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知识产权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51.06
折扣购买: 大学时代(从朋友圈说起)
ISBN: 9787513062992
\"王静,1998年大学毕业,投笔从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名文职人员,2001年重新回到校园攻读硕士、博士,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之后到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要开展传播心理学研究,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出站后到北方工业大学工作。 主讲《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人际关系心理学》《成功心理训练》《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课程受到同学们广泛欢迎,选课人数大大超过课程容量。关注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社会风险安全心理等主题研究。先后在心理学核心刊物发表多篇文章,参与过国家级课题研究和著作编写工作。\"
\\\" 后记 十年的光景,课堂上讲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课程,课堂之外做学生管理工作,在和学生学习、生活紧密接触的过程中,体会着当今大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他们时而让我觉得欣喜,时而让我觉得眼界大开,时而让我觉得担忧。我欣喜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能够很好地帮助我更加了解他们、走进他们,让我从他们身上看到年轻一代的力量,更是从他们那里打开了另外一个认识世界的视角。担忧的是十年来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学们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今天的国家物质生活高度富足,仓廪足而知礼节的年代对精神提出了更高需求,人们心理问题频发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学生产生了不同的问题,有的来自于家庭、有的来自于自己,他们生活在一个个漩涡中,但是又缺乏挣脱出旋涡的能力,虽然我的专业知识能帮助到他们一点,但是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于是,我想到了写书,把我这十年来课堂内外和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中有关的话题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 最原始的打算是想把课堂上的讲义整理成书稿,按照教科书的模式一点点写出来。这样中规中矩地开始写着,进度不快也不慢,但是总没激发出自己很大的热情。2015年1月一个我带过的学生失恋了,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一条自己所处状态的分享,当时正值期末复习考试期间,担心他会因此影响考试,所以主动私信跟他聊天,了解情况,安慰和鼓励他。这样一次微信交流过程,激发了我,让我找到了写这本书的一个灵感:我的微信中有这么多的学生,学生每天通过微信分享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很多心态的变化、成长的故事在微信中都能找到,我何不从学生的微信朋友圈入手,通过一个个微信朋友圈的分享切入一个个故事,讲述一个个成长的道理呢? 从2015年寒假开始,我开始着手写这本书,一边收集学生每天发的朋友圈中的有关素材,一边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来解读这些素材,再将自己平日课堂上的那些知识点融汇到讲述之中,就这样完成了书稿的写作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感谢我的先生和我的儿子,他们是我写作该书的第一批读者,每次写完一个或者几个主题后,会在饭桌上和他们讨论一下,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观点。每次写不下去的时候,和他们一讨论,便能找到继续写下去的思路和观点。也要感谢那些提供素材的同学们,每次碰到好的素材,我都会直接私信过去跟他们了解具体情况,同学们都特别愿意与我分享,让我写下去的时候感觉到力量。 还要感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大数据视野下的大学生学业辅导”课题组的大力支持,感谢各位提供素材和帮助撰写故事的同学们,尤其感谢书稿的初稿完成后杨宁和孙倩倩的阅读。 特别感谢知识产权出版社的荆编辑,他对大学生成长话题专业视角的思考、热情的鼓励点燃了我的工作热情,他的专业经验使得该书的很多内容得以优化,在此感谢他为此书付出的宝贵心血。 王静 2019年6月 \\\" 话题来自于学生们的微信朋友圈,和大学生朋友的生活贴近,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