婴幼儿教师观察技能培养手册(原著第三版)
作者: (美)安?E. 贝姆(Ann E. Boehm),(美)理查德?
出版社: 轻工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万千教育学前.婴幼儿教师观察技能培养手册(原著第三版)
ISBN: 978751843665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安·E.贝姆(Ann E.Boehm) 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曾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主任。她的学术兴趣聚焦于学前儿童评估、幼儿概念习得、早期阅读和家庭代际素养。她撰写了专著《贝姆基本概念测试(修订版)》[Boehm Test of Basic Concepts (Revised)]和《贝姆基本概念教学资源指南》(Boehm Resource Guide for Basic Concept Teaching),同时与他人合作发布了《认知技能评估量表》(Cognitive Skills Assessment Battery)。 理查德·A.温伯格(Richard A.Weinberg) 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儿童心理学教授和教育心理学副教授,儿童发展研究所所长。温伯格博士的学术重点是研究个体智力发展和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性以及幼儿评估。他曾与他人合著若干著作,并担任《宝宝说杂志》(Baby Talk Magazine)的专业顾问,以及《应用发展科学》(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的编辑。 译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五章 定义观察问题并描述情境 到目前为止,做出有用且客观的观察显然仍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对目标行为的分类、观察任务的安排和观察场所的了解有利于提高观察过程的客观性,并更好地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观察结果。观察者使用的对象分组或行为分类类型必须与其聚焦点或关注点高度相关。例如,一名幼儿教师想要编写关于班级幼儿适宜性概念发展的材料,就会聚焦于幼儿在所有活动中对特定概念的使用情况,同时忽略幼儿的其他行为(如同伴互动)。另一个例子是,如果教师想要设计一个促进儿童同伴互动的课程,那么焦点就应该放在幼儿的课堂互动模式上。 在本章中,我们提出以一种系统的取向来建构观察的观点,确保通过观察收集足够的数据,以实现使用观察技术的最初目标。鉴于观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选择性问题,以及前面讨论的观察的客观性要求,不同观察者对观察任务的特定焦点达成一致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在接下来的三章会阐述提高观察的可靠性的方法,但现在尤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提出系统观察的取向,包括以下几点: 明确界定自己希望通过观察来回答的问题。 思考特定的观察场所(如幼儿园教室、托儿所或家庭)对目标行为的影响,并引导观察者描述观察情境的组成部分,包括整体的空间场所、情境中供个体使用的材料、情境中的个体以及一天的时间安排。 思考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 设计一个囊括描述、计数、记录以及行为分类且每个行为类别都有实例说明的观察系统。由多个观察者参与收集或解释同一份观察数据。 意识到不能直接观察个体的情绪、认知或态度。更确切地说,这些都是在观察可数的、可描述的行为实例的基础上以及多种场景中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观察而推论出来的。 确定观察目的 在教学与学习情境中有许多观察法所适用的问题。课程评估专家可能会致力于探究新社会研究课程对课堂中学生提问行为的影响;参加培训的教师或心理专家可能希望全面地了解在同一所学校就读的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所表现出的典型行为的差异;当接收了一名转介的“学习困难”儿童时,学校心理专家可能对这个儿童与同伴、教师、学习任务互动时的课堂行为感兴趣;城市里规模较大的学校的校长可能想知道,在实习教师的实习期间,学生是否会收到更多的作业反馈。以下是一些为课堂观察者提供观察焦点问题的示例: 教师可能会对孩子们在校学习期间进行的同伴合作的数量和内容感兴趣。教师对此进行观察,以对儿童在教室里的“合作行为”做出推论。 一位关心约翰·琼斯的表现且怀疑将他转介给学校心理教师是否合适的教师,可能想知道约翰是否理解课程内容,是否比教室里的其他孩子小,是否过于安静,是否注意力不集中,是否对课堂教学或指导没有反应。 一位担心学校空间不足的校长,可能关注教师如何利用目前已有的班级空间。 督导教师可能关注实习教师所提供的练习与具体课程目标的匹配程度。 幼儿教师可能希望了解幼儿在不同发展领域的课程中所掌握的技能,以及幼儿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 特殊教育者可能想知道盲、聋、脑瘫、肢体残疾儿童的技能,以及外部环境在满足儿童特殊需求方面的适宜性和适应性。 学前教育管理者希望了解教师、助理教师与儿童的互动行为。 托儿所管理员可能关注儿童的身体、营养、认知、语言和情感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以观察者能够理解预期观察的具体目的的方式提出问题或组织问题,并最终能够得出所提出问题的答案是至关重要的。以“这个班的小学生是否有动机参与绘本分享阅读活动?”为例,就目前的观察问题的形式来说,它并没有足够清晰地界定问题,来让观察者关注情境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因此人们肯定会问: 什么是动机? 动机可以被直接观察到吗? “参与绘本分享阅读活动”中的“参与”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具体的行为表现? 在这里,观察者必须思考绘本分享阅读活动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例如:教师使用了什么绘本?教师用什么活动形式让孩子们参与?教师提出什么问题?那么更为直接的问题如下: 教师做了哪些事来鼓励孩子参与绘本分享阅读活动? 教师如何鼓励孩子详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上述问题限定观察者只观察可直接观察到的行为——教师的特定行为,而不涉及动机。动机只能从观察到的各种行为中推断出来,如图5.1中孩子对绘本分享阅读活动的反应。 任务五:区分清晰陈述的问题和未清晰陈述的问题 请做进一步的练习,确定任务五的练习表(表5.1)给出的问题中哪些是清晰陈述的。请在每个问题所对应的条目下打钩,并填写打钩的原因。完成此任务后,请将您的答案与附录中给出的每个问题的参考示例进行比较。 1.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对婴幼儿的观察流程,介绍了具体的观察方法,关注了教育和教学情境的异同,有助于读者对儿童进行更加立体的观察。 2. 书中结合丰富的婴幼儿教育和教学实践案例,采用“工作坊式”编排手法,引导读者有意识地主动思考,手把手地带着读者一步步地夯实专业观察技能,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 3. 两位作者都是美国著名大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权威专家,他们联袂撰写的这本著作历经两次修订,已成为婴幼儿教师观察技能培养方面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