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49.9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梁冬说庄子(应帝王)
ISBN: 9787218132143
梁冬,正安康健创始人、正安自在睡觉创始人、冬吴文化创始人。 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中医大家李可先生,同时也是中医大师郭生白先生的入室弟子。 《生命?觉者》系列纪录片出品人及访谈人。电台节目《冬吴相对论》、《梁注庄子》、《睡睡平安》,电视节目《国学堂》出品人及主讲人。 出版图书《梁冬说庄子》系列、《处处见生机》、《唐太宗的枕边书——梁言群书治要》、《欢喜》、《无畏》、《黄帝内经》系列、《相信中国》等。
★管理好自己比管理好天下更重要 表面上看,《应帝王》的确是庄子在讲如何管理好天下这样一个问题。但对于当今绝大部分现代人来说,是没有机会去管理天下的,自然也无法成为一方之主。那么,读《应帝王》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其实,当我们在讨论以上问题的时候,视角是从内往外的。我们忘记了还有一个更大的系统——我们每个人这辈子必须去管理自己和投资自己的学问。 投资是一门奇妙的艺术。有位叫查理?芒格的投资家,我很喜欢他的一本叫作《穷查理宝典》的书。他说过一句话——你要成为一位好的投资者,就要问一个问题,“你是不是配得上”。 很多人都说:“如果当年我买了腾讯的股票就好了……”我也买过,但为什么我没通过腾讯的股票挣很多钱呢?因为我犹豫过,卖过一次,又重新买回来了。还有很多人早年在北京投资了房产,但中途以两千多块钱一平方米的价格卖掉了。这说明什么?并不是这些人不知道腾讯的股票、北京的房子好,而是不知道它们足够好。 所以,如果你把视角放在如何投资自己,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拥有更伟大的人生时,你要学会“配得上”。 其实做父母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特别优秀,但很少问问自己是否配当优秀孩子的父母。 ★现在做什么才能配得上未来更好的自己 说到投资,大部分投资的问题都不是判断的问题,而是自身境界的问题。我建议,当我们作为现代人在读《应帝王》时候,应该好好问问自己,如果想在不久后成为牛人,成为不让自己后悔的人,现在要做什么才能配得上未来的自己?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女青年抱怨老公对她不够好,可是她从来不问自己配不配得上她心目当中的好男人;反过来,很多男人也这样,总是指责自己的另外一半不够温柔,对他不够崇拜,可是他从来不会问自己是否值得这样的崇拜。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应帝王》最终讲的还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要投资,最重要的一定是投资自己。 投资自己的核心秘诀是什么呢?让自己成为那个值得的人。这个值得往往是从最微小的某一个愿景开始的。也许你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才终于慢慢接近自己梦想的样子,但很可能就是最开始的种子结的果。 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名满天下,其实他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位很优秀的人了,只不过到他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时候大家才了解了他——满头白发,不修边幅地活在自己世界里面的爱因斯坦。 所以,把自己的人生变成自己当主人的人生,这件事情的背后其实就是,我们能不能在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内在的志向和愿望——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明白“顺物自然”之理,足以活得很爽且不累 前一章讲了天根和无名人交流,无名人传授他的心法——“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我们不说怎么管理天下这么宏大的命题,其实,只是参透“顺物自然”这四个字,足以让你活得很爽且不累。 好多朋友都跟我抱怨“为什么当年我没有拿住腾讯的股票,现在腾讯已经是一家市值将近三万亿港币的公司”;还有很多朋友曾经有机会买Facebook的股票却没有买,现如今,Facebook的市值大概是五千亿美金,相当于三万多亿人民币。