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货币死亡 : 魏玛德国赤字开支、货币贬值和恶性 通货膨胀的噩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黄金换钢铁 1913年,一战爆发前夕 ,德国马克、英国先令、法 国法郎和意大利里拉的价值 几乎相同,其中任意一种货 币与美元的汇率均是1:4~ 5。但到了1923年年末,无 论是1先令、1法郎或1里拉 都可以兑换高达1万亿德国 马克,实际上当时已不会有 人再愿意用任何东西去兑换 德国马克。贬值了1万亿倍 的德国马克已经名存实亡, 这一过程只用了差不多十年 的时间。 德国马克的陨落是渐进 式的。在一战期间(1914— 1918),德国马克的外汇 价值几乎腰斩,到了1919 年8月,又再次跌去一半。 从1914年到1920年年初, 尽管生活成本上涨了约9倍 ,德国马克的海外购买力却 只剩下了原来的四十分之一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德国 马克的价值一直在令人不安 地上下波动,随后,它以不 断加速的趋势一路狂跌,随 之而来的是满目疮痍的社会 和动荡不安的政治。直到 1923年,可以说在苦撑多 月后,德国马克终于越过理 性的悬崖边缘,紧步奥地利 和匈牙利的后尘,堕入深渊 ,甚至摔得比两者还要惨。 1923年是通货膨胀飙涨 的一年,德国的金融部门陷 入了癫狂状态,经济灾难席 卷了数以百万计的德国民众 。这一年德国见证了各种天 文数字、“手推车通胀”①以 及各种前所未有的金融乱象 。1923年11月德国马克的 寿终正寝,不失为一种仁慈 的解脱,因为先前8个月发 生的种种事件已经注定了旧 德国马克早已无力回天,这 些事件还预示了德国将不得 不经历异常严峻的金融重建 过程,而这本来是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