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老桥

宁波老桥
作者: 杨古城//徐炯明//曹厚德//王介堂
出版社: 宁波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3.20
折扣购买: 宁波老桥
ISBN: 978780743652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野人太公造“三桥”的传说 鄞西有三座名桥,老洞桥、百梁桥、鄞江桥。据洞桥村老人相传,北宋 时,此村附近有朱家村人朱阿三,以制鞋为生。有一年朱阿三外出谋生,小 木船被风刮到海中孤岛,从此过起野人生活,并在山洞中发现一批藏宝金银 。一年以后朱阿三浑身长毛,后来终于被一条渔船发现,他带着钱宝回到家 乡,人称“野人太公”。野人太公以为他的性命是一生行善,神灵护佑,就 用这些财宝在当地逐步发兴建造了三座大桥,他们后代也继续护桥修桥。 大卿桥的传说 宁波市海曙区西塘河上的大卿桥,因建桥的陈恭是大理事卿,官拜尚书 ,故名大卿桥,是宁波城内在1980年后才拆除的*大的三孔大石桥。 据老辈相传,明代永乐年间,陈恭随其叔父从鄞西横街迁入宁波城西。 因*其叔父教诲,诗书文章出色。永乐三年(1405)中举后,在京城参加《永 乐大典》编修,后升至大理寺少卿,主管刑律,后来又升至工部尚书。此时 城西西塘河边住着一个酒鬼,饮酒无度,终于用刀糊里糊涂**而死,当地 有人告上官府,说是其妻所为。这案子到他手里,陈恭亲自到宁波勘察。原 来是死者老婆经常劝其酒莫过量,丈夫不听导致。陈恭明断案子,百姓感恩 ,此后这座桥造好后就取名大卿桥。 宝剑桥的传说 宁波城南段塘街道南塘河上有一座单孔石梁桥,桥名宝剑桥,这桥也与 南宋早期的小康王有关。 据传说,小康王赵构因金兵追袭逃难到段塘,金兵紧迫,小康王坐骑也 失,眼前见到一条大河,自知无路可逃。忽然一声马嘶,一匹白马停立身旁 ,康王不及细想,跃上白马。白马跃向对岸,一时间随身宝剑掉人大河。到 了对岸,顾不及宝剑,逃入庙中,庙内竟有一匹泥马,浑身水湿,才知是泥 马相助。后人在康王落剑处造桥,桥名“宝剑桥”。 荷花桥的传说 象山县亭溪一带有一传说,湖莱港有一条通向谢家山的海道,有一位谢 阁老在山上告老返乡后颐养天年。但这谢家山又是进县城的近路,路上经常 被海潮浸没。谢阁老决心为百姓造一座桥,先在海涂上造半圆形圆头朝下的 桥墩,又在桥墩上造半圆形圆头朝上的桥拱。这座海涂石拱桥造好后,桥名 称为荷花桥,据说五十年前此桥还在呢。 太平桥的传说 象山县新桥镇有一条通向县城的古道,旧称“官马大道”。路上建有大 小不一数座石桥,其中在东溪村东北首的一座称为太平桥,桥碑反面刻“退 寇卫境”四字。据老一辈相传,明嘉靖年间,倭寇从海上来犯,杀人如麻。 东溪村壮汉励敬爵一声怒吼,拔起一棵柳树连甩数名倭寇,庙前村村民也一 齐奋起抗倭,倭寇终于退去。人们把发生在当地的事,刻在石碑上,并将无 名石桥称为太平桥。 金钟桥的传说 出奉化市城关东北三里的倪家碶村,有一座金钟山,山上建有金钟塔, 塔下有一座金钟桥,据传说巨大的金钟就沉在桥底下。 有人说这口沉没在桥下的金钟要一家有十兄弟才能打捞,果然不少年后 ,有一户连生九子,第十个却是女儿,且很早就出嫁了。为打捞金钟,该户 人家暂瞒第十位是女儿身。十余年后,这户人家的子女制成巨大绳索,由水 性*好的老三潜入水底,将绳索绑住钟钮。在岸上的八位儿子加一个女婿齐 心拉牵,金钟终于露出水面。此时九个兄弟加上一位女婿因有十条心,各人 想着拉上金钟谁该分多少。这一想心散力分,金钟就又沉入桥下了。 江浪桥的传说 奉化溪口镇乌石弄有一座小小的江浪山,山下有一座一步可以跨过的石 拱桥,桥名“江浪桥”。 据民间传说,明代成化八年(1472)已是工部尚书的王钫尚书回大堰省亲 ,路过江浪山,此地缺水荒芜,经问询,已三年旱蝗,当地村民大多逃荒去 了。王尚书回到朝廷,向皇上奏明江浪山江阔水急,是南北交通要道,要求 免除三年皇粮,在此建江浪桥。 王尚书**奉籍江御史督办,在水沟上建了一座长不足2米的小拱桥, 余下的钱都赈济饥民了。