以前,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两家公司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为什么大部分曾经买过这两家公司股票的人都没有拿住呢? 本质上,小梁认为就是因为这些人没有深刻理解“顺物自然”这四个字。一家公司在膨胀,当它大到一定程度时,却还在继续膨胀,你就拿不住了,因为你不相信它可以达到更高的程度——腾讯的股价在一百元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已经那么贵了,怎么可能还会涨? 我们再举另外一家公司的例子,可能很多朋友不太熟悉茅台公司,它的股价都涨到接近五百元了,怎么可能还涨呢?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见过大的东西,参照系太小,不相信东西可以有多大。 想一想,世界上最好的白酒卖两千多元,而最好的红酒卖十万元,你觉得合理吗?当然,现在茅台频频表态一定不涨价,这是为了要稳定物价才不涨。但是,购买需求却一直存在。如果我们能够“让子弹飞一会儿”——让股价自己涨一涨,说不定你什么事情都不用做,获得的收益就超过了你能想到的一切。正如你曾经想过北京东三环以内或者建国门附近的房子,能涨到十五万元一平方米吗? “顺物自然”就是,你一定要相信,世界自己会长成你想象不出来的那么大。 ★要想以后淡得起,必须以前浓得够 有一篇文章,叫《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很有意思,里面讲:“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实际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对应的就是无名氏所说的:“你的心要放空放淡,不要有太强的主观意识,然后让自己‘合气于漠’。” 什么叫“合气于漠”呢?漠,就是漠然、冷漠,不是简简单单的不热心,而是一种“这个世界既与我相关又与我无关”的心态。我们总是知道如何将自己不感兴趣的人或事放下,这固然重要;而对自己感兴趣、很以为然的东西,也能够保持冷漠,这才叫酷。 “酷”其实是一个挺高级的词,大家都爱钱你不爱,大家都爱美女(帅哥)你不爱……,这样就叫“漠”。漠的背后,其实是吃饱以后的淡然,就是已经体验过了,知道得到这些也不过尔尔。 基本上,“游心于淡,合气于漠”,是一个让自己“归于一”的修炼秘方。一个人要如何控制自己?控制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不乱动。什么叫“让自己不乱动”呢?就是历经世事以后的沉默。 我有一位朋友,他的儿子喜欢吃沙县小吃,中午吃了拌面和扁肉,晚上又吃拌面和扁肉。然而,吃了一段时间之后,即便给他端来最好吃的沙县小吃,他都有一种拿不起筷子的感觉。这叫真正的淡、真正的漠——不是控制出来的,而是释放出来的。所以,“游心于淡,合气于漠”是有前提的。 你浓过吗?你热烈过吗?年轻的女同学,如果你愿意听小梁一句忠告——定要去找那些年轻时候就爱过、放荡过的人,他们各种玩法都玩过,到三四十岁火气放完之后,就不那么乱了。而年轻时的“好男人”,年纪大了之后,给他一把火,他能把家里的老房子烧得咔嗤咔嗤的,瞬间天崩地裂。 我有一位对日本颇有研究的朋友,他说很多日本女青年婚后能够成为好太太的原因是:婚前她们已经把自己内心的“浓”——“邪火”释放得差不多了,所以有了婚姻以后,她们可以收敛成一派淡然的样子,如菊如兰。 有些人家里的孩子开慧比较早,五六岁的孩子,就口齿伶俐,已经可以聊挺多东西。看到这种情况,另一些家长就说:“五六岁就这样锋芒毕露,长大以后怎么办?很讨人厌的嘛。”我说:“有一些人哪,之所以长到四五十岁还跟人家讲修行体验,就是因为小时候没讲够。” 人生就是总量恒长,小时候让他讲过瘾以后,长大了让他讲他也不愿意讲了。你看见过哪些混到四五十岁的人,还在讲他五岁八岁就讲的东西?他一定是淡和漠的——“游心于淡,合气于漠”。 我想再和大家进一步讨论的是,这种年轻时的强烈绽放,转化为以后的真淡和真漠,也不是自然而然的。它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你要以后淡得起,必须要以前浓得够。但只是浓得够还不够,还需要见过真淡之人,并且了解他曾经比你还浓,你自然而然就会收敛了。 ★貌似无为而治的管理需要什么样的前提 小梁年轻的时候,以为放任不管,处在舒服的状态,就是好的管理者,就是神经比较大条之后自然而然的状况。 