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拯救自己

自己拯救自己
作者: (英)斯迈尔斯|译者:吴宏博
出版社: 武汉大学
原售价: 25.80
折扣价: 17.59
折扣购买: 自己拯救自己
ISBN: 9787307097797

作者简介

塞缪尔·斯迈尔斯(Samuel Smiles,1812—1904),英国作家。以训诫性著作《自助论》(1859年)著称,后续作品有《品格论》(1871年)、《节俭论》(1875年)和《责任》(1880年),均以维多利亚时代的价值观念和工作信条为准绳。

内容简介

“自助者,天助之。”这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至理名言。自助精神 是一个人发展进步的原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根本所在。事实证 明,来自外界的帮助经常显得无能为力,而内在的自助才能使人生机勃发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你为某些人或者某些阶层付出得越多,到头来反而 会扼杀了他们自己进取的独立性和动力。在一个越是过分强调管理和越是 过度引导的地方,人们越是显得无所适从,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 。 即使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给人以全部的帮助。或许制度本身的价值就 是保障人们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从而去改善自身的处境。但是,人 们往往会以为他们的幸福是来自于制度本身而非自己在制度呵护下的努力 。所以,我们常常高估了作为人类进步保障的立法的价值。因此,尽管我 们的立法机构庞大,每隔三五年选举出一些代表来执行立法权力。然而, 不管他们多么尽心尽力地去做好这些事情,但它在人们的生活和性格所起 的积极影响却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而且,我们越来越明白地认识到,政府 的作用是消极和有限的,而不是积极正面的。也就是说,政府的主要作用 在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假如司法公正的话,它就能公平地保 护人们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不管它是脑力成果还是体力成果,而人们只 需付出相对较小的一点儿代价(纳税)就够了。但是,不论多么完备、严厉 的法律都不可能使好吃懒做的人勤奋起来,也不能使那些奢靡挥霍的人变 得节俭或者使酒鬼懂得不贪杯。所以,要改变这些就只能依靠个人的勤俭 和自律才能达到,通过好习惯而不是靠更多的权力去改变。 一个国家的政府通常就是组成它的社会个体的写照。一个高于人民素 质水平的政府必将被拉回到与它的人民素质水平相当的层次,而一个落后 于人民的政府迟早会被提升到与人民的水平相同的档次。自然而然,就如 同水能直观地显示出它的水平高度一样,一个国家的法律和政府的架构及 其执政成果也能准确地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高贵的人受到的将是 高贵的统治,无知的人则受到的是无知的统治。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价 值和力量绝不是来自于它的制度形式,而是取决于它的人民的整体素质。 国家只不过是社会个体的集合体,而文明本身也只不过是男女老少这些社 会个体不断去发展完善的问题而已。 国家的进步缘于每个人的勤恳奉献、吃苦耐劳和正直诚信,就如同国 家的衰败在于每个人的懒惰、自私和邪恶是一个道理。在很大程度上,我 们常常认为的那些社会邪恶问题大多缘于个人生活的堕落。虽然通过法律 的制约可以最大化地减少或根除它们,但是一旦遇到有适合它们滋生的环 境,它们就会死灰复燃,除非个人生活和性格状态得到彻底改善。假如这 种认识是对的,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些爱国情怀和博爱精神不是通 过改变法律和制度产生的,而是通过引导人们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来产 生的。 一个自控力很强的人,所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可能性就很小。最可悲的 奴隶并不是那种被暴君所统治的奴隶,而是那种被无知、自私和邪恶统治 的奴隶。一个心灵被囚禁的民族是不可能仅仅依靠改变统治者和制度就能 获得自由的。只要人们还迷信政府就是自由唯一的救世主,那么所有的变 革都是徒劳而无意义的。自由必须建立在个人性格这个坚实基础之上,它 也是社会安定和国家进步的必不可少的保证。约翰·斯图尔特·密尔曾说 :“只要个性还存在,专制就会受到有效遏制。任何毁灭个性的东西都是 专制主义,不论它以什么名义出现。” 