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做人精明做事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凡事都有征兆 春秋时,秦武王派甘茂进攻韩国的宜阳(公元前308年),甘茂担心会遭 人诬陷毁谤,于是对武王说: “以前,曾参住在费邑的时候,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人 家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他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才不会杀 人。’继续自在地织布。不久,另一个人又告诉她说:‘曾参杀人。’他 的母亲依旧自在地织布。不久,又有第三个人向她说:‘曾参杀人。’他 的母亲立刻丢下梭,离开织机逃走了。” “以曾参的贤明和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接连造谣,他的母亲都 怀疑、害怕了。我去攻韩国,小人进谗言则无处容身,请主公明察。” 这就是“深谋远虑”,“老谋深算”,是处理当前与将来长远关系的 至高准则。封建时代,很多大臣就是在这个题目上做文章,充分显示出他 们的聪明才智。 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派樊哙以相国名义带兵去平定谋反的燕王卢绾 。发兵之后,有人揭发樊哙在刘邦生病时与吕后勾结,等刘邦一死,就要 把戚夫人一家杀绝。刘邦很生气,就派陈平骑马去传达命令,让周勃代樊 哙指挥军队,并立即在军中把樊哙斩首。 陈平接受任务后,私下里同周勃商量说:“樊哙是功臣,又是吕后的 妹夫。皇上只是一时恼怒,想杀掉他。但是皇上已经病重,未来是什么情 况,并不明白。所以还是不把樊哙马上斩首,只是把他押回来让皇上自己 下命令杀掉为好。”周勃也同意这样做。 后来,在押送樊哙回京的路上,陈平听见刘邦去世的消息。他急忙赶 回向吕后报告逮捕樊哙的经过,吕后叫他把樊哙放了。因为他没有照刘邦 的旨意杀死樊哙,所以吕后还是信任他的,又让他做太子的老师。以后吕 后家族要为樊哙报复陈平,在吕后那里也通不过了。 【智慧宝典】 有时候,事情虽然还没真正发生,迹象其实已经显露。如果不能从初 期的迹象去掌握即将发生的事实,就会像无知的雀鸟,筑巢所在的柴薪已 经冒起烟火,还优哉游哉不知躲避防范,这是非常危险的。而有智慧的人 则不然,只要见到一点迹象,就能判断出事情未来的发展,采取适当的行 动。 切勿以卵击石 生活中,免不了与上级打交道。领导往往有着很强的尊严感。行使权 力、发布命令,使事情向着自己所预想的目标发展,会给他带来这种感觉 。而尊严是一个人最敏锐、最脆弱的感觉,侵犯尊严便等于是对人的污辱 和蔑视。这在自认为理所当然地享受人尊重的领导的眼里,是绝对不能被 容忍,更不能被谅解的。 许多时候,下级的冲撞会使领导下不了台,面子难堪。如果领导的命 令确有不足,采用对抗的方式去对待领导,这无疑会使他感到尊严受损, 以敌意来对抗敌意。特别是在一些公开场合,领导是十分重视自己的权威 的,或许他会表示,可以考虑你的某些提议,但他绝不会允许你对他的权 威提出挑战。 下级冲撞领导,一般都会使用比较过激的言辞,特别是一些很伤感情 的过头的话,这些话会像一把把尖刀直刺向领导的内心,这势必会惹得他 怒火中烧,大发雷霆,视你为敌。在这种情形下,你可能是出于某种忠心 才说的,但如言辞不当,反而会使领导认为你是一直心怀不满。他会想: “这家伙隐藏得好深,竟骗过了我!原来他一直对我有意见、一直是三心 二意,今天终于暴露出来了!”一种算总账的仇恨就会像火焰一样地烧起 来,以至于失去冷静的分析。 【智慧宝典】 对抗会使领导失去理智。一旦尊严受损,便觉得权威受到挑战,在面 子感到相当狼狈难堪时,会使他把事态看得十分严重,一时也不会考虑什 么是非曲直,只有一味地宣泄。在此种情形下,领导一般都会十分激动, 甚至是头脑发昏,恼羞成怒。失去冷静的判断,你就成了他的第一号敌人 ,过激行动常常会因此而发生。即使是当时比较克制,事后也会是越想越 气恼,他会找机会报复你。 不要过于激动 三国时,诸葛亮初展才华,火烧博望坡,杀得曹军大败。曹将夏侯悼 对曹操说:“刘备如此猖狂,真是心腹之患,不可不先下手为强,除掉它 。”而曹操也认为,刘备、孙权乃自己统一天下之大障碍,所以决定发兵 讨伐,扫平江南。 而有一大夫,叫孔融,却以刘备是汉室宗亲,孙权虎踞龙盘为名,称 曹操是“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因此惹得曹操大怒。孔融退出, 仰天长叹:“以最不仁义去讨伐最仁义者,怎么能不败呢!”结果被人听 去,报告了·曹操,曹操于是大怒,诛杀了他的全家。 据说,早就有人对孔融说过:“你这人刚直得有些过分了,这是你自 取祸患的根本。” 孔融不谓才不高,但他未领会主人的意图和决心,出言不逊,特别是 以“最不仁”来形容曹操,这怎么能不使曹操心怀懊恼,必欲杀之而后快 呢! 【智慧宝典】 下属在与上司说话时切勿激动,要时刻提醒自己,即使自己是对的, 也要注意态度、方式方法和时机问题,不要冲撞上司,引起上司的怒火, 使他怨恨于你。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