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站在了十字路口
作者简介
叶檀,历史学博士,财经评论家。经济领域的市场派,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新财富夜谈》特邀嘉宾主持,《每日经济新闻》主笔,《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在《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财经国家周刊》FT中文网等多家媒体开辟财经评论专栏。现居上海。
内容简介
1.被绑架的柴米油盐 市场的真相 有些东西涨价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比如说上海的 房子,比如说情人节的玫瑰花,但是有些东西的涨价 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似乎在突然之间,所有的生活 用品都走上了涨价的通道,比如猪肉的价格在短短两 年里就翻了一番。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哪些因素抬高了我们的生活成本?各种涨价什么时候 才会结束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社会中的每一个 人。我们每个人都如此真实地感受着通货膨胀给我们 带来的生活压力。可是,当我们看到统计局的数据时 ,却会发现这些数据实在与我们的切身感受有着天壤 之别。 为什么我们对于通胀的感受和统计局统计的结果 有如此大的偏差?面对统计局的“离奇数据”,我们 都会很直观地认为统计局有问题。但是,我们是否意 识到了:我们对降价的东西其实并不敏感。比如电子 产品一直在降价,十年前,买一台彩电要几万块,而 现在呢,可能只需要几千块;十年前,一辆桑塔纳汽 车是二十多万,而现在只需要几万块。除此之外,还 有一些大家容易忽略的方面,比如两年前一部三干块 钱的手机,现在可能跌到了几百块钱,但是如果我们 要买一部手机,可能还是会去买两千块钱的手机,而 不是这个只需几百块就能买到的手机。 因此,CPI是一个全面的事情。为什么有人感觉 在涨价,有人感觉在跌价,这说明市场真正的面目是 有涨有跌,以涨为主,跌的比重稍微低一点。另外, 不同的人可能对涨跌的感受也不一样。比如说,工薪 阶层的大部分消费集中在吃和住.所以他们感觉到物 价上涨得特别严重。但是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吃住 并不是他们的主要开销。所以,生活用品的涨价对低 收入阶层的人冲击最大。 . 虽然菜价涨未必全部是农民赚了,但是菜价不涨 ,农民肯定不可能多赚。物价上涨,实际上是社会对 财富的一次重新分配。现在大量的农民都不愿意出来 打工,因为他们在家里种菜的收入也不错。因此,农 民的收入增加,就必然带动用工价格的上涨,只有这 样,工厂才能招到工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活必需 品的涨价对农民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生活在城市 里的那些低收人人群来说,他们的生活成本就相对提 高了。 2012年,天涯社区有一条关于“80后春节回家要 带多少钱才够”的帖子,点击率超过了三十万。楼主 列出了自己春节的账单,并称“没有万元难过节”, 引来了众多网友的跟帖。在近两千条的回复中,许多 年轻人纷纷晒出了自己的春节账单,吐槽“过不起年 ”。与此同时,还有的网站发起了春节开销的网上调 查,让网民在网上晒晒过年的开销以及幸福感。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三成的网民开销超过了五千元,两成 的网民感到没有幸福感,近半的网民认为压力来源于 开销过大。 通常大家说的“通胀”实质上是指物价水平的上 涨,而价格的上涨实质上是结构性上涨。我们能看到 现在的价格上涨是两头的价格上涨,一头是上游的资 源类价格上涨,比如说煤炭、石油等,一头是下游的 终端商品价格上涨,特别是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 涨。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这次的价格上涨是一种必然 。目前的物价上涨是资源涨价拉动的通胀,与工资上 涨拉动的通胀,完全不同。只要资源稀缺,那么通胀 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资源稀缺,资源的价格就要上 涨,上游成本上升,随之传递到中游,然后再到下游 ,最后导致了终端消费品的价格上升。 当然,物价的上涨也有一个临界点。如果涨价的 幅度超过了这个l临界点,一般的消费品可能就会变 成奢侈品。比如现在猪肉的价格还是大家可承受的, 大家天天都可以吃肉,如果猪肉涨价幅度超过了一定 量,大家吃不起肉了,天天吃肉变成只能一个礼拜吃 一次,最后变成一个月吃一次,那个时候恐怕就会出 现大问题了。 衡量财富的尺子 CPI步步紧逼,老百姓的荷包节节缩水,工资上 涨的速度跑不过CPI。猪肉、鸡蛋、青菜价格一路飞 涨,难道农民赚钱了?养猪的说,谁说养猪赚钱了? 仔猪费用让人苦不堪言。更让农户“扛不住”的是饲 料也上涨了。所以别看菜市场猪肉价格一路上蹿,养 猪的可是一分钱也没多挣。菜价涨了,那么菜农的收 入增加了吗?菜农也说,我们不仅没能赚到更多的钱 ,拿到手里的钱反而比以前少了。原因是化肥的价钱 比菜价涨得还要高。同样,运费上涨,开长途运菜的 司机没多赚钱;收购成本增加,经销商也没多赚钱; 而租金水电等各种费用上涨,市场里的菜贩子不可能 多赚钱;买菜的市民更不用说了,只有向外掏钱的份 儿。那么,钱到底哪儿去了?到底有没有人会从物价 上涨的过程当中赚到钱呢? 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每个阶层都有可能得益, 也都有可能蒙受损失。一方面,物价上涨了,实际购 买力下降了,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了,这些肯定都是 损失。但是如果在这一轮价格上涨以后,他的收人增 长幅度比价格上涨幅度还快,那么他肯定就是得益了 。 比如说,一个低收入者,在这个时期,他的工资 并没有增加,那么他肯定就会感觉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因为他所需要的基本生活用品都涨价了。而另外一 个中等收入者,在这个时期他的工资增加了,除去基 本生活费用外,他还能有一部分的结余,如果他把钱 存在银行里面的话,那肯定也是损失,因为钱在不断 地贬值,但是如果他拿去买了黄金或者购置了房产, 那么基本上能算是收支平衡或者略有增值。当然,如 果他去买了股票,那么肯定也是损失惨重。 目前的通货膨胀是资源拉动型的。现在对于中国 来讲,土地资源非常稀缺,房价贵的话,谁有地谁就 能发财。实际上值钱的也不是房子,而是房子下面那 块地。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 它的价值也会不一样的。 而如果用黄金来衡量房价,我们会发觉房价没怎 么涨,因为黄金价格也在一个劲儿地往上涨。房价涨 得最厉害的时候,也是金价涨得最厉害的时候。所以 我们如果以黄金作为一个标杆的话,会发觉投资产品 的价格也没有上涨。 关于黄金能不能保值抗通胀,市场上也是众说纷 纭。然而有这样一种算法,1980年一盎司黄金的价格 是八百多美元,近30年也就涨了六百美元。民国初年 一两黄金可以买两亩良田,五两黄金就可以买北京一 个四合院,但近一百年后的今天,一公斤黄金等于三 十万元人民币,只能买北京四合院的半个厕所。因此 “黄金抵御通胀”的说法,完全取决于投资者在哪一 个时点买入。相比之下,2010年全年大蒜最高价达到 了同比的二十五倍,原来四毛钱一市斤的大蒜,变成 了十元钱一市斤。而2010年也逢黄金盛世金价大涨, 最高涨幅只达到37%。 因此,说到物价的变化,其实我们在心里是有一 个参照物来与现在的物价进行对比的。参照物的不同 ,感受到的价格变化也会不同。 纸币作为一种货币,可以用来衡量财富的多少。 而通胀实际上是把衡量财富的尺子给变了变。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