后来,自己做事情,甚至成立了公司以后,我慢慢发现老子所说的,让世界自由自在地运转,而圣贤却处在无法觉察的微妙、自在的状况,是有前提的:第一,有很好的、善于管理体系的管理者;第二,人们了解世界的真相之后,处在相对恬淡虚无的状况。 如果没有这两个前提的话,一个貌似无为而治的领导,必然会带来乱象丛生的后果。比如,父母让孩子任由天性发展的话,孩子是不是真的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成为所谓快乐的人? 观察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你会发现绝大部分情况并非这样,这是学道的人往往会面临的窘境——你按照自然走的时候,自然弄得你狼狈不堪。那么,该如何看待呢?小梁认为,所有看似不作为、放手的后面,其实是一种有序的管理在运营支撑。 骆宾王的《咏鹅》几乎是我们学习的第一首唐诗,你能够从“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句中领会到,鹅只有很努力地用蹼划水,你才可以看到它在水面上优雅的姿态。 只有很努力以后,你才能显得很不努力的样子——这大概是我工作这么多年以后最大的心得体会。一个人只有经过很努力以后,才能慢慢地成为不太努力的样子。 比如,有人说巴菲特买股票就这样买了,但你不知道巴菲特年轻的时候,真正地研究过曲线、上升通道、量化等各种交易参数,他分析股票的基本功是非常好的。再比如,凡?高所代表的印象派中很多画作都像孩子随便把颜料泼在那儿了。但是,你知道凡?高的素描基础有多好吗?他是已经证明了自己在这个领域里面所有技术,能力到达一定阶段之后,再返璞归真的。 一家好的公司的老板也是这样,你看着他好像放手不管,但他一定是之前已经把规矩立得很好,而且已经做了很多人事安排、系统架构调整,才能够释放出他的淡然。据我所知,起码中国最好的公司都是这样。 很多人说vivo和OPPO背后支持创业者的段永平先生很释然—一个人在美国打着球、投着资。他以前公司的一拨人创办了OPPO,一拨人创办了vivo,这两家手机公司横扫中国八线到一线城市的手机市场,甚至改变了印度大街的景象——整个印度大街全是蓝色和绿色这两种颜色。但是,你又怎么知道他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做过大量系统、架构等管理上的工作呢? 我对第一次去拜见南老的场景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我是做“小学生”,旁听他讲《庄子》《老子》《黄帝内经》。南老坐下来说,很多人以为读《庄子》读到散漫就可以了,神经大条就可以了。其实,他们完全没有看到黄老之术的另外一面,就是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撑。 ★你看到别人表现出的优雅,背后全是不为人知的付出 一个人表面上自由,是因为有很多人不自由地帮助他。一个人表面上好像不太经意地做着很正确的决策,其实背后有着很复杂的算法,甚至他掌握了一些你所不了解的算法。 《黄帝内经》里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能在这个时辰这样做,在下个时辰就不这样做的人,有着比你复杂得多,而且你根本不了解的一套算法体系帮他做决策。 早年,我拜访过一位医生,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本来,他约了几位病人,但他临时有事儿要出门,于是就把第一张方子、第二张方子和第三张方子写好后放在那儿。然后,他对助理说:“一会儿来的第一个人大概是这个样子的,你就把这个方子给他并这样嘱咐他。第二个人是……,第三个人是……。”后来,果不其然,这些病人确实与描述的一致。 正安的一位大夫也是这样。早些年,一位朋友来找正安的大夫看病。这位大夫说:“你昨天晚上睡得太晚了,所以今天脉象是变了的。”那位病人就很震惊,说:“师傅,你怎么知道我昨晚睡得那么晚?”大夫说:“我昨晚刷微博的时候看见你了。” 我们并不知道,一些人对于好多事情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了解。比如,诸葛亮看上去神机妙算,其实是因为他有非常多亲戚朋友在魏国和吴国做内应,负责搜集情报数据。 当我们看到老子的这段话时,一定要很清楚,一切看似潇洒、无所谓、不存在的状况,都是以大量艰辛的工作作为那些你看不见的部分的支撑。 我人生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事情是,以前在攀枝花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在十五名到二十名之间徘徊。而班里成绩前三名的同学却天天玩儿,下课的时候也不做作业。有一天,我和他们聊天,很生气地说:“我都已经很认真了,为什么才十几名;你们为什么可以总是前三名?”