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彼岸

人之彼岸
作者: 郝景芳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00
折扣购买: 人之彼岸
ISBN: 9787508661506

作者简介

郝景芳 1984年生,小说作家,经济研究员。2002年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2013年获得清华经济学博士学位。2016年8月,在第74届世界科幻大会上,凭借短篇小说《北京折叠》斩获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曾出版长篇小说《流浪苍穹》《生于一九八四》,短篇小说集《去远方》《孤独深处》,文化散文集《时光里的欧洲》。创立儿童通识教育项目“童行计划”。

内容简介

人之岛 黑暗的星空中,探测卫星转向太阳系之外的方向。 “曾经的人类,他们回来了。” 1. 当凯克船长从梦中惊醒的时候,他就像重新穿过黑洞的视界那样,在现实和虚幻的边界上穿梭。他向梦中的黑洞深处下坠,而又向梦境之外的太阳系上扬。他的身体和意识被双重的张力拉扯,宛如又一次经历黑洞疯狂的潮汐力。 他坐起来,用手掌根狠狠碾压自己的太阳穴。好一会儿,梦彻底醒了。寂然无声的船舱里,他是唯一一个醒来的人。其他人都还在铃声的控制中睡,离预定的叫醒时间还有一段距离。没事了,快到家了,他对自己说。 离地球不远了。凯克船长来到飞船的控制室,查看路线。还有八千多分钟。那就是还有五天了。 地球现在怎样了。算上路上的冷冻时光,他们已经离开地球一百二十多年了。凯克有一点兴奋,也有一点焦躁不安。 自从进入太阳系以来,周围的星空每天都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冥王星经过了,太阳和内地行星就在前方了。几乎能透过黑白屏幕看到那第三颗水蓝色的星球。凯克船长在小屏幕前,想用肉眼寻找那颗令人魂牵梦绕的海洋星球。 早上的梦仍然在眼前挥之不去。这是最近他第五次梦见黑洞了。不知为什么,离地球越近,他越频繁地梦见黑洞。刚苏醒过来的时候,他几乎忘记了这段历程,但是当真正的家园出现在眼前,当安全状态唾手可得时,他却越来越多次地重新回到危机现场,重温穿过黑洞视界时的九死一生。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正是对安全港湾的期盼激发了对危险的回忆。他努力思维让思想回到现实。头脑中的地球记忆慢慢浮现,又和他们找到的那颗与地球非常相似的星球重合在一起。 他期待回家,就像大仲马在小说结束写下的两个词:希望与等待。 是的。希望与等待。 “睡得好吗?”吃早饭的时候,凯克船长问露易丝。 “不算太好。”露易丝说,“可能我身体属于恢复比较慢的。醒来之后,一直没适应。” “快到家了。回去好好休息。”凯克船长给她倒了一点果蔬汁,“我这几天也有点不正常,特别多梦。不知道是不是冷冻的缘故。咱们下次再出来的时候,得把冷冻复苏之后的身体恢复系统做得再好一点。” 露易丝咽了一块蛋白粉鸡蛋糕,噎了一下,抬起双手说:“别算我。我可是再也不出来了。” “你不再出来了?”凯克船长很意外,“你累了?……你放心,不可能是立刻,肯定还是会歇两年。” “那我估计我也不会再参与了。”露易丝说,“我真的没有你那么强的意志。真的,凯克,不是所有人都是你。你不觉得穿过黑洞出来的那一刻,就跟重生了一遍一样吗?我是不想再经历了。我现在想回家,一直休息,做我自己的研究,好好在地球上养养花、养养小动物。” “GX779上面也有花和小动物啊。”凯克用手比了两下,形容当时的场景,“你不是当时还说,下次要研究他们的基因特性吗?你不记得了吗?再说,咱们当初出去,就是为了发现人类的新大陆,现在我们找到了,还是那么那么富饶的星球。我们会带着很多很多人一起去。