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0617/02/20240617021035636.jpg)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ISBN: 9787516236352
王立胜,哲学硕士,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兼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等。 曾担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中共潍坊市委副秘书长,中共昌乐县委副书记、县长,中共青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潍坊市副市长、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副主任;中共喀什地区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喀什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 多次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优秀对策奖、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等。
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迈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赋能的高级生产要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凸显。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2 年的11 万亿元增长到2022 年的50.2 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 的比重由21.6% 提升至41.5% ,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1.66 提高到1.75。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受到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的保障,又由于体制机制的相对滞后性而产生多重影响。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推进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市场机制的健全,完善分配制度,来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打通要素市场和资源市场。 首先,加快培育数字要素市场。构建数字要素市场关键在于突破核心技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效能,推进5G 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数据基础设施的平衡发展。构建高标准数据要素及其赋能产品市场体系,要推动数据要素基础设施的区域平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形成城乡互通有无、一体化的互联网,补齐乡村在宽带网络、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缩短东西部数据资源差距,促进区域之间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其次,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数字产业集聚可锻造多参与主体、高技术密集度、复杂数字产品结构的产业链条,吸引大量产业链上下游与支撑性企业形成较小空间尺度上的高密度集聚,有助于促进知识流动与专业化分工。一方面,要保持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热情。政府要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资本市场向科技创新、数字产业升级等领域倾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另一方面,要将资本市场建立在规范的法律法规和有效的监管机制之上,健全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落实,以优质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来我国投资兴业,以完备的新质生产力形成机制确保我国资本具有强大竞争力。 最后,健全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人才是最活跃的创新要素,新质生产力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有机结合的结果,只有把技术劳动力、普通劳动力、资金、设备、专利等各种资源以更为科学合理高效的方式进行组合与搭配,才能形成具有突破意义的原始创新成果。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 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 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持续提升,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但区域间劳动力素质差异较大的现象仍存在。2010 — 2020 年这10 年间,东部省份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数比重达20.9%。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数比重分别达到13.7% 、14.5% 和16.6% ,学历差距较大。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要通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制造业利润,对接高质量劳动力市场,借助国家“两重一新”战略机遇及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畅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运输难、运费高等痛点和堵点,做大做强制造业,提升劳动力福利水平,拓展制造业劳动力就业空间,使劳动力“引得来、留得住”。要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论证和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进一步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通过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者技能等措施,增强全体劳动者参与新产业新业态的能力,从而推动社会整体向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迈进。 1、解码新质生产力,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鲜明特征与培育路径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围绕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何提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源自哪里、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新质生产力路在何方、新质生产力有何意义,展开透彻、生动的解析,观点新颖,知识性十足,对于为读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做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把握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本书深入探讨了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新质生产力如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价值和发展路径,回答了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大众关心的问题。引领广大读者洞悉时代风向,读懂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极,进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抓住机遇,谋得发展。 3、作者专业权威,语言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实用性强 本书引用大量的数据和实例作为理论的支撑,还进行了许多生动翔实的案例分析,如对东北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具体实践的深入剖析,使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生动和直观,这种文本的鲜活性,极大地增强了书籍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4、随书附赠四色全彩折页,一张图看懂“新质生产力”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