据说这座小巧的江浪桥已迁入奉化溪口博物馆。 福星桥的传说 福星桥在奉化市大堰镇常照村外的大溪上。据传百余年前普陀山一位僧 人净修梦见崇山峻岭中洪水翻腾,村中无桥可渡,必须造一座大桥。净修和 尚按照梦境寻找,终于找到了大堰村,并开始住在大溪水边的凉亭里。他在 附近募化三年,感动不少村人和过往客商,一致捐资,合力建造了五孔大石 桥。因桥在常照村,首先得益的也是常照村,故名福星桥,取“福星常照之 意。” 蛟川桥的传说 镇海区域内招宝山下,原有一座蛟川桥,现在已改为水泥桥,桥名仍称 蛟川桥。据传,在数百年前镇海口与蛟川河之间的河道上有一条“蛟龙”, 风雨天常掀翻舟船,危害百姓。后来有一位壮士,在有**风雨中蛟龙出没 时,喝足了酒,奋然持刀跃入水中,与蛟龙搏斗,同归于尽。百姓为纪念他 就建了里澜浦庙,与城外的外澜浦庙为同一菩萨。把在刺蛟之处的这座桥称 “蛟川桥”。 骆驼桥的传说 南方不产骆驼,为何镇海区有骆驼街道和骆驼桥?说来话长。原来,骆 驼这块地方千年之前已成陆,仅几座小村落,从西到东有一条河通过,** 仅一条木桥相通,过客商贩也从此经过,风雨及黑夜,多有人落水。木桥南 岸住一位驼背老人,以做豆*为生,天天挑着到对河村庄做生意。有一年冬 天,驼背老人挑着豆*担在木桥上滑倒掉进河里,幸亏四邻相救。后来老人 在家中一病不起,他心中多么希望造一座大石桥,让*多人不再有落水之虞 。 有一傍晚,有位姓骆的江湖老郎中敲门。驼背老人起*开门后,二人说 起造桥之事。郎中说,“我这一大袋药专治跌打损伤,*后将药钱用于造桥 吧,过三年后我再来看。” 驼背老人服了骆郎中的药不久恢复健康,四邻八乡闻之纷纷到老人处买 药,众人也为造桥纷纷捐资,不久就动工造桥。三年之后,桥将造好,那骆 郎中又带来一笔造桥款相助。桥终于造好了,众人名桥为“骆驼桥”,即骆 郎中与驼背老人发兴建造的。遗憾的是近年石桥改为水泥桥,但仍名“骆驼 桥”。 渡驾桥的传说 北宋末年,因金兵打到临安,小康王赵构带一批文武官员逃难到镇海要 乘船下海避难。一批车、马、人等到一港叉处有水相隔,到不了乘船的码头 。众百姓为营救康王合力临时架起一座大木桥,让官兵们通过,这座木桥就 称“渡驾桥”。从此以后渡驾桥又成为数代百姓到码头的通道,并多次修缮 重建,后来又改建为石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此地建电厂时渡驾桥被拆去 ,因此这座老桥就成为历史记忆了。 八仕桥的传说 余姚市黄家埠镇回龙村有一座远近**的石桥。据老一辈说,在明代正 德年间,皇帝带着八位文官武士身着便装到此察访民情。正德皇帝在这里上 岸后先看见一座先帝御赐的贞节牌坊,觉得这个村庄好像有点来头。中午在 小饭店用饭时,正德皇帝突发奇想,出题要八位官员对对子。正好这时店中 有一跑堂何姑娘送来茶水,皇上就出以“妙龄人可也,何家之少女”十个字 ,要八位官员对上。要是对得出,赏银干两。八位官员七嘴八舌说了一大堆 ,正德皇帝总是摇头。偶见姑娘暗笑,就问姑娘有何好对。姑娘道:“大人 言者兮,诸位中一人”。此语一出,正德皇帝及八官员皆呼“好对,好对” 。正德皇帝说:“朕的对子是将‘妙’字、‘何’字拆开,姑娘是将‘诸’ 字、‘大’字拆开,真是好对子。”饭后,正德皇帝真的赏给何姑娘干两, 八位官员顺水推舟再建议皇上出资为村中造口桥,进村不必摆渡了。这就是 现在还在的“八仕桥”。 蛇拦桥的传说 余姚市低塘街道白云南村有座蛇拦桥,桥名不雅,然而故事好听。据说 这个村昔*一到黄昏就有一条大蛇横卧桥头,口吐白烟,吃牛羊如囫囵吞枣 。到了天明,蛇游走后人们才敢过桥,此桥就称为蛇拦桥。 后来村里有张八、张九兄弟俩,决心为百姓除害。有**天将晚时,二 兄弟喝酒壮胆,身备刺刀,抱着献身精神,故意让大蛇将自己吞入肚中。他 俩在大蛇肚中用利剑刺破蛇肚,大战一场之后,蛇死了,两兄弟也奇迹般活 着出来。据说后来村人在桥边为张氏兄弟各建了井山庙和白云南庙,俗称八 郎、九郎庙。每年逢八月十六祭神、演戏,这是六十年前的事了。 P26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