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的古罗马帝国/解密文明古国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帝国都是通过战争创立并延 续下去的。罗马帝 国也不例外,从开始建立到公元5世纪毁于入侵的蛮 族之手,它一直在与 敌人战斗,几乎没有中止。罗马帝国的生命及其武装 力量的强大和军事 统帅的素质等息息相关。这些因素的波动直接关系着 帝国的安危。 如同我们设想的一样,无论是对外扩张还是防御 收缩,大部分战争都 发生在边疆地区。然而奇怪的是,在缺乏一支能够招 之即来的预备兵力 的情况下,罗马帝国也能在战争中多次取胜。假如一 个地方受到敌人威 胁,帝国只能从安宁地区调兵支援。因此,帝国一般 把重点放在对通信和 后勤的维持上,以便迅速调动大规模军队(有时是跨 越地区的军队调动)。 实际上,罗马军队之所以在帝国鼎盛时期拥有常胜不 败的骄绩,主要是因 为它具备一流的组织能力,受到良好的训练并具有实 际作战能力;而它后 来的频频失败则归结于不能随时将这些优势发挥到最 佳状态。罗马军队 是一支也许经常输掉战斗最终却能赢得战争的军队, 是一支在传统战争 中发挥得完美极致,却在对付游击战或突发事件时乏 善可陈的军队。 常规军事训练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教士兵们 对命令的绝对服从, 以便当他们受命去攻击或防守一个指定的地方时,能 把技巧和能力发挥 到最佳。他们越是服从命令,胜算就越高。最终的胜 利则主要取决于军 官发出的指令。另一种是让士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 挥主观能动性,使 他们能更加行动自如,当离开自己的作战单位,如排 、连或营时,每个人还 能像与战友们并肩作战时那样对敌人构成威胁。根据 罗马军队吃过的败 仗分析,学者怀疑他们没有按后一种方式受训,其优 势表现为集体作战而 非单打独斗。如果这支军队受过此种训练,它实际上 会是无敌的。而事 实上罗马军队缺乏个体训练形式,军队死板僵化,不 时暴露致命弱点。不 管进攻还是防守,当它能够一致遵守纪律的时候,就 往往表现得非常出 色;但当处于不利环境中与游击队交战时,就会显现 出弱点。 罗马军队形成于共和国早期,在战事所需时由应 征人伍的公民组成。 每个罗马部落提供特定数量的人,这些人都到了服兵 役的年龄,而且还要 根据自己的财产状况与社会地位自备武器和甲胄。与 罗马有协约关系的 邻近城邦也需要为罗马提供军队。一般由执政官担任 军队统帅,在特殊 时期,则由独裁官掌管兵权。后来,大法官也会带兵 作战。在帝国鼎盛时 期,军队指挥权往往在行省总督手中。 在共和国晚期,每个行省(14个或多于14个)大 概只有一个常备军 团。因此,当发生重大危机时,国家必须尽快征兵来 增加常备军事力量。 常备军的将帅由元老院临时指派,这种制度最终引起 了许多麻烦,因为它 可以让野心家飞黄腾达。私人军队不断膨胀,一直持 续到内战时期亚克 兴战役之后,奥古斯都发现自己掌握着大约60个军团 的兵力(有的军团 可能缺编),其中一些还曾是他对手的部队。假如每 个军团都满员的话, 罗马军队可以达到30万。奥古斯都立即将军团数目整 编缩减到28个,这 是靠系统的兵力复员行动来实现的。他一边清除不忠 诚的分子,一边把 退伍老兵送到行省殖民地,让他们在行省创建新的殖 民地。我们可以想 象奥古斯都用这种方法安置了10多万名军团士兵。从 长远来看,这的确 是明智之举,因为老兵的后代形成了庞大的自由民储 备群体,他们向军团 提供的自愿入伍的公民的数量始终维持在一个令人满 意的程度,于是国 家就不必再征兵。服役年限被固定化,退伍老兵开始 得到赏金,当帝国决 策层感到必要时,他们也偶尔会在新殖民地得到土地 。 奥古斯都以总司令的身份名正言顺地独揽大权, 他可以随心所欲地 任命军中所有将官的职务。这种体制催生了帝国军役 的层次结构,把军 队武装与民间武装联系在一起。元首省与元老院省的 划分也归咎于这个 体制。元首省是那些驻有军队并向元首负责的行省, 由元首从合适的等 级中选任总督或统兵将军来治理。奥古斯都的军团部 署是这样的:日耳 曼有5个或6个军团,伊利里库姆有6个或7个军团,西 班牙有5个军团, 马其顿有3个或4个军团,叙利亚有3个或4个军团,埃 及有3个军团,阿 非利加有1个军团。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直接受 元首管辖的。为了 给这支常备军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奥古斯都还建立 了一个专门的军事 财库,这笔钱的来源是向公民征收的50%的死亡税和 1%的销售税。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