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已经把小学五年级之前的内容都学完了。 你看到别人表现出的优雅,其实背后全是艰辛、努力和不为人知的付出。 南老说:“读老庄不要读傻了,读到假潇洒,很可怕。”如果我们读《庄子》,不配合着读《论语》《大学》《中庸》,不配合着学习微积分、现代物理和数学,没有工程学和科学知识的话,很容易变成嘴上散漫、行为上失败的边缘人。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什么是大格局,什么是远大的见地 我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当年,我刚刚考进北京广播学院的时候,听见几位北京的同学讲如何竞选班干部、团干部的事情——他们的父母有的是在学院里的,有的是在部委里的……。这几个北京孩子聊的全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如何搞架构,怎么能够有大方向,谁负责宣传造势,谁负责引发利润点,谁负责安排岗位…… 而我只是一个从广东来的乡下仔,傻傻地在和旁边的同学说:“今天中午饭堂的丸子好像还挺好吃的。”瞬间,我意识到了差异。 扎克伯格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扎克伯格,很大的原因是,他读过大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据说,他能背很多篇古希腊的长诗。 所以,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应该被种下一颗有宏大见地的种子——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去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去工作,必须有超越于此的对人生的理解。 然而,似乎每个家庭给孩子播下的种子都不一样。有时候,我观察到六七岁的孩子,隐隐地看见了父母在他们身上的投影。一些孩子关心吃喝玩乐,一些孩子关心怎样将作业做好,还有一些孩子关心到底能够为社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也有一些孩子关心每个人的言谈举止…… 实际上,在老子谈论天下格局的文字中,我们要看到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潇洒的背后要有扎实勤奋做基础,要有根底——以前做过这样的流程系统,甚至认真工作过、经历过所有烦琐的细节之后,再重新成长为一位领导者后拥有的达观;第二层含义是,仅仅勤奋还不够,还需要有机缘——在勤奋之前,乃至在勤奋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宏大的见地。 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什么是宏大的见地呢?他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现在正处于大变革时期的开始,人类和机器正在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机器正在进化为灵长类机器人,而人类会有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和整个互联网以及机器世界甚至基因工程相融合。 人类正在进化成另一个超级物种。你要选择如何在这个过程当中,一直保持着敏锐的观察,保持着能够在这样的时代生存和成长的人格,拥有与之匹配的趣味和品位。这些都是父母在这个阶段自己提升之后,以不言之教,帮助孩子建立的见地。否则,孩子很可能在未来的五十年被整个时代抛弃。 潇洒,是以认真而严谨的工作为前提的;自在,也是以深刻而宏大的见地为基础的。 ★把自己的心当镜子:来了,就回应;走了,就不粘连 庄子讲了季咸、列子和壶子的故事后,批注了十六个字——“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 “无为名尸”是什么意思呢?说的是名声啊,就像主人,我们不要成为名声的尸体,被它拖着走。禅宗里有一个公案,叫“拖尸体者是谁”。里面讲到,我们其实就是一坨肉,是谁拖着这坨肉今天去火车站,明天去机场?是谁让这坨肉白天坐在这儿跟人谈事儿,晚上又去睡觉? 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观意志,而不是被名声所累。比如,不要因为你是总经理,就被总经理的头衔绑架,做成总经理的样子;不要因为你是妈妈,就得天天混妈妈圈、晒娃圈,然后绑架同学、朋友、亲戚去给孩子参加的幼儿园活动点赞。