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享时光

慢享时光
作者: [英]凯瑟琳·布莱思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慢享时光
ISBN: 9787504696335

作者简介

凯瑟琳·布莱思 作者,著作《对话的艺术》(The Art of Conversation)被翻译成八种文字,并在多个国家同时发行。作为编辑,她曾与希拉里·曼特尔、安·帕切特和卡罗尔·希尔兹等作者合作。她曾为《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星期天电讯报》《旁观者》及《每日邮报》等出版物撰稿。

内容简介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台时间机器。我们可以记住过去,认识现在,还可以展望未来。因此,我们应该将人生视为一段旅程。 你是不是觉得享受时间这个建议很傻?这有悖于我们的认知。通常,时间之于人像是一种商品(永远不够用),它或像一个恶人(总是欺人太甚),或像一个不体贴的伴侣(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消失不见)。人们需要挤时间、省时间,但如果偶得空闲,又总要想方设法打发时间。 时间又像是一艘船,满载着事件和活动,被无休无止、全天候的待办事项推动着前进。事实上,许多人都在忙着追赶时间,努力加快进度来完成纷至沓来的任务,以至于享受时间,将时间看成一种感性的、欣快的、可以沉浸其中慢慢品味的东西的想法听起来都令人焦虑,就像是往那些待办事项中又增添了一项任务。 难道我们不应该享受时间吗?毕竟,这才是生活的本质所在。而且理论上我们比以往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挥霍。医学和营养学的进步意味着当下的我们比以往的人类都要长寿,科技也彻底改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生活,使其更有质感且有更多的可能性。只要有电,一部智能手机可以扫除所有空间和时间的阻碍,让每分每秒都迸发出奇迹。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无数复杂的操作,比如瞬间将想法、渴望传递出去,或者实时转账。不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新闻资讯还是美食发现,音乐创作还是科学进步,粉丝团体还是商业帝国,一切都在网络上飞快地涌现。更棒的是,甚至都不必下床,不用出门,我们就可以享受到这一切。 不仅如此,在其他更多的方面,人与时间的关系都已经被彻底地改变了。然而,这种改变也正是人们变得更难以享受时间的原因。 换个角度来看,正是这些日常体验的快速变化所造成的影响,使得我们身陷围城之中。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所带来的各种干扰、机会和责任急剧增加,我们的注意力、欲望,我们的工作时间被其狂轰滥炸,变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这种快速变化使我们措手不及,无法承受并减轻所受的影响。因此,不论你如何努力地精简待办事项,事情反而越来越多。更糟糕的是,选择越多,遗憾便越多,因为每件你不打算做的事情都有可能让你后悔不已,总是疑心自己可能错过什么。 也许你觉得自己摆脱了过去的桎梏。但是,毫无节制的自由也代价不菲。通信技术使得工作和家庭、公众和私人之间的界限荡然无存,因此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成了一项耗时的挑战。 享受时间的另一个困难之处在于时间本身虚无缥缈,你越想得到,就越难以把握。时间尝不到,闻不到,也抓不到。时间是一种管理工具,还是一种宇宙中的存在?是一根用来自我敲打的棍子,还是一项智能技术?它是否能够让混乱变得有序,让生活不止于眼前的苟且? 我认为时间不仅是上述的一切,甚至还意味着更多——它不亚于人类有史以来任何伟大的发明。但在实际的、日常的层面上,时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可测量的生命的维度,二是像指南针一样的装置。时间像指南针一样帮助人们在生命的维度上导航,确定个人的方向,与他人协调,并规划自己未来的每个阶段。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台时间机器。作为万物之灵长,人类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记住过去,认识现在,还可以提前思考不远的和遥远的将来。因此,我们把人生看作一段旅程,有方向,有目的地。我们有能力改变枯燥的日常生活。当我们思考自己是谁时,得到的答案就是:我们是生命中所有时间的总和。这是时间赠予我们最好的礼物。这也是为什么享受时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是为了提高生产力,也不是一种逃避压力的方法。 所以,不要做时间的仆人。要让时间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朋友。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科普精简版。 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并得出惊人结论: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你是否感觉自己永远都时间不够?每天一醒来就有无数事情需要处理?是否同时面临很多事却无从下手?是否整体忙忙碌碌却又浑浑噩噩?是否疲于应对眼前的诸多琐事,完全没有精力思考长远的发展? 作者凯瑟琳·布莱思结合前沿科学和心理学,为你提供20节时间规划课程,实现时间自由,收获无痛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