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精)

朝花夕拾(精)
作者: 鲁迅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朝花夕拾(精)
ISBN: 9787511339348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内容简介

《二十四孝图》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黑,*黑,* 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 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 也将决不改晦,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 话者。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 和欧、美、*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 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别 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 , 没有一丝乐趣。北京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 恐吓孩子们。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 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正确地写起来, 须是“麻胡子”。那么,这麻叔谋乃是胡人了。但无 论他是什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 的一生。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广 大,也**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 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这些话,绅士们自然难免要掩住耳朵的,因为就 是所谓“跳到半天空, 骂得体无完肤,——还不肯罢休。”而且文士们一定 也要骂,以为大悖于“文 格”,亦即大损于“人格”。岂不是“言者心声也” 么?“文”和“人” 当然是相关的,虽然人间世本来干奇百怪,教授们中 也有“不尊敬”作者 的人格而不能“不说他的小说好”的特别种族。但这 些我都不管,因为我 幸而还没有爬上“象牙之塔”去,正无须怎样小心。 倘若无意中竟已撞上了, 那就即刻跌下来罢。然而在跌下来的中途,当还未到 地之前,还要说一遍: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细的《儿童 世界》之类,另想到 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冷 。但回忆起我和我的 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 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 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 ,就要被塾师,就是 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 手心。我的小同学因 为专读“^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 地翻开**叶,看那 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般的魁星像,来满 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 昨天看这个,**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腈里还闪 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在书塾之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但这是说自己 的事,各人大概不 一样。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 昌帝君阴骘文图说》 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 雷公电母站在云中, 牛头马面布满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触犯天条 的,即使半语不合, 一念偶差,也都得*相当的报应。这所报的也并非“ 睚眦之怨”,因为 那地方是鬼神为君,“公理”作宰,请酒下跪,全都 无功,简直是无法 可想。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 难极了。然而究竟 很有比阳间*好的处所:无所谓“绅士”,也没有“ 流言”。 阴间,倘要稳妥,是颂扬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 弄笔墨的人,在现 在的中国,流言的治下,而又大谈“言行一致”的时 候。前车可鉴,听 说阿尔志跋绥夫曾答一个少女的质问说,“惟有在人 生的事实这本身中 寻出欢喜者,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里什么也不见, 他们其实倒不如死。” 于是乎有一个叫作密哈罗夫的,寄信嘲骂他道,“… …所以我**诚实 地劝你**来祸福你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是合于 逻辑,第二是你的 言语和行为不至于背驰。” 其实这论法就是谋杀,他就这样地在他的人生中 寻出欢喜来。阿尔 志跋绥夫只发了一大通牢骚,没有**。密哈罗夫先 生后来不知道怎样, 这一个欢喜失掉了,或者另外又寻到了“什么”了罢 。诚然,“这些时候, 勇敢,是安稳的;情热,是毫无危险的。” 然而,对于阴间,我终于已经颂扬过了,无法追 改;虽有“言行不符” 之嫌,但确没有*过阎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贴,则差可 以自解。总而言之, 还是仍然写下去罢: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 非我所专有。我所 收得的*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 四孝图》。这虽然 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 我一人所**,使 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 是不识字的人,例 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 事迹。但是,我于 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 个故事之后,才知 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 的计划,***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 问题。但我还依稀 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 极愿意孝顺的。不 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 为无非是“听话”, “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 罢了。自从得了这 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 到几十几百倍。其 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 香扇枕”之类。“陆 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 生作宾客而怀橘乎?” 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 大佩服,于是孝子 就做稳了,也**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 的精诚未必会这样 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 卧冰求鲤”,可就 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 也只结一层薄冰, 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 冰破落水,鲤鱼还 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 会有出乎意料之外 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 娱亲”和“郭巨埋儿” 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 个抱在母亲手上的 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 都拿着“摇咕咚”。 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朱 熹*,“鼗,小鼓, 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 咚地响起来。然而这 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 现在这模样,简直是 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叶 ,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 所有的只是一本* 本小田海倍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 ,言不称老,常著 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 跌仆地,作婴儿啼, 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 “诈跌”。无论忤逆, 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 欢是谣言,这是凡 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 师觉授《孝子传》 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 跌,恐伤父母之心, 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 今说,似稍近于人情。 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 里才能舒服。邓伯 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 须说他将儿子捆在 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 趣”一般,以不情 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菜子即是一例 ,道学先生以为他 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 同情。他被抱在他 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 窟窿,要将他埋掉了。 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贫乏不 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 子传》所说,却又 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 的,并没有到三岁。 结末又大略相像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 云:天赐郭巨,官 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 釜,这才觉得轻松。 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 去做孝子了。家景 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 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 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 一釜黄金来,那自 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 白天下未必有这样 的巧事。 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 经知道了这些老 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 却很少见绅士赤 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跳下汽车去负米。何况现在 早长大了,看过 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 古孝子传》咧,《人 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 世界》咧,可以 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 我委实有点害怕: 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 上土,踏得实实的, 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 我从此总怕听到 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 和我不两立,至少, 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见 其淡了,但总有 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 孝图》的儒者所 万料不到的罢。 五月十*。 P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