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作者: 编者:平怀林|责编:蒋小云
出版社: 新华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1.62
折扣购买: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ISBN: 978751666431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中学英语理论概述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总论 在研究并实践英语教育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课程 、教学及其关系有较为深刻的认知,才能形成正确的英 语教育教学理念、思路、方法,以及自己的英语教育教 学主张。我从事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业已三十余年,通过 长期的实践探索、理论研究、融合思考,形成了对课程 和教学这个基本问题的系统性认识。在深圳市福永中学 任校长期间,我经过五年多的实践,印证了自己英语教 育教学主张的正确性。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 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 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课”的 本义为考查,“程”的本义为单位长度。人们把“课” 和“程”结合在一起即为“课程”。但是这里“课程” 的含义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 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虽然朱熹没有明确定义“课程”,但句中“课程”的 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这里的“课程” 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 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 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 “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 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 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教 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 文。Curriculum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而来。 Currere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由此课程就是为不 同学生设计的不同轨道,从而引出了一种传统的课程体 系。Currere的动词形式意为“奔跑”,这样理解课程 的着眼点就会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 上,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课程理论和实践。即课程 既有“道”的规定性,体现为一种规程,有“跑”的动 态性,体现学生个体知识的建构与生成。“道”意味着 内容和目标,内容的载体物化为教材,目标的载体物化 为课程标准,简称“课标”;“跑”意味着教师的引导 、学生的发挥,以及教学法的实施,隐喻着课程的“道 ”的达成。 课程是什么?历史上有三种主流观点: 其一,课程即教材。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夸美 纽斯,他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 的载体就是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 的体现。 其二,课程即活动。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杜威是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即生活 ”和“做中学”的教育主张影响深远,至今仍有重要的 借鉴价值。杜威认为,课程的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 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 童本身的社会活动。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