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国度(叙利亚500年)(精)

脆弱的国度(叙利亚500年)(精)
作者: (加)詹姆斯·A.赖利|责编:魏力//方程|译者:王静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38.80
折扣购买: 脆弱的国度(叙利亚500年)(精)
ISBN: 9787213105425

作者简介

【加】詹姆斯·A. 赖利 史学家,多伦多大学历史学教授,专门研究叙利亚城市的社会史。詹姆斯于1981年在贝鲁特美国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在乔治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87年以来,他一直在多伦多大学教授现代中东历史,经常在黎巴嫩和叙利亚生活和研究。他也是《叙利亚小镇》《黎巴嫩的奥斯曼帝国城市》的作者。 译者简介 王静,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翻译实践报告优秀指导教师。日本国立广岛大学教育学研究科英语教育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精通中日英三种语言,研究领域为跨文化语用学、二语习得、英语教育学、笔译、口译、复语翻译等,擅长实证研究。近年来从事口译、同传和笔译工作研究,为陕西省政府官网笔译和对外国际交流口译的翻译专家。 审校者简介 李福泉,1978年生,甘肃永登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教育本科,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世界史硕士、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流动站博士后。2008年7月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主要从事什叶派、伊朗以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研究。曾到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联酋学术考察,2016年9月曾赴伊朗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学访学13个月。出版专著2部,在《世界宗教研究》《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史学集刊》《国际论坛》《南亚研究》《世界民族》《西亚非洲》《世界宗教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陕西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

