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唐人一样生活/日常古典文丛

像唐人一样生活/日常古典文丛
作者: 徐俪成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31.30
折扣购买: 像唐人一样生活/日常古典文丛
ISBN: 978710806537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新开凉殿幸金舆 唐朝宫廷的消暑秘方 五代笔记《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过这样一则唐玄宗的 逸事:一年夏天,玄宗临幸东都洛阳,当时正值酷暑。玄 宗觉得热得受不了,忽然想起随行而来的姚崇甚有智计, 于是命令高力士去找姚崇,观察一下他是怎么避暑的。高 力士出门以后很快就回来禀报,说姚崇正穿着葛衣,骑着 小马,在树荫下漫步。玄宗听了以后,立刻如法炮制,自 己也去树荫下骑马,果然“顿忘繁溽”。 在树荫下骑马兜风可以让人感觉凉爽,并不算是多伟 大的发现,与玄宗同时代的诗人高适就曾经写过“炎炎伏 热时,草木无晶光。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这样的诗 句。以玄宗的雄才伟略,居然将这种避暑方法当作高明妙 策,确实可发人一笑。不过想来也可理解,玄宗早年生活 虽然坎坷,但毕竟是以皇子的身份,自幼生长于深宫,自 然对这些下士庶民的解暑小技巧知之甚少。 的确,在封建社会,皇帝能够掌握绝大部分的社会资 源,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虽然他们和百姓一样需要在 夏天面对酷暑的侵袭,但在这些资源和权威的支持下,却 可以掌握比一般士民有效得多的避暑方式。 安体之佳所,养神之胜地:郊外行宫 比如夏日出门避暑,一般百姓和士人都需要自行寻找 植被繁茂的山林,如果路途遥远,还需要考虑借用寺院僧 房解决住宿问题,并赶在假期结束之前回去工作。与之相 比,皇帝则可以组织人力在海拔较高处建立避暑行宫,长 时间留在凉快的地方办公。中国古代皇帝建立避暑行宫的 传统源远流长,从秦汉时长安北面著名的甘泉宫,到清代 皇帝避暑的承德避暑山庄,皆是此类。 在初唐时期,民生还未恢复,皇帝们觉得大兴土木建 立行宫太过劳民伤财,于是较多利用从隋朝继承下来的九 成宫作为避暑行宫。九成宫位于长安西北的渭北高原上, 海拔比长安高出近五百米,四周山林茂密,凉爽宜人。唐 太宗在位前期,隔几年就要带领皇亲与高官临幸九成宫, 并在宫中处理政务,常常一住就是半年之久。贞观六年, 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之时发现了一处泉眼,随行的秘书监 魏徵以为祥瑞,写下一篇《九成宫醴泉铭并序》,又由著 名书法家欧阳询亲自书丹,铭于碑上,保留到了今天,成 为欧楷的经典作品。在序文中,魏徵形容夏天的九成宫“ 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 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认为论到避暑的功效,连汉代 的甘泉宫也无法与之比拟。 在贞观后期,唐朝国力逐渐强盛,唐太宗也有了大兴 土木的想法,他派人在陕西南部的终南山麓建造了一所翠 微宫,成为唐朝自己建造的第一座避暑行宫。在生命的最 后日子里,唐太宗年年到此避暑,并最终在翠微宫的含风 殿中病逝。唐太宗病逝后,翠微宫逐渐荒废,后来被改建 成翠微寺,成为著名的密宗寺庙。中唐诗人刘禹锡经过翠 微寺时,想象当年太宗在此避暑的情景,写下一首《翠微 寺有感》,诗云:“吾王昔游幸,离宫云际开。朱旗迎夏 早,凉轩避暑来。汤饼赐都尉,寒冰颁上才。龙髯不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