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的艺术(精)

竞争的艺术(精)
作者: (澳)塞巴斯蒂安·斯密|译者:程雪//董欣然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竞争的艺术(精)
ISBN: 9787559406811

作者简介

程雪,北京大学艺术史硕士。任职于佩斯画廊(Pace Gallery),从事策展、艺术家代理等工作。

内容简介

弗洛伊德与培根 事实上,除非你透过放大镜去看那些迈布里奇的 影像,否则你很难分辨出其中的人物是在摔跤还是在 **。 ——弗兰西斯·培根 1952年,卢西安·弗洛伊德为他的艺术家朋友弗 兰西斯·培根画过一张肖像,那是一张小到可以放进 口袋的画[见彩插1]。不然1988年这张画也不至于从 一家德国美术馆的墙上神秘地消失,之后再也没有人 见过它。 这张画细致地描绘了培根的正面特写。“每个人 都以为他的脸应该是模糊一团的,”弗洛伊德后来说 ,“但其实他有着一张**俊朗的脸。当时我就是想 要把培根从那团模糊背后拉出来。” 在完成的画面中,培根那**的宽下巴几乎填满 了整个画框,而他的耳朵几乎紧挨着画的边缘。他眼 睛低垂下来——虽然还没有**闭上,目光忧郁,神 情恍惚,让人感觉像是在逃避什么。这是一个难以捉 摸却令人难忘的表情,掺杂着哀伤,还暗藏着一种莫 名的愤怒。 弗洛伊德的作品以肉欲丰满的形象以及大量运用 厚重颜料的独特技法而著称,他也因此而享誉世界。 但1952年当他画培根的时候,风格还截然不同,弗洛 伊德着重对画作表面的张力进行了处理。虽然是在一 张**小的画面上进行创作,他仍然尽量保持了画面 的流畅——没有留下明显的笔触。在这里,控制力显 得尤为关键,同样重要的还有均匀贯穿在画面中的专 注,这对画家要求甚高,近乎苛刻。 即便如此,培根那与众不同的梨形脸庞左右两边 对照起来看依然有点古怪——而且你观察得越久就觉 得越发明显。阴影淡淡地投射在右侧(培根的右边), 使一切看起来十分平静。而左侧则整体呈现出一种向 下滑移的趋势。一绺“S”形的头发垂下来——你甚 至可以数得清头发的根数——在培根的额头上投射出 一个影子。嘴唇左侧向上挑起,使嘴角隆成一个小鼓 包,仿佛是一种对于刺激所作出的自然反应。在他这 一侧的鼻子上,可以看到一丝汗的光泽。甚至连他左 侧的耳朵看起来都有些扭曲抽搐。然而*引人注目的 当数培根左侧那浓密的眉毛,这根线条犹如蔓藤花纹 一样一直延伸到额头中央的皱纹里。这种艺术表现和 “现实主义”毫无关联,如果你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 这个词;因为没有眉毛会长成这样。但这条眉毛却是 让整幅画富于表现力的关键,正如这幅肖像画本身也 是打开一段故事大门的钥匙,它将20世纪英国艺术界 *有意思、*硕果累累——却也*反复无常——的一 段关系娓娓道来。 1987年,创作完成的35年后,这幅小画被送往华 盛顿,这也恰恰是它消失前的几个月。如果不是画在 铜板上,贴张邮票填上地址它就能被当作明信片邮寄 走了。但是那个时候,它被仔细地包装妥当,装在木 箱里,和其他81件作品一同被送往了美国的首府。这 是弗洛伊德回顾展中的一件作品。展览由英国文化委 员会(British Council)的安德莉亚·罗斯(Andrea Rose)组织策划,在位于**广场的赫胥豪恩博物馆 和雕塑公园(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举办。 尽管尺寸很小,培根的肖像却成为这场展览中* *关注的一件作品。毫无疑问,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画中主人公的名气。培根那时仍然在世(他于1992年 去世),而且名气比弗洛伊德的大得多。从20世纪60 年代开始,培根的重要展览已经不再局限于他的居住 地伦敦,还遍及巴黎的大皇宫、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 馆以及大都会博物馆等场所。20世纪还未曾有英国艺 术家享有评论界如此经久不衰的赞誉,也从未有人用 如此大胆而有影响力的作品去触动大众那深藏的想象 力。培根是真正的****。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