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案(第3卷)](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314/11/20220314114034577.jpg)
出版社: 湖南教育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51.00
折扣购买: 民国学案(第3卷)
ISBN: 9787535546470
张岂之,1927年生,江苏南通人,中国著名思想文化史专家,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著有《中国思想史》、《中华人文精神》等。 执行主编麻天祥1948年生于河南,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著有《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汤用彤评传》等。
《群经概论》:经学的学派,大概可分为四派:一、“西汉今文学派”;二、“东汉古文学派”;三、“宋学派”;四、“新史学派”。今文派以为经是孔子著作的专名。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孔子以后的著作,也不得冒称为经。他们以为经、传、记、说四者的区别,由于著作者身份的不同;就是孔子所作的叫做经,弟子所述的叫做传或叫做记,弟子后学辗转口传的叫做说。 古文派以为经只是一切书籍的通称,不是孔子的六经所能专有。在孔子以前,固然已有所谓经;在孔子以后的群书也不妨称为经。他们以为经、传、论的不同,不是由于著作者的身份的区别,而只是由于书籍版本长短的差异。 还有立场于骈文学派的见地,而提出经的定义的。他们以为经是经纬组织的意思。六经中的文章,多是奇偶相生,声韵相协,藻绘成章,好像治丝的经纬一样,所以得称为经;换言之,六经的文章大抵是广义的骈文体,也就是他们所谓“文言”。所以其他群书,只要是“文言”的,也可以称为经;如《老子》称为《道德经》,《离骚》称为《离骚经》等。这派是始于清代反桐城派的骈文学家阮元;到近人刘师培著《经学教科书》,更提出比较有系统的主张。经的领域,因历代儒教徒意识形态的不同而逐渐扩张,所以在前代的记载上,每每有六经、五经、七经、九经、十经、十二经、十三经及十四经、二十一经等等的称号。 关于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就是六经的某一部分为孔子所制作或为孔子所删述,有两种极端的主张。一种以为五经(去乐不计)都是孔子所制作;一种以为五经是五部各不相干的书,孔子没有制作,也没有删述。前者可以清末皮锡瑞说为代表,后者可以近人钱玄同先生说为代表。 西汉今文学派产生于西汉初年,就是普通所谓“今文十四博士”之学。东汉古文学派,如果稍为缜密点说,可以说是产生于西汉末年。到了东汉,因为今文学派自身的腐化,及古文学大师的努力,大有取今文学派而代之的趋势。 宋学派产生于北宋庆历以后。但宋学之怀疑的精神,唐时经师如赵匡、啖助、陆淳等已开其端。到了南宋,因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以朱熹为领袖的“归纳派”,以陆九渊为领袖的“演绎派”以及陈亮、叶适为领袖的“批评派”三派。 新史学派可以说是产生于“五四运动”前后,到现在还不过十余年。这是超汉宋学、超今古文学而以历史的方法去研究经学的新学派。它一方接受历来经学学派的遗产,一方接受外来学术思想的影响,终于成为经学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