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商业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马斯洛论自我超越
ISBN: 9787504492555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目前,学术界出现了一 种有关人类疾病与健康的新 观念,我觉得这是一项令人 十分兴奋且又充满奇妙愿景 的心理学。因此,尽管它尚 未经过验证与确认,尚不能 称之为确定和可靠的科学知 识,但我仍迫不及待地要将 它公之于世。 这一新观念的基本假设 是: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 内在的本性,这一内在本性 本质上是属于生物性的,并 且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然的 、内在固有的、天赋给予的 ”。同时,就某种特定意义 而言,它是不可改变的,或 至少是不变的。 2.每个人的内在本性, 一部分是自身所独有的,另 一部分则是人类所共有的。 3.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这种内在本性,并且发现它 的本质,这是可能的事。 4.据我们目前所知,这 种内在本性,就其真正内在 或其原始性及必然性而言, 并不是恶的。人类的基本需 求,诸如生命、安全与保障 、归属与爱情、尊重与自尊 、自我实现、人类的基本情 绪、人类的基本能力,表面 上都是中性的、先于道德的 ,或纯然是善的。破坏、虐 待、残忍、恶毒等,似乎都 不是内在固有的,而是人们 为了使内在的需求、情绪和 能力免受挫折,因而产生的 强烈反应。愤怒本身不是恶 ,恐惧、懒惰甚至无知也都 不是恶。虽然它们可能会, 也的确会导向恶的行为,但 是它们并不需要非如此不可 ,其结果并不具有内在的必 然性。人的本性并不像我们 所想的那么坏。事实上,我 们也可以说,人类本性的各 种可能早已被我们习惯性地 廉价出卖了。 5.由于内在本性是好的 或是中性的,所以更要实现 它、鼓舞它,而不应该压抑 它。如果能允许内在本性来 引导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 就会变得健康、成功,并且 因此而幸福。 6.一个人的这种基本核 心一旦遭受否定或被压抑, 他就会生病。有时可能明显 地看出他病了,有时则变成 潜伏的疾病;有人随即病倒 ,也有人要很久以后才会发 病。 7.此种内在本性并不像 动物的本能一般那么明显、 强烈且难以抗拒。它柔弱、 纤细而微妙。我们的习惯、 文化压力和错误的态度,很 容易就会将之压服。 8.它虽然柔弱,但在正 常人身上却难以消失——甚 至在病人身上也不会消失。 即使遭受否定,它也会隐在 暗处,永远坚持着要求实现 。 总之,以上这些论点必 然会与纪律、损失、挫折、 痛苦、悲剧相提并论。不过 ,只要这些经验能启发、培 养并实现我们的内在本性, 便是有价值的经验。而且, 由于这些经验与成就感、自 我的强忍性休戚相关,因此 便与健康的自尊感和自信息 息相关,这也是日愈明显的 事实。一个人如果没有征服 、忍受和克胜的经验,便会 一直怀疑自己的“能力”。不 仅在面对外在的危难时如此 ,在控制及缓和自我冲动, 并因而无惧于冲动这方面, 也会感到无能为力。 我们观察到,如果这些 假设得以证实,便可据以成 立一门科学的伦理学,一种 合乎自然的价值体系,以及 一个判定善与恶、对与错的 最高上诉法庭。我们越是熟 悉人类的自然倾向,我们便 越能从容地告诉人们如何为 善、如何获取幸福、如何才 能有效益、如何尊重自我、 如何去爱、如何挖掘自己最 大的潜力。这也就等于自动 解决了未来人格上的许多问 题。而最重要的似乎应该是 去发现一个人作为人类的一 分子、同时又作为独特的个 体,其内在最深刻的真相究 竟如何。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