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数学家徐利治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艰难的岁月 1.童年 徐利治原名徐泉涌,江苏省沙洲县(今张家港市)东莱 乡是他家世代居住的地方。1920年9月23日,一个小生命呱 呱落地,他就是徐利治。因为他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十分 响亮,族中的长者便建议这个婴儿当木匠的父亲给他起个 鲜活响亮的名字。这位父亲望着环绕村庄的溪流,就给自 己的长子起名泉涌。一家人就希望他像那喷薄而出的清泉 ,生生不息,涌流不止。此后近一个世纪,其生命之水几 经周折,穿山越谷,日见亮丽,这大概是家人殷殷的希望 带来的福气吧。小泉涌在报考大学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徐 利治,大概是盼望这次更名能给自己带来治学有方、锐不 可当之势吧! 徐利治的父亲为一家人的生计吃尽了苦头,他经常四 处奔波,有时一连数日在外做工。家中只有徐利治独自陪 伴母亲艰难度日。父亲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繁重的劳作 压垮了他原本瘦弱的身躯。在徐利治十岁时,父亲因劳累 过度不幸离世。家里的这根顶梁柱一倒,母亲便挑起了全 部的生活重担,她靠帮人缝制衣服勉强维持母子二人的生 活。这时的徐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情景甚是凄凉。徐 利治自幼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是一个性格十分刚强的人 ,她顶住一切困难和压力,下决心继续供徐利治上学。母 子二人的志气深深感动了徐利治的伯父,他在自家生活也 十分拮据的情况下,资助徐利治上完小学。在痛失慈父的 悲怆时刻,徐利治并未遭到失学的进一步摧残,是母亲呵 护着他幼小的心灵。母亲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徐利治的身上 ,把他的前途放在第一位。虽然家境困难,但她不叫徐利 治分担家务,只让他专心读书。这是一位多么好的母亲啊 。 徐利治的伯父也是木匠,这门手艺给了他许多直觉, 虽然他没有正式学过数学,却也了解数与形的重要。一次 ,他在外面听到一则数学趣味题,便回家讲给徐利治和他 的堂姐听:“有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分三 个,小和尚三人分一个。问有多少个大和尚和多少个小和 尚?”徐利治心算了一阵,居然算了出来,回答说:“有 25个大和尚和75个小和尚。”伯父见侄儿如此聪颖,颇为 喜悦。从这个时候起徐利治就开始喜欢上数学了,他时常 要求伯父给他出数学题。每当他答对时,伯父都拍着他的 肩膀投以赞许的目光。 儿童和少年对教育环境的感觉是非常敏锐的,这一时 期的孩子可塑性极强,或许伯父的这些数学题与今天徐利 治的数学成就不无关系。值得人们思索的是,伯父无言的 嘉奖竟成为徐利治钻研数学问题的最大动力,这与今天生 活环境优越的孩子们是极为不同的。 尽管徐利治比同龄人晚两年上学,有时他还主动帮母 亲分担一些家务,但是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14岁时 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徐利治念书的东莱小学 离家十多里,每天至少要走一个来回,这练就了他一副好 身板,他年近八旬时还行走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