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读

老子通读
作者: 张其林
出版社: 河南人民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9.20
折扣购买: 老子通读
ISBN: 978721508185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意译】 “道”是可以描述的,但是,所描述的这个“道”不 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某种具体的器物,它只是一种抽象的 存在。“道”是可以命名的,但是,“道”之名与我们通 常所看到的具体器物的名是不同的,它没有对应的具体器 物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 “道”有两个属性:一个是“无”,一个是“有”。 其中,“无”是天地的肇始,“有”是万物得以产生的源 头。 由于我们人类的认识水平有限,作为“天地肇始”的 “无”显得非常遥远而不可捉摸,可以说是奇妙无比的; 而作为万物得以产生的“有”,因为它能生发出有形有象 的东西,所以,我们能够观察到它的具体表现。 “无”和“有”,是“道”的两个属性,同是“道” 的体现,只是我们对它们的称谓不同而已,它们同样都很 玄妙,而且很不一般,因为它们是天地的肇始和万物得以 产生的源头。 【解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认为,“道”是一种很抽 象的“真实存在”,居于一切有形、有象的客观物体之上( “形而上”),不为我们的肉眼所见。也就是说,“道”不 同于我们常说的某种具体可见的东西,如道路、小溪,因 为它既无形又无象。本句话的第一个“道”字,系指“形 而上之道”;第二个“道”字,意为“描述”。此话可以 这样理解:“形而上之道”是可以认识的,但它不同于一 般的有形器物。 “名可名,非常名。”如果给“形而上之道”一个“ 具象”的名,也是可以的,但“道”之名不同于具体事物 的名。也就是说,“道”这个“名称”虽然可以说成是一 个“名称”,但它与我们通常所讲的“名称”是不同的, 它无法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具体的印象,形不成“物一名 ”之间的联系或对照。它不像某个具体的人名,因为人名 对应着具体的人,如说到张三、李四时,我们可以看到张 三又高又胖,李四又矮又瘦;即便张三、李四不在眼前, 只要我们见过他们,就可以在脑海中给予联想。它也不像 某个具体的物名,如桃树、松树,因为物名也可以让我们 眼见为实,或者在未见时加以联想——桃树结果可以吃, 松树成材可以做家具。总之,“道”之“名”没有具体事 物的“名称”那么简单,那么易于认识和把握。我们称“ 形而上之道”为“道”,也只是说起来比较方便而已。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认为,形而上的“道”包含“无”与“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