在关于人类进步的问题上总有一些谬论。有些人呼唤恺撒式的救星, 有些人则疾呼民族自救,还有些人则把希望寄托在法令的制定上。刚开始 我们都可能会礼迎恺撒式的救星,但慢慢地会发现,“谁信仰并拥戴他, 谁就幸福”这一教义简单来说就是任何事情都由救世主来为人民决定,而 不是由人民自己来作决定。如果这个认识被作为社会准则,它势必会毁灭 民众自由的良知,很快为一切形式的专制主义铺平道路。恺撒式的崇拜是 人类最糟糕的偶像崇拜形式,它推崇绝对权力,其所带来的直接恶果就如 同对财富的绝对崇拜一样。真正值得大力弘扬的信念应该是自救自助精神 ,只要人们彻底领悟这点并付诸行动,恺撒主义就会自行消亡。自救自助 精神和恺撒主义是两个对立的原则,就像维克多·雨果对笔和剑的关系论 述一样:一个会干掉另一个。 说到相信民族和议会法令的力量,这也是一种迷信罢了。爱尔兰伟大 的爱国者威廉·达尔刚在首届都柏林工业博览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也许很 能说明问题:“老实讲,我从未听到过我的同胞提及‘独立’一词。我听 得最多的就是他们怎样从这里、那里或其他什么地方去获取独立,或者把 希望寄托在那些外国人身上的论调,我能认识到与外国人交往可以给我们 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我也同时深切地感到我们的工业独立得完全依靠我们 自己。我坚信,如果我们勤奋努力和精益求精的话,我们现在就面临着最 好的机遇和更加灿烂的前景。我们已经迈出了步伐,但切记:坚韧不拔才 是成功的最大保障。只要我们有饱满的热情,我就深信,用不了多久,我 们将会达到和其他国家人民一样的舒适、幸福和独立。” 所有的民族都是经历无数代人的思想积淀和辛勤劳动才塑造而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社会地位和不同生活条件下的人,如躬耕者、勘探者 、发明家、制造业者、机械师、诗人、哲学家以及政治家等,所有这些不 同阶层的人都为塑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付出过不屈不挠的辛勤劳动。他们 一代代地努力推动着社会向前不断发展。这些一代又一代可歌可泣的劳动 者——这些文明的缔造者终于在洪荒中让科学、工业和艺术有了新的秩序 。同时,它也使这些人类宝贵的财富一代代地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财 富是我们的祖先用双手创造并交给我们的,我们又把它传承给我们的后继 者,我们要让它在这星火相接中不仅毫发无损,还要不断充实。 自助精神一直都是英国人民的一个显著的性格特点,它是我们民族力 量的真正源泉。很多民族都是由那些少数脱颖而出的人物领导并臣服着他 的民众。然而,我们民族的进步则要归功于那些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 共同努力。在人类战争史上,也许只有那些将军的姓名流芳百世,但是换 句话说,正是由于普通士兵们奋不顾身的英雄主义,战争才赢得了胜利。 其实,生活也是一场“士兵的战斗”——劳动大众是最伟大的创造者。即 便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一生都默默无闻,他们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也无 法跟那些名垂青史的伟人相比。但是,哪怕一个人出身贫贱,只要他能在 众人面前勤奋、节俭和对生活充满积极的心态等方面作出了垂范,那么他 对他的国家的富强文明就具有了现实而长远的影响力,因为他的情操和品 格会无形中影响到更多的人,并可能会被后代尊为好的楷模。 经验表明,充满生机、活力的个人主义最能对他人的生活和行为产生 强有力的影响,并能成为对人们最好的现身说法的教育。与之相比,学校 式教育只能算是最简单的文化启蒙了。生活是最好的教育,而且它每天都 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在我们的家里、街道上,在商店的柜台前,在车间里 ,在耕地旁,在财务室和拥挤的人群中。它是对社会成员最好的教育,席 勒称之为“人生历程的教育”,它表现在人的行为、操行、修养及自我约 束中,所有这些都侧重对人的正确引导作用,使人们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并 履行好自己的人生职责。这是一种无法从书本和培训中获得的教育。培根 曾说:“学习并不会教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而是知识以外的智慧教会人 们使用知识,而且智慧只能通过观察获得。”这句话既适用于日常生活, 也适用于教育本身。因为所有的实践都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人们更多 的是依靠工作而不是靠读书来完善自我。也就是说,是生活而不是书本, 是行动而不是学习,是性格而不是历史不断推动着人类的发展。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