我们不要成为名分的尸体,不要被名分拖着跑。 南老在《庄子諵譁》中也同样地认为,“‘无为名尸’就是不要为了求名,为了求利,而成为虚名的奴隶。我们现在社会上的明星,或者追求知名度的人,出名之后就变成尸体了,到处请你去亮相,天天对着那个摄影机,照得眼睛都坏了,这就是被名困住了;千万不要为名尸啊,不要被名困住了”。 “无为谋府”,是指不要让自己的谋略,完全出于自己的本地运算。你的决策,除了来自于自己的经验判断之外,还得从云端、大自然和宇宙当中汲取变化趋势,而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主观判断去规划任何一件事情。否则,当你想象世界围绕着你转,但你的心力又不足以达到的时候,就会活得很累。 “无为事任”,就是不要被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绑架,不要逆自己的天性去推动任何一件事。比如,我在喜马拉雅FM上做《梁冬私房笔记:庄子的心灵自由之路》音频课程这件事,开始,是种种因缘在推动;但做着做着,这件事情就被异化成工作了。有一天,该录音频课程了,但小梁觉得实在没有话说,如果勉强录制的话,那肯定会很伤身,更会伤害彼此的信任。所以,我就在第二天有感而发的时候再去补录。 但是,如果这件事今天必须做,就叫作“事任”(责任)——被这件事情本身绑架了。所以,庄子说“无为事任”——不要让这件已经被异化的事情绑架了你的初心。本来,你做这件事情来自天机,是各种因缘的和合。结果,做着做着,就被这件事情绑架了。 “无为知主”,就是不要成为原创知识的人。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知识是你创造出来的,起码在庄子那个时代是这样的。当然,也许各位同学会有各自的判断,认为在这个时代会有所变化。但是,起码在庄子生活的时代,他认为重要的事情,早就被了解了,你就不需要绞尽脑汁去再创造新的智慧了。 庄子用十六个字——“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来表达壶子以及列子后来修行达到的境界,还是很有趣的。当你做到这四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后,慢慢慢慢就会潜心地体验到永不休止的真源,自由自在地游乐而不留下踪迹——“体尽无穷,而游无朕。” 尤其是一个人到了至人的层次时,会完全把心当作一面镜子,物来不迎,物去不送——“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来了,就回应;走了,就不粘连——“应而不藏”。所以不管多少事情来了,你都不会被伤到——“故能胜物而不伤”。 可以说,这一段是《应帝王》里最核心的观点—一个人如何成为自己的主人,恰好是以一种很奇妙的、很辩证的方式——“应而不藏”来完成的,所以才能不受伤。 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一个人既要做自己的主人,又要对任何外来的事物不拒绝、不粘连、不隐藏、不将就、不迎合,很矛盾?以前,我也和大家分享过“应而不藏”这个观点。你的存储域再大,可能也有装到爆的时候;只有当你把自己的心当作镜子,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才不会爆掉。 你的运算能力全都是别人的,你只是一个接收终端,负责上传和下载,而没有本地运算能力。所有存储、运算、传递等全部都在云端进行,都是其他端口。你只负责当下的反应,你的速度快,电脑也不会受伤,这就叫“至人之用心若镜”。 ★浑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本来,我们可以在想笑的时候就笑,想哭的时候就哭。我们哭并没有伤到自己的内心,有哪个婴儿哭是因为真正伤心了呢?没有。甚至老子说:“婴儿在啼哭的时候,连嗓子都不会哭哑。”为什么婴儿哭那么长时间,嗓子却不会哭哑呢?你难道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吗?他们只是哭,不会因此而伤心,所以也不会因此而动气。 庄子在《应帝王》中说:“如果你想要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就要学会对事物的模糊、不确定、无逻辑保持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共存。” 试举一例,各位女青年,如果有机会,请把你老公微信里的内容一条一条地翻开看。每看一条微信,你就会开一窍;越明白,你们的关系就over得越快。再比如,父母很担心孩子,万般呵护地把孩子养大。