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1.60
折扣购买: 福宝场/乡土中国
ISBN: 9787108053350
陈志华,1929年出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1994年退休。主要专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文献》,合作编译了《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建筑美学卷》,还有一本杂文集《北窗集》。19**年起与同事楼庆西、李秋香一起合作,从事中国乡土建筑研究。至今已出版《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诸葛村乡土建筑》、《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婺源乡土建筑》等四本。
壹 从哥老会说起 到福宝镇的头两天是半阴晴,一阵一阵的阳光, 虽然早过了立冬,但天气又潮又闷,上一段台阶,身 上就发黏。第三天下雨,空气反倒干爽了。我把龚在 书老先生邀到小茶馆里,找一个靠街的桌子坐下,请 他接着讲讲福宝镇过去的情况。龚先生年轻时是个刻 字匠,后来在供销社工作,平*很留心镇上的事情, 记得街上整整一百家店铺的营业项目、店主姓名和身 份。龚先生大我一岁,七十四了,已经陪我在街上跑 了两天,我们都有点儿疲累,趁雨天,就喝杯茶慢慢 聊聊,当地话叫“摆龙门阵”。 老街上没有多少人。年轻的不是到外地打工去了 ,就是搬到白色溪以西的新区去了。留下的大多是老 年人,加上几个侍候公公婆婆的媳妇和交给爷爷奶奶 照顾的中小学生。一下雨,街上*加冷清,檐头的滴 水打着地面,一声一声都听得分明。 骨头都酥软了,不想再谈什么枯燥而又难记的事 和人。找些轻松有趣的话题,谈着谈着就谈到了哥老 会,这可是四川特有的话题。没有想到,龚先生自己 就曾经是一个“袍哥”。袍哥就是哥老会成员。一提 起袍哥,他来了兴致,把两只大拇指竖起来,右腕搁 到左腕上,笑眯眯叫我看这个手势。我一发呆,他就 解释说,这意思是:“我是大爷。”大爷就是舵把子 。接着把右手往上一挪,搁到左前臂中央:“这叫我 是二爷”。再往上搁到臂弯,“我是三爷”。哥老会 是流行于四川城乡的民间组织,分“仁、义、礼、智 、信”五个堂口,每个堂口有大爷、二爷、三爷,以 下是五牌、六牌、九牌、十牌。没有四牌、七牌和八 牌。据说老早从前,什么地方有个四牌当了“叛徒” ,所以就取消了四牌。七牌和八牌不知为什么也没有 了。大爷,舵把子,也叫大哥,是总当家;二爷不管 事,但人品*能服人,又叫“圣贤”;三爷是“能人 ”,实际的管家,说话算数。五牌是三爷的帮手,六 牌又是五牌的帮手。九牌是众多的普通成员,十牌是 初加入的,又叫“老幺”。普通成员自报身份的方式 是用右手拍拍左肩,老幺则是摸一下耳垂。 堂口的成员有身份的差别。仁号成员大多是“少 爷、公帮和仕宦”,就是绅粮和公职人员;义号是“ 买卖客商”;礼号“刀刀**”,就是小商小贩;智 号则“猴猴囊囊”,都是些医卜星相、三教九流的人 ,龚在书先生叫他们“知识分子”。福宝没有信字号 。信号的成员大多是苦力和乡农,“焦干二十四”, 而福宝是个场镇。 这个话题很有趣,老板娘端上两杯茶,就打横头 坐下了。四川的城市和场镇里,*多的是茶馆,一家 挨一家。镇上的小茶馆,一家一间店面,*多放三四 张桌子,很平民化,常去坐坐摆龙门阵的都是些小买 卖人和苦力。乡里人挑一担菜到街上卖,换几个钱就 进茶馆,不管认识不认识,八个人围一个方桌坐下, 谈天说地,不到饭时不走。直到现在,茶馆仍然是四 川场镇里的特殊景观,坐满了穿蓝色短衣、头缠白帕 的男子汉,个个抽着旱烟杆,一屋子蓝色烟雾直往街 上冒。茶馆的设备也很粗糙简陋,白木桌子,条凳, 柜台上偶然有几碟豆*干,买的人没有几个。人们来 喝一杯茶,为的是享*一阵社会交往的乐趣。以前福 宝老街的一百来家店铺里,有五家茶馆,其中一家是 双开间,一家是三开间,规模之大算是少见的了。不 过,自从1980年代开辟了新区之后,老街居民不多, 只剩下两家茶馆,一家是那三开间的老茶馆,过去叫 天禄阁,1949年后换了老板,没有给茶馆起名字。另 一家是单开间的,过去是卖糖果糕饼的京果店。两家 的主管都是中年妇女,一面照应老人孩子,一面张罗 顾客。其实也没有什么顾客,寥寥几个街坊邻里,进 来坐坐,摆摆龙门阵,并不花钱喝茶。*常来的是几 位老太太,凑在一起打纸牌。纸牌一寸来宽,三寸来 长,叫做“大二”,是四川特有的,据说规则很简单 ,输赢数也不大,只求消磨时间。打一上午,只给老 板娘五角钱。 P1-5
福宝场作为经济,**,文化的中心,水旱交通枢纽,自然免不了有盛行于四川全省的哥老会袍哥活动。所有这些,加上移民的特殊习惯,福宝镇的历史文化蕴藏**丰富,而且带着强烈的地方色彩。陈志华编著的《福宝场》中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反映了四川合江福宝镇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建筑、风俗习惯等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