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4.36
折扣购买: 张居正讲解孟子/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
ISBN: 9787511301109
张居正,汉族,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明代伟大的政治家。张居正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
孟子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 【译文】孟子朝见梁惠王。 【张居正讲解】梁惠王名罃。本魏侯,都大梁,僭称王,谥日惠。孟 子在当时,以道自重,不见诸侯。适梁惠王卑礼厚币以招贤者,乃是一个 行道的机会,因往见之。 【原文】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译文】惠王说:“老人家!你不远千里而来,将会把什么利益带给 我的国家吧?” 【张居正讲解】“叟”是长老之称,如今称老先生一般。惠王一见孟 子,尊称之说:“叟,你自邹至梁,不惮千里之远而来,有何计策,可以 利益寡人之国乎?” 【原文】孟子对曰:“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为什么一定要谈私利呢!我这里只有 爱人利物、施德推恩的仁义而已。” 【张居正讲解】孟子对说:“王欲图国事,何必开口就说个利字?治 国之道,亦有仁义而已矣。”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 之宜。这是人君君国子民,立纲陈纪的大道理。舍此不言而言利,岂予千 里见王之心哉! 【原文】“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 人日:‘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大国,弑其君者,必 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 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译文】“如果大王说:‘怎样才能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 怎样才能对我的家族有利?’士子、平民都说:‘怎样才能对我们个人有 利?’那就会导致上下都追求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地交相索取,国家就 很危险了。在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夺位弑君的,肯定是有千辆兵车的大夫 ;在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夺位弑君的,肯定是有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 夫在万辆兵车之国中拥有千辆,在千辆兵车之国中拥有百辆,十中取其一 ,这数量可真不少啊!如果本末倒置,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先,那么大 夫不去弑君夺位,他们的行为就不会停止,他们的欲望就不会满足。” 【张居正讲解】这一节是说求利之害。征,是取。乘是车数。万乘, 是天子之国,千乘是诸侯之国。千乘之家,是天子的公卿,百乘之家,是 诸侯的大夫。餍,是满足的意思。孟子说:“我所以谓王不当言利者,盖 以王乃一国之主,人之表率。王若惟利是求,说何以利吾国,则此端一倡 ,人皆效尤。为大夫的,便计算说何以利吾家;为士庶人的,便计算说何 以利吾身。上取利于下,下取利于上,上下交相征利,而弑夺之祸起,国 从此危矣。将见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是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 者,必是百乘之家。盖地位相近,则凌夺易生,必然之势也。夫公卿于天 子,万乘之中,十取其一,而得千乘焉。大夫于诸侯,千乘之中,十取其 一,而得百乘焉。所得不为不多矣。若以义为后,而以利为先,则纵欲贪 饕,何有止极!不弑其君而尽夺之,其心固末肯自以为餍足也,国岂有不 危者哉!夫求利之端一开于上,而弑夺之祸遂成于下,则利之为害,甚可 畏矣,王岂可以此为言乎?” 【原文】“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译文】“从来不存在修仁爱而遗弃父母的人,也不存在重仁义而怠 慢国君的人。” 【张居正讲解】这一节是说仁义未尝不利。遗,是弃。后,是不着紧 的意思。孟子又说:“我谓治国之道,在仁义者,盖以仁义有自然之利故 也。今夫人君之治国家,不过欲人皆孝于亲、忠于君而已。人而不仁,固 有遗弃其亲而不顾者。诚能好仁,则天性之爱,自笃于所亲;凡所以承颜 顺志,左右就养者,皆其情之不容己者也。几曾见有仁之人,而肯遗弃其 亲者乎?人而不义,固有背慢其君而不敬者。诚能好义,则敬事之念,自 先于所尊;凡所以纾忠尽力,奔走服役者,皆其分之无所逃者也。几曾见 有好义之人,而肯背慢其君者乎?夫使举国之人,个个是忠臣孝子,都来 亲戴其上,国家之利,孰大于此。而皆自仁义中得之,则仁义曷尝不利乎 ?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