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师陕北(红色延安口述历史)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回忆长征到陕北 *** 出腊子口,在吴起镇打骑兵结束长征 北上先遣队出*地后,***于9月12*在俄界召 开紧急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同志的错误的 决定》,讨论了北上的任务和到达甘南后的方针,特别强 调要团结好部队,创造条件再迎接左路*北上。 然后部队冒着雨雪交加的严寒,沿着白龙江源头的栈 道,进入甘南境内。 打天险腊子口是进入甘南的关键性的一仗。腊子口是 通往岷县的一个奇峻的隘口。这一仗是我们报告***同 志,他亲**定打的,并以***、**和我联合署名, 在9月16*发了一个电报告诉***同志。电报开头就说: “顷据二师报告,腊子口之敌约一营据守未退,该处是隘 路,非消灭该敌不能前进。”随后,我们一*团的几个领 导干部,即根据***同志下达的决心,冒雨赶到二师去 ,请师长陈光、政委肖华连同四团干部一起,一边看地形 ,一边研究打腊子口的部署。*中央和***同志则驻在 朵里寺等待我们的消息。 16*这**,四团还没有到达腊子口,在路上就打了 两仗。打的都是鲁大昌十四师派来堵击我们的部队,他的 两个营都被我们打垮了,消灭了他一部分。 下午4时,四团先头营开始在腊子口接敌。我们在腊子 口外,边看边惊叹腊子口真是一处天险。要北上,非走此 山口不可,别处无路可走。没有想到在甘南这黄绿相间的 漫漫土山中,居然有些险峻地形。口子很窄,只有30来米 宽,仿佛这原先本是一座大山,被一把巨斧劈开了似的。 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中间还有一条咆哮奔腾的河流,称为 腊子沟,水深流急。河上架有一座木桥,桥头筑有碉堡, 这是进入腊子口的**通道。敌人在这里布置了两个营的 兵力。山坡上还修了不少碉堡,仅在右岸半山峭壁的碉堡 中,就有一连兵扼守。山口往里,直到岷县,有纵深配置 。敌十四师师长鲁大昌的四个团都驻守在这一线。四团当 时决定,正面由杨成武政委指挥,用一个连从正面进*, 夺取木桥,猛*隘口;另派两个连,由团长王开湘率领, 沿右岸的峭壁迂回到敌人侧后奇袭敌人,达到全歼敌人、 占领隘口的目的。我们批准了他们的作战方案。 入夜开始*击。负责*击木桥的连队几次猛*都没有 奏效。敌人死守***。从右岸石壁上敌人倾泻下来的手 榴弹,在***50米内,构成了一片火网;***木柄和 还没有**的***,在地上铺了满满一层。我*桥的部 队始终接近不了桥头。于是该连在火线上召集*员会议, 决定再接再厉,分两路夺取木桥。与此同时,负责从右岸 峭壁间迂回敌人的两个连队,经过指挥员精心组织,在上 游不远处,用马匹将他们驮过了河,然后由一名自告奋勇 会攀藤附葛、外号叫“云贵川”(可惜把他的大名忘了) 的苗族战士带领,一批一批地,一层一层地用裹腿带牵引 着,攀上敌人右岸峭壁的后坡。许多同志勇敢地跳下岩层 ,像从天而降似的急袭了敌人,打得敌人丢盔弃甲。这时 我*击桥头的那个连又开始了他们的第六次*击。两下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