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念真情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在一次出外景的工作中,遇到一位卖面茶的阿伯。也许因为太久没看见 这种生意吧,那种“遇见记忆”的意外惊喜,让我当下就直接跟那位阿伯说 ,我们想请他当我们节目的男主角。面茶阿伯原本有一点害羞,不过经不起 我们的死缠烂打只好答应了。问阿伯住在哪里,阿伯说他不识字,也从来不 记地址,他告诉我们他住在“台北市太原路双连市场那边,一个变电所旁边 有一条巷子里面……!@#$……”反正是一个**特别的地址。 外景当天,地方其实不难找,只是面茶阿伯昨天晚上到凌晨两点多才回 来,此刻还睡梦方酣。 阿伯住的老房子让人家印象深刻。这栋老房子里一共住了二十几户人家 ,都是从外地上来台北讨生活的分租户。当中除了阿伯之外,还有一位八十 二岁的阿公也在卖面茶。 “这里房子虽然旧,而且环境也不好,但是大家住久了也有感情,就不 会在乎那么多了……”也住在这里的美玉阿姨告诉我们。 美玉阿姨原本在高雄做房屋翻修生意,但是一个女人家在都是男人的商 场里做生意着实不容易,而且常常被人家骗,美玉阿姨一气之下干脆收手, 把所有东西卖掉,买下一间房子,然后上来台北另谋生路。她看报纸找工作 ,看到理容院在找人洗毛巾,于是阿姨就去做了。从那时候一个月七千块开 始做到现在两万八。 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或者在都市边缘地带生活的*多人,也许都和美 玉阿姨一样,各自有着一段充满辛酸和些许传奇意味的故事吧! 说着说着,我们的两个男主角——卖面茶的阿伯和阿公终于起*了。卖 面茶的阿伯和阿公因为都是晚上十一二点才回来休息,所以大都睡到中午才 起*,下午一两点再出门做生意。出门之前得先烧一大堆开水,将面茶粉、 太**、泡饼、糖等所有材料准备好,然后再准备上路。 阿公和阿伯两个人都是宜兰人。阿公*早住在宜兰的山上,六七岁的时 候就跟着父母一起在山上做伐木锯木的工作。当时是*据时代,要上学必须 走下山,路途**遥远,而且那个年代家里也无法负担学费,所以阿公和阿 伯一样都不识字。二十五岁时阿公搬下山来住在宜兰二城,继续从事伐木的 工作,一直到五十五岁那年,木材生意不好做,老板维持不下去为止。失业 的阿公于是上来台北跟着阿伯学卖面茶。阿公只跟着阿伯卖了**,第二天 就单*匹马**做生意了。一直到现在,算算已经卖了二十多年。 阿公语带感慨地回想以前卖面茶的*子。以前有专门批发面茶的工厂只 要跟它买面茶,老板就会提供推车、水壶跟所有的生财工具,住也住在公司 宿舍,只要负担吃饭钱就可以了。当年生意鼎盛的时候,面茶厂有二三十辆 的面茶车,大本营就在以前的双连火车站旁边。后来,铁路拆了,吃面茶的 人也少了,批发工厂结束营业,原来的一群人退休的退休,改行的改行。现 在只剩下阿伯和阿公还在卖。 现在阿公的推车,是当时面茶工厂老板结束生意的时候,他用一千块大 洋顶过来的,虽然旧,但是拉起来还是很顺手。不过问题比较大的是冲面茶 的茶壶,因为在台北市,补白铁的店实在难找,所以他提回去宜兰补过好几 次。 开水开了,阿伯跟阿公准备出去做生意了。他们一出门做生意,就要一 直到半夜才回来。除了便当之外,他们还会带上一大包衣服。我们傻傻地问 ,带这么多衣服做什么?阿伯只是笑着说,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果然,入 夜之后,气温骤降,阿伯一件一件穿,我们是一次一次抖,还不时听见阿伯 有点开玩笑地说:“三月初,冷死你们这些少年家,留甘蔗头节多不蚀本… …” 回到正题,卖面茶首先要有耐力。阿伯还有阿公每天推着车子到处走到 处卖,没有固定的地点。他们常去社子的葫芦墩,西门町、艋胛也都走过。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