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7—2018)](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322/13/20220322132205511.jpg)
出版社: 湖南教育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3.70
折扣购买: 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7—2018)
ISBN: 9787553966052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对孩子的心理抚养意义重大 李玫瑾① 一、子不教,父母过 我遇到过许多无助甚至绝望的父母,某天他们面对自己养大的孩子时,却突然发现他们很陌生与可怕:曾经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凶狠,父母发现或感觉对爱子的失控,爱已过,恨不行,说不听,骂无用…… 当他们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的问题,当他们把孩子领到我面前时,我只有一句话:“为时已晚。”他们错过了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 我还经常从新闻渠道听到或看到种种令父母心碎、令父母痛苦的报道:仅因母亲责骂儿子上网,年仅12岁的儿子喝农药自杀;仅因为老师批评几句,学习成绩优异的女孩居然跳楼自杀;因迷上网络游戏写了大量网络日记的孩子怕父亲责骂而跳楼自杀……这些痛不欲生的父母不知道,孩子的行为与他 们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如同医生看着痛苦的患者,许多患者只能感叹自己的不幸,遇上这种病……事实上,多数疾病都与患者自身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与无知相关。尽管有遗传问题,尽管有环境问题,但知性的生活方式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孩子的心理问题也一样。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多 在12岁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 于12岁之前,而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二、心理抚养非常麻烦 抚育的心理准备是,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思考下列问题: 1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如果你亟须挣钱,如果你事业太重要,如果你没有时间亲自哺育,那你一定不要生孩子,否则,极有可能钱挣来时孩子已成败家子,事业做大时孩子已经成陌路人…… 2. 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如果你是一个只需要别人关心自 己,而不愿意关心一个吃喝拉撒都要你帮忙的主儿,如果你对生活琐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做这类事时,你最好不要当父亲或母亲! 3. 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需要做什么来 完成对孩子的“心理抚养”?心理抚养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养,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养?如果你以为孩子生出来后就会自然长大,自然懂事,那你一定会失望的。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你不教育他,电视、网络会教育他,当你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你再行动,为时已晚——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尤其独生子女时代,父母没有实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育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以下的知识越早知道越好: 孩子独立行走之前,心理抚养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可以张嘴说话时,心理抚养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主观意向出现后,心理抚养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面对小朋友时,心理抚养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开始上桌吃饭时,心理抚养的要点是什么? 孩子走向学校时,心理抚养的要点是什么? 总之,人能出现的诸种心理现象中有感知、情绪、情感、注意、观察、表达、 观念,还有兴趣、性格、意志,当然家长最关心的是智力,相关的还有记忆、概括、判断、推理、想象等能力培养。很多年轻的夫妻可为一套房、一套电器、 一套家具反复斟酌,査询相关知识并不断地考察;但有多少夫妇为生个孩子 反复斟酌、不断考察、不断寻求相关知识?还有人认为有爱就有家,有家就有孩子,有孩子就会自然长大,殊不知有爱并不等于就有好的养育。 《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自2015年问世,至今已经是第三本了。而《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7—2018)》综合展示了2017至2018年度家庭教育领域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其中分量最重的焦点在于推进家庭教育的立法,而另一个焦点则是家校合作。本书在注重学术性的基础上,也重视对家庭教育实践的引领,收录了该年度家庭教育领域的重要学术文章、调查报告和典型案例,将为广大家庭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