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美术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1.70
折扣购买: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超值两卷版上下)
ISBN: 9787534466076
【兵法精解】 解决争端的终极手段 《孙子兵法》是研究战争的著作,所以首章开宗 明义——“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它说的是战争 的性质和重要性。 战争是什么,现代的解释是,战争是政治集团之 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甚至 是国家联盟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 纠纷的一种最极端、最暴力的 手段。认真思索,就会发现这个现代化的科学解释, 并没有超出孙武的思想。 谁都不能否认,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两个人 之间,两个集团之间,两个 国家之间,都会因为利益的纠葛而发生矛盾冲突,战 争则是解决冲突的最极端的 手段。然而,极端并不意味着鱼死网破、玉石俱焚, 有头脑的决策者,在争端面 前首先考虑的应该不是怎么打,而是打不打。这是兵 家之大智慧。谁都知道,战 事一开,枪炮不长眼睛,轻者人头落地、经济凋敝, 重者一个国家或民族从此灭 绝。这还不是最悲惨的。最悲惨的是,敌对双方侥幸 存活下来的人仇恨深重,于 是,双方世代为敌,暴力对抗连绵不绝。深陷其中的 人乃至他们的子孙后代,只 能与血泪和苦难长久相伴。 战争是残酷的,结果是可怕的,不打才是最明智 的。这就是孙子的“不可 不察”的“慎战”思想。但慎战并不是说不战或避战 ,而是强调面对战争要保持 谨慎态度。当矛盾发展到水火不容的程度,当冲突变 得无法调和之时,就必须拿 出敢于一战的勇气进行周密的谋划。此时,“慎战” 就表现为战争来了,不能做 “漠视”战争的鸵鸟,也不能做不讲策略一味蛮干的 莽夫。头脑发热、轻举妄动 只能陷国家于危难;麻痹大意、毫无准备地开启战端 ,必然会给国家带来灭顶之 灾。不战则已,战则要有必胜的把握。做好充分的战 前准备,把握住敌我双方的 强弱虚实,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战术,才 能万无一失。这时候,决策 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战争?如何在战争 中占据优势乃至获胜?战争 的成败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这也就是孙子认为的 开战之前要“察”的内容。 同样的道理,任何一个个人、组织、机构、企业 ,都要充分认识到,职场、 官场、商场、人际场,往往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 这些领域里,一旦斗争失 败,后果也是致命的。在这些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孙 子的“慎战”思想同样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些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孙子兵法同样是赢得 胜利的无上法宝。把握孙子 兵法的精要,汲取解决争端的高超智慧和有效手段, 对拓展市场、晋升职务以及 赢得比赛都有着极为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当斗争变得无法回避时,“察”是我们首先要做 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 正确认识斗争的本质,把握斗争的规律,掌握胜利的 诸多方法和技巧,进而 彻底解决争端,最终赢得胜利。 【军争范例】 宋襄公轻战辱国 春秋时期,宋襄公试图称霸,他乘齐国发生内乱 ,拥立了齐孝公即位。齐国 是诸侯的盟主国,宋襄公帮助齐孝公继承了君位,宋 国的地位因此大大提高。宋 襄公雄心勃勃,准备像齐桓公一样成就霸业,幻想让 宋国成为诸侯国家的盟主 国。于是他计划召集诸侯国家会盟。但是,上次他召 集诸侯攻打齐国时,只有三 个小国听从了他,而中原的大国们都置之不理。这一 次宋襄公准备借助大国的声 势来召集小国。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的春 天,宋襄公在鹿上和齐国、 楚国的国君会盟。他请求楚国出面,召集更多的诸侯 来参与会盟,楚王满口应 承。宋襄公闻讯,很是得意。可是,国相目夷却劝诫 他说:“我们国家从幅员和实 力上来说,都是一个小国,现在的好多大国要强出我 们很多,我们和他们争做诸 侯国霸主肯定不会占到便宜的,您如果还坚持这样做 下去的话,以后宋国将会面 临很大的危险!”其他大臣们也认为宋国是个小国, 根本不适合当盟主。然而, 宋襄公好大喜功,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 到了秋天,诸侯邀请宋襄公参加会盟,宋襄公兴 致勃勃地准备动身前往。目 夷再次劝诫他说:“君王您就要大祸临头了,您的欲 望大得过分了,有那么多实力 强大的国家存在,他们怎么会容许您成为霸主呢?” 然而此时的宋襄公哪里听得 进他的金玉良言。果然不出目夷所料,诸侯会盟的时 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当 盟主,两个人为此争执起来。楚国的势力强大,诸侯 国家大多数依附于楚国。楚 国强行扣押了宋襄公,还派兵攻打宋国。这一年的冬 天,诸侯们在亳地会盟。楚 成王被推为盟主,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楚国才把 宋襄公放回宋国。 回国后,宋襄公一心想着报仇雪恨,便不顾自己 的国力,积极整军训练,准 备与强大的楚国开战。宋襄公十三年(公元前638年 )夏天,宋襄公借口邻近的 郑国依附楚国,便派兵攻打郑国,试探楚国态度。郑 国抵挡不住宋军,立即派遣 使者向楚国求援。楚成王闻讯,立即派兵去进攻宋国 ,借此来援救郑国。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