你真的不想再去看看吗?” “我不知道,凯克。”露易丝说。我真的不是你。凯克,我佩服你的信念,但我觉得我自己不行,我不够勇敢。 “不急着下定论。回地球之后再想想。”凯克拍拍她肩膀说,“也许你在地球上住几天就又想出来了。你真的不想再穿越一次黑洞了吗?” 露易丝没有说话,看着舷窗之外漆黑黑的星空。 “接到地球信号了吗?”凯克船长抬头问飞行员亚当。 亚当正在一丝不苟地吃飞船上的鸡肉粉代餐。他低着头,在嘴里咂摸,直到嚼完嘴里的食物,他才看了看手腕上的检测器说:“没有。昨天查了五次,一直没有回音。” 亚当永远能将盘子里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渣滓。他们每天的饮食都是某种蛋白粉和纤维素的合成物。凯克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亚当重复数千天还能每一餐保持虔诚。他总是用相同的时长完成饮食,无论吃的是什么,也无论在哪里吃。从他吃东西和坚持锻炼,就知道为什么他能得到军校勋章。工程师德鲁克为了这件事笑过亚当无数次,世界上大概没有人比亚当更不在意食物口味,也没有人比德鲁克更在意食物口味了。 “给地面发了多次信号,没有回应。”亚当说,“按理说不应该。已经进入了太阳系范畴,地面的无线电信号已经肯定能接收了。” “那有点奇怪啊。”凯克问,“也许有时滞?” 亚当摇摇头:“可我已经连发了三天,即使有时滞,也应该有回复了。” “难道地球上的技术已经退化到不再进行太空观测了?”凯克担忧道。 “不知道,只能再观察两天。” “不管怎么说,”凯克站起身,“做好各种着陆应急预案。多做几个方案。若地面真的不给任何信号引导,咱们就想办法在水面迫降。” 当凯克船长站在飞船最前侧的观察室里,望着不远处巨大的木星光环。木星和卫星的光亮遮掩了远处的水蓝色星球。他的目光向那黑色的远方凝望。 他的心里非常沉。如果地球的技术真的退化了怎么办?有什么可能退化呢?全球战争、人口和能源危机、经济危机?如果技术真的退化到无法收发无线电,那地球还有能力发展宇宙远征吗?会不会人类已经灭亡了?凯克船长没有说话,可是心里转着百转千回。他不知道,一个退化的文明该如何面对宇宙。 看着前方,遥远的蓝星若隐若现。 凯克的身后,出现一个身影。他没有回头看也知道是谁。这个飞船上,只有他俩对星空如此迷恋。天文学家莱昂,继承了来自巴尔干半岛祖先的严肃和古典,时常在深夜一个人站在舷窗前眺望星海。莱昂是飞船的指路明灯。如果不是莱昂丰富的知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他们必然无法穿越黑洞。莱昂最喜欢吹萨克斯,偶尔会在旁观远处星云壮丽色彩的时候吹一曲忧伤的调子。 对其他人,凯克需要激励他们继续重返宇宙、开拓新家园。但是对于莱昂,他完全不需要。莱昂整个人都是活在宇宙里的。 黑暗中出现几个飞船成员的电子资料。有声音读出他们的基本信息。 读到一个船员的时候,画面和声音都停滞下来,“特殊标识”信号亮起。 “找到他,与他交谈。” \" 人之彼岸,即人与人工智能彼此映照。这是郝景芳继《北京折叠》后全新科幻作品。首度从文学跨度到科普。书里不仅包括最新创作的六篇中短篇小说,还包括两篇解读人工智能的文章。故事围绕人与人工智能的纠葛展开,其设定的场景既包括离我们很近的人工智能产品,也包括预设的地球被万神殿操控的宏大场面。 得到李开复、刘慈欣、沈南鹏、沈晓卫、苏中、刘宇昆等人的大力推荐!六个科幻故事按照由近及远的时间顺序展开,使原本颇难理解的“人工智能”迅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文末“人工智能时代应如何学习”是点睛之笔。人工智能威胁论已不是新鲜话题,那么当这种威胁扑面而来时,郝景芳认为,我们更应该关注“人性 ”,以及人类未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