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词文选注
作者简介
高克勤 1962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吴江。1986年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后,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历任编辑至副社长兼副总编辑。2009年调任上海远东出版社社长、总编辑。2013年至2022年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编审。 著有《王安石与北宋文学研究》《传薪者——上海古籍往事》《拙斋书话》《会心不远》等。整理的典籍有《王荆文公诗笺注》《宋诗精华录》等。
内容简介
天童山① 溪上 溪水清涟② 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③ 。 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水香④ 。 ① 天童山:在浙江鄞县。 ② 清涟: 清澈而泛着涟漪。 涟,涟漪,细小的水波。 ③ 踏春阳: 走在春日的阳光下。 ④ 幽花: 长在幽隐处的野花。 渡水香: 隔水送来阵阵花香。 这首七绝是王安石鄞县知县任上经天童山时所作。诗中描写了天童山山深林密、水流花香的幽美景色,表达了作者春游时的欢快心情。作者抓住溪边的景色特点,从溪水之清澈、溪流之幽深、溪岸树荫之浓密、溪花之清香等方面着力描绘,以点带面,突出了天童山清幽绝尘的特征。 宰相笔下诗文好 两度主政,权倾天下。文学作品,世人赞颂。 仕宦浮沉,人生得失,居庙堂、隐山水皆不影响诗文输出, 读《王安石诗词文选注》,探看半山居士诗意词情文风里的快哉人生。 居庙堂,忧民亦忧国 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不仅以其文学成就为世人熟知,更以其政治革新的剧烈和思想学说的创新而影响当时及后世。但就王安石的显赫声名而言,他首先是作为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出现在北宋的历史舞台的。 青年时代的王安石力行经世致用、重道崇经的政治理念,在仕途平步青云之际,他也积极关注时代大势、社会现实,因此对社会隐忧、百姓苦难都有敏锐深刻的认知和把握。 如关于辽和西夏对北宋王朝形成的威胁,王安石有清醒的认知和深远的考量。《白沟行》中作者了解到当时边境两边辽国军队常来汉地侵扰而北宋军队却轻敌麻痹的情况,目睹宋朝边疆一望万里,都是无险可守的农田,而辽国地区桑林密布,遮蔽着河川原野的现状。这一强烈的反差极大地震撼了作者,诗中以南北边境地区的情况作对比,揭示出了宋朝边防松懈、无险可守,而辽国则深不可测、暗伏杀机的严峻现实。 王安石以政治家视角体察社会民情,既有关于整体的社会矛盾的揭露,亦有对百姓困苦生活的细致描绘。同时,对黎民苍生之困苦的叹息,也是王安石锐意进行政治改革的动力,这在《兼并》(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郊行》(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里都有明显表现。 对社会民情的深入体察和感悟,撞上早立大志向、致君尧舜的理想,王安石施展抱负的愿望就愈热切,这在《桂枝香·登临送目》《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等咏史怀古词中都有展现。 作为一位政治家,王安石从青年时代踏上仕途开始,就把自己的一生同宋王朝的命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当他执政之后,更是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政治活动之中,其进退也随着由他倡导的变法运动的发展而变化。有意味的是,当新法被推翻时,王安石也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文学家像王安石那样与政治的关系如此密切。 隐山水,乐己亦乐人 虽然王安石以政治家立命,鲜以文士自名,但其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仍占据着重要一席,其诗词文的主题风格历来为人称道。王安石诗文的题材和数量随着政治活动的发展变化而呈现出相应的发展变化,因此,按照王安石各个时期的政治活动来考察他的文学创作,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出其诗文发展变化的轨迹。与平步青云时的恣意昂扬不同,隐居后的王安石,其诗文内容多了山水情趣、亲情感叹,甚至在佛教思想影响下显露出了虚无意味。 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游宝公塔、定林寺,留有不少乐山乐水的诗文,如《定林》中“枕石漱流”的行为,俨然是隐者的生活,表现出作者物我两忘的游憩之乐和旷达的襟怀。 虽罢相隐居江宁不问世事,但作为力主改革社会弊病的政治家,王安石又怎会心无旁骛寄情山水呢?特别是在新法推行后,百姓生活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他自是会不禁赞歌一下,如《后元丰行》等诗描绘的农村丰收欢乐景象就是印证。 从王安石的诗文作品中不难发现,他的家国情怀深沉而真挚,朴实而绵长,梁启超曾称赞道:“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 本书立足王安石所作诗、词、文作品进行注解,分“诗”“词”“文”三种文体,按照王安石的政治活动来考察其文学创作,比较清晰地呈现其诗词文发展变化的轨迹。作品注解与人物经历相得益彰的结合,有助于全面呈现王安石其人其作其思,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位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了解他敢于革新的政治思想、彪炳千秋的文学成就,探寻他“丹青难写是精神”的深意。 看力行经世致用、重道崇经理念的王安石青云直上的快意人生,品他诗词文里仕宦浮沉、人生得失的感慨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