内容简介

达比克平原上的军事冲突 1516 年 8 月,苏丹塞利姆一世(Sultan Selim I) 率领奥斯曼军队东进, 并声称他的军队将一路前行去对抗波斯的萨菲王朝(Safavid dynasty) 。 这成功骗过了当时统治埃及和叙利亚的马穆鲁克(Mamluk)王朝的苏丹 坎苏 · 奥乌里(Qansuh al-Ghawri)。但是当塞利姆的军队接近奥斯曼帝 国与马穆鲁克王朝的边境时, 他的真正意图才开始显露。他虐待了苏丹坎 苏 · 奥乌里派来的使者。塞利姆的军队向南推进, 并与坎苏 · 奥乌里从阿 勒颇启程南进的军队在途中相遇。坎苏 · 奥乌里此时并不知道阿勒颇的总 督海伊尔 · 贝伊(Khair Bey)早已与塞利姆暗中联系并准备背叛马穆鲁克 王朝。1516 年 8 月 24 日, 两军在达比克草原(Marj Dabiq, 即“达比克平 原”)开战。海伊尔 · 贝伊的倒戈使马穆鲁克王朝的苏丹坎苏 · 奥乌里的 失败成为定局。据说坎苏·奥乌里战死后,虽然他的首级被献给了塞利姆, 但尸身一直无人发现, 所以坎苏 · 奥乌里生前在开罗为自己精心建造的那 座陵墓最终也没能安放其遗体。随着塞利姆在达比克战役中的获胜, 奥斯 曼帝国开启了在叙利亚长达 400 年的统治。 早在奥斯曼帝国征服马穆鲁克王朝并将叙利亚纳入版图之前, 它 在 1453 年就已经攻破了拜占庭(Byzantine)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ople,今伊斯坦布尔) ,随后占领了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 (该名源于其王朝创立者奥斯曼一世)的统治阶级由有着不同民族背景的 军人和行政人员组成。它的官方语言是土耳其语, 国教是伊斯兰教。在占 领叙利亚之前, 奥斯曼帝国就已经征服了安纳托利亚(Anatolia, 小亚细 亚, 现构成土耳其大部分国土)和巴尔干半岛以及东南欧的大部分公国和王国。紧接着, 奥斯曼帝国进一步扩张统治区域, 不仅将黑海变成了奥斯 曼帝国的内湖, 还占领了从埃及到摩洛哥的大部分北非地区, 吞并了红海 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的大部分海岸线。因此, 1516— 1517 年, 叙利亚成为 遥远苏丹国的一部分, 其政治、行政和经济结构, 将成为制约叙利亚人进 入现代世界的重要因素。现在叙利亚的边境是在 20 世纪划分的,但是在此 之前,叙利亚作为独立国家地位已经存在, 即在它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统治 范围之后。 奥斯曼帝国对叙利亚的征服,源于 16 世纪早期苏丹统治所面临的各种 地区和国际挑战。由苏丹塞利姆一世(1512— 1520 年在位)领导的奥斯曼 帝国已定都安纳托利亚, 这时它面临着东部新崛起的萨菲王朝的挑战。萨 菲王朝是在一场激进的宗教运动中发展起来的王朝, 该宗教将其建立者伊 斯玛仪(Ismail, 卒于 1524 年)视为宗教权威的源泉, 将他视为祖先库尔 德(Kurdish)酋长萨菲·丁(Safi al-Din,卒于 1334 年)渊博知识的继承人。 苏菲派(Sufism)作为伊斯兰教的传统神秘主义派别而为人所熟知。这种 神秘主义认为, 通过对真主神秘的爱、神秘主义的修炼, 实现精神上的自 我净化,最后达到“寂灭”“无我无主”“我即真主”的神秘境界。在伊斯 玛仪统治下的萨菲王朝, 这场神秘主义运动整合为一种注重对萨菲王朝忠 诚和服从的意识形态, 即什叶派教义(Shiism) 。说土耳其语的什叶派信 徒是伊斯玛仪萨菲王朝的忠实拥护者, 威胁着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对安 纳托利亚东部地区的控制。 奥斯曼帝国本身也是诞生于一个充斥着苏菲派神秘主义的前卫宗教, 但随着其推翻拜占庭帝国并成为其继任者后,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将国家支 持的逊尼派(Sunni)伊斯兰教制度化。逊尼派所认可的宗教权威来源与什 叶派不同,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二者间的区别衍生出了对伊斯兰教教法 的不同解读。奥斯曼帝国支持哈乃斐(Hanafi) 学派的伊斯兰教教法(即哈乃斐学派的“仪式”) ,并且奥斯曼帝国的学校和神职人员都信奉哈乃 斐的逊尼派教义(Sunnism)。 尽管存在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分歧, 但是奥斯曼帝国与萨菲王朝的政治 纷争的根源并不在于其意识形态的不同。它们的纷争源于纯粹的对土地和 人口等资源的竞争。只不过, 在它们的竞争中引入了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意 识形态冲突后,两个国家能够在相邻国家中分辨敌友。 在苏丹塞利姆准备攻占叙利亚时, 他准确猜到处于开罗的马穆鲁克 苏丹(逊尼派)会与萨菲 · 沙(沙是旧时的国王称号)联合起来削弱奥斯 曼帝国的力量。塞利姆在达比克战役中的胜利开启了奥斯曼帝国通往埃及 的财富之路, 埃及是马穆鲁克王朝的权力中心; 同时也开启了通往汉志省 (Hejaz) 之路, 穆斯林的圣城麦加(Mecca) 和麦地那(Medina) 均位 于此地。达比克战役胜利两个月之后, 塞利姆的军队又征服了大马士革。 1517 年 4 月,马穆鲁克王朝的首都开罗沦陷,马穆鲁克苏丹统治宣告结束。 马穆鲁克王朝的衰落和奥斯曼帝国的到来, 是叙利亚中世纪历史与 早期现代历史的分界线。此时的叙利亚成为横跨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的一 部分。这个国家的人民讲多种语言, 它的统治者为追求国家利益, 将战火 燃向了印度洋、欧洲大陆、黑海沿岸以及整个北非地区。但是塞利姆对上 述地区的征服, 只有在后世看来才是跨时代的壮举。 叙利亚大马士革的 一位著名历史学者穆罕穆德 · 伊本 · 图伦(Muhammad Ibn Tulun, 卒于 1546)目睹了这些事件,对此却无动于衷。当塞利姆在城墙外召集部队时, 伊本 · 图伦参观了苏丹的营地。 从他的叙述中可以看出, 大马士革人对 新统治者十分好奇, 而且并不惧怕所谓的“战败”(失败属于马穆鲁克王 朝) 。伊本 · 图伦称塞利姆为“罗姆苏丹国国王”, 并对新王权的影响持 保留态度。但他对塞利姆的统治感到安心, 因为塞利姆不仅尊重伊斯兰教 的规范,而且还尽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位符合穆斯林传统的“公正统治者”。这位编年史学家干巴巴地叙述了塞利姆的到来,说他随后启程去了开罗(在 那里他最终击败了马穆鲁克王朝) ,然后返回大马士革。伊本 · 图伦高度 赞扬了这期间苏丹塞利姆的慈善活动和善行。重要的是, 伊本 · 图伦认为 罗姆苏丹国的文化、宗教和政治传统与他认可的合理合法的文化、宗教和 政治传统并不是完全矛盾的。伊本 · 图伦的态度预示着, 在不断演化的帝 国体系中, 讲阿拉伯语的叙利亚城市领导人与奥斯曼帝国当局之间将一直 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一本书读懂叙利亚500年来的屈辱、反抗与独立 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中走出来 在列强的殖民中熬过来 在大国地缘政治的夹击中活下去 在叙利亚500年国运里看清中东地区战乱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