然而,孩子可能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各种吓死你的尝试——抽烟、喝酒、谈恋爱,甚至飙车…… 我小时候在攀枝花,有一次,跟着一帮孩子去江边玩儿。攀枝花的江叫“金沙江”,属于长江上游,水流湍急,而且那时是很冰冷的雪水。一开始,很多孩子以为在岸边玩一玩是没事的,但因为太冷且水流非常急,所以很多孩子在岸边玩的时候就被卷走了。 小时候,父母绝对不让我们自己这样下去玩儿。但其实呢,很多我们小学或中学的孩子就是要去玩儿。只不过父母不知道而已,所以他们没有被吓死——他们处于浑沌的状态。 其实,就像不知道老公到底怎么回事儿的老婆一样。反过来,如果老公钻进老婆的脑子里,真正知道他认为是黄脸阿姨的老婆,原来还有那么多春心荡漾的时候,他一定会大惊失色。 如果你知道每天你去光顾的大排档是怎么把食物做出来的,肯定要吐好几天了。但是,你不知道。所以,你觉得大排档的味道很好,即使把自己吃得满身肥油、满脸暗疮,你也不以为意,因为你不知道。 浑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很多东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时候,是不好玩的 我们对父母就是这样,只告诉他们好的结果,从来不告诉他们自己正在经历多少困扰。还有很多夫妻虽然和父母住在一起,其实早就已经离婚了,但父母不知道,儿女也不知道。他们装模作样地坐在饭桌旁吃着饭,讨论着未来,就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让孩子觉得自己还有一个完整的家。这些都是浑沌使然。很多东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时候,是不好玩的。 许多后来股票涨得特别厉害的公司的员工,其实很早就把股票卖了,因为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这家公司有很多问题。结果,卖完之后才发现股价仍然一飞冲天地涨。为什么他们拿不住这家公司的股票?就是因为他们开了窍,知道了中间的细节。 庄子用浑沌之死给《应帝王》做了总结——你一定要明白什么吗?你确信当自己明白以后,不会被自己的明白吓死吗?如果你明白,其实你一直都只不过是很小心地一次又一次躲避种种危险而很偶然地活在世界上,难道不会因此感到深深的恐惧吗?有一天,我坐飞机回来,刚下飞机,整个机场电闪雷鸣。我突然在想,我们得有多么幸运,才能够平稳地落地。 当我们每天都怀着真正的感恩,去面对我们一旦知道可能就会被吓死的,但我们还不知道的真相时,就会充满深深的幸运感。这种幸运感值得拥有,值得我们把它温暖地揣在怀里安然入睡。 ★如果世界无法控制,我们应该随遇而安还是挑战命运 以前,教育的本质是释放一个人的天性,让受教育的人没有负担,在爱和快乐中自由成长。但最近几年,人们的自我天性被过度放任,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认为,其实对一个人意志力的打造,对一个系统有意识的控制,是令世界保持有序的必要条件。换句话来说,无为而治的态度会把系统引向混乱、无序。而生命是什么?生命恰好是反无序状态。 在物理学里面,无序的过程叫“熵”,就是任何事物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会走向无序和散漫的状态。而生命是一个反“熵”的过程,所有生命,其实就是要对抗无序。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用意志力(哪怕其曾经在历史上被贴上某种标签)来控制的话,仍然会导致系统的崩溃与瓦解。 世界上可能存在着另一股力量,在帮助人们减少无序混乱,甚至重新把无序建为有序,这就叫“控制”。而对控制的执着,就是意志力。如果你认为世界是无法控制的,你的生活是无法控制的,那么你应该随遇而安呢,还是你认为世界即使有种种不确定,只要自己意志坚定、始终如一,还是能够改天换日?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我们曾经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有两个答案:A——我选择改变世界,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有序;B——我选择改变自己的世界观,让我的世界观和混乱的世界相匹配。 百分之九十二的同学选择了改变自己的世界观,他们相信世界是无法控制的。只有百分之八的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世界。 整个问题差不多有九百位同学参与了答复。