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发展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36.80
折扣购买: 迈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ISBN: 9787517711506
赵昌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长期从事产业政策、国企改革、科技金融、中长期经济增长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30余项。
总报告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并明确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战略支撑。为此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准确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目标要求、主要问题和关键制约,科学规划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政策。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内外部形势变化的战略要求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符合工业化后期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 从主要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经验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贯穿了整个工业化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制造业一般都会经历综合成本上升的压力,这时只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向价值链高端的攀升。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最终都顺利进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比如历史上的美国、日本、韩国等;也有一些产业升级不成功或过早去工业化的国家,尚徘徊在高收入国家之外,甚至有些达到高收入国家标准后又出现了反复,比如巴西、阿根廷等。因此,从根本上说,制造业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关系到一国经济持续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和现代化的全局。我国自2012年前后进入工业化后期,2013年以来的几年中,中央结合我国经济形势变化先后提出“三期叠加”(2013),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201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推动高质量发展(2017)等重大判断和战略部署,这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按照世界银行2019年修订的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超过12375美元的属于高收入国家,2019年我国GNI约为9949美元,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向高收入国家的跨越。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迈向工业化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本书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逻辑清晰、论证严密、内容丰富,不仅有理论支撑,还有鲜活的实践案例,且专门建立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对政府决策、企业发展以及学者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