前一百位同学的比例就已经是九十二比八了。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是,到第九百位同学的时候,比例几乎没有改变。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另外一个媒介的公众号里面,也许会有更多人选择改变世界。这件事情真是太有趣了,我无法判断孰对孰错。 ★世界只不过是一道选择题 庄子是一位生活在指鹿为马时代的人,在那样一个个人生命非常卑微,权利意识很薄弱的时代,如果你没有养成黑就是白,白就是黑,鹿就是马,马就是鹿的心智模式,那你一定死得很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庄子》的哲学表达的是一种在指鹿为马的时代对心灵扭曲的救赎之道。 《人类简史》中一个很有趣的核心观点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是因为人类开始意识到,那些不可控的东西原来是可控的。起码当你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更多不可控变为可控的时候,你才会去作出努力,才会不断地突破边界。 以前,不用说你要了解一个人的所有思想和行为,就连预测其下一步行为都是不可能的。现在,你却发现,一些人坚信自己可以做某些事情,他们做了大量行为数据分析研究,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开始做到更大程度上的控制。 《人类简史》的作者认为,许多人类文明都曾经相信,人只不过是所有大自然当中一类很平凡的物种。而小部分人却用他们的努力,改变了其他人这样的印象。埃隆?马斯克认为,人类可以移民火星。他居然以商业的力量,以一己之力,把发射火箭这件事情变得越来越靠谱;把一百万人移民到火星上,似乎将要变成可能。 当人类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我真的很想跟庄子进行一场讨论。霍金曾经说,他特别想和年轻时的梦露来一段对话。作为大科学家,他在理论上推导出了一种可能性——人有可能穿越时间和空间,在平行宇宙当中与不同的人交流。 所以,《应帝王》引发出我们对“控制”的态度。我要很明确地向大家分享我的态度——我对任何世界观都不抱有单一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你认为世界是可控的吗?你会为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出努力吗?这只是一道选择题。庄子选择的答案不一定是你选择的答案,你选择的答案也不一定符合你人生的趣味。 每当我想到,原来世界只不过是一道选择题的时候,我就释然了。面对选择题,我们有四种选择的方法——选择A,选择B,选择A、B,或者选择“不选择”。 ★凤凰卫视前著名主持人、百度前副总裁梁冬新作之六 本系列内容在喜马拉雅FM上一直位居精品畅销榜前列,播放已破1300万次。书中全新收录梁冬老师补充讲解的精彩内容! ★《应帝王》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应帝王”对我们的是现实意义是,我们能不能在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志向——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把自己的人生变成自己当主人的人生。在读《应帝王》时,我们应该好好问问自己,如果想在不久后成为牛人,成为不让自己后悔的人,现在要做什么才能配得上未来的自己? ★如果我们要投资,最重要的一定是投资自己 活在世上,大家都不容易,能做自己的主人就很不错了,我们每个人这辈子必须去管理自己和投资自己。 投资是一门奇妙的艺术,大部分投资的问题都不是判断的问题,而是自身境界的问题。投资自己的核心秘诀是什么呢?让自己成为那个值得的人。这个值得往往是从最微小的某一个愿景开始的。也许你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才终于慢慢接近自己梦想的样子,但很可能就是最开始的种子结的果。 ★管理自己和投资自己的核心心法 读完这本书,你会知道,在《应帝王》里,真正成为自己主人的核心秘密是不较真地去对待自己的每一个过去、现在和未来。甚至对于是不是存在一个所谓真实的自己,都抱有那么一点儿的不以为意。如果你想要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就要学会对事物的模糊、不确定、无逻辑保持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