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技术发展报告(2022)

中国物流技术发展报告(2022)
作者: 编者:何黎明|责编:庞冰心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218.00
折扣价: 141.70
折扣购买: 中国物流技术发展报告(2022)
ISBN: 9787504778956

作者简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中国第一家物流与采购行业社团组织。由1980年成立的中国物资经济学会、1984年成立的中国物流研究会、1995年成立的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经多次演变而来,2001年4月更为现名。主要任务是推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推动政府与企业采购事业的发展,推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完成政府委托交办事项。政府授予其外事、科技、行业统计和标准制修订等职能。是亚太物流联盟和国际采购联盟的中国代表,并与许多国家的同行有着广泛联系与合作。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铁路管理传习所”创办的铁路管理班为交通运输学院创建之始。交通运输学院与母校同庚,是我国近代铁路管理教育的发祥地,经过百余年的积淀,形成了以铁路为优势和特色,涵盖公路、城轨、民航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高水平教学和研究团队;建立了以交通运输领域为主,向物流、电子商务、安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领域拓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内容简介

\\\"第七节 应急物流技术 一、 应急物流发展概况 应急物流是物流行业的重要一部分, 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介绍应急物流领域相关技术发展前, 本部分首先从政策环境、 特点和热点问题的角度 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一) 应急物流政策环境 2007 年开始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将应急物资的监管、 生产、 储备、 调拨和紧急配送等应急物流相关工作纳入其中。 2009 年 3 月发布的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和 2014 年 9 月发布的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4—2020 年) 的通知》 均明确将 “应急物流” 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2017 年 7 月发布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十三五” 规划的通知》 中, 将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列为主要任务, 并将建设包括应急物流资源的国家应急资源保障信息服务系统列为重点建设项目。 2018 年 12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 的通知》 当中提出了要构建应对突发情况能力强、 保障效率和可靠性高的应急物流服务网络。 优化存量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布局, 完善枢纽综合信息平台应急功能, 提升统一调度、 信息共享和运行协调能力。 研究制定枢纽应急物流预案, 建立制度化的响应机制和协同机制, 确保应急物流运行迅速、 精准、 顺畅。 2022 年 2 月发布的 《 “十四五” 国家应急体系规划》 也对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应急物资储备模式、 应急运输网络提出要求。 (二) 应急物流概述及特点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 人员、 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 时效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 医疗物资、 食品等应急物资和救助人员必须以最快速度到达灾难现场, 所以时效性是应急物流最突出的特点。 2. 不确定性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突发性、 破坏性、 社会性等特性, 导致事件强弱程度、 影响范围、 持续时间等因素都难以确定, 使得应急物流在物资需求总量、 物资需求点位置、物流资源需求等方面也具有不确定性。 3. 弱经济性 应急物流的最大的特点就体现在 “急” 上, 如果运用许多平时的物流理念, 按部就班地进行各项物流活动就无法满足紧急事件对物流的需求。 在一些重大险情或事故中, 平时物流的经济效益将不再作为一个物流活动的核心目标加以考虑。 从供应手段上讲, 为了确保快速反应, 往往采用成本较高但速度较快的运输工具, 或者牺牲其他物品的运送能力来保障特殊物品的需求, 从而增加了运输费用和机会成本。 4. 非常规性 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 应急物流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 整个物流系统看上去十分紧凑, 具有很明显的非常规性。 5. 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危害的复杂性特点,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极快, 要求要有周密的、 灵敏的应急物流反应系统, 这就需要政府管理部门主导, 广大社会力量参与, 实行统一管理、 统一调配。 6. 高度专业性 突发事件会导致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业务量, 所以在短时间内合理、 有序地调拨应急物资是一项高度复杂的专业性工作, 需要专业型队伍、 人才配合方能高效完成应 急物流各项活动。 (三) 应急物流关注热点问题 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将应急物流暴露在大众视野, 同时相关问题受到大家关注, 武汉疫情遇到的突出问题就是交通物流货运问题, 这并不是物流本身的 问题, 而是疫情防控的 “点管控” 与物流 “网运行” 之间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 要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 兼顾各自严密性和顺畅性, 寻求突破 “孤岛式” 管控和 “网络化” 运行难题, 提升应急物流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问题, 应将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纳入国家整体安全发展战略体系, 从体制、 机制、 规划、 标准、 指挥、 科技、 责任分担和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 树立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 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 其次是管理协同问题, 在协调机制上, 由于应急物流涉及的部门和领域较为复杂,需要明确领导组织、 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的协调合作, 但由于平时不注重统一协调机制建设, 导致每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都是临时成立牵头组织, 而且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不高。 在运输保障机制上, 相对于客运而言, 我国铁路货运的能力总体偏软、 公路连通性相对较弱、 民航货运通航能力较差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加之我国面积较大、地形复杂等特征, 应急物资的保障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为此需要深入推进跨区域、 跨部门、 跨行业、 跨企业多方协同, 破除各种非必要的 “堵点” “卡点”, 真正树立全国“一盘棋” 意识, 助力统一大市场、 大循环。 特别要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同联动, 形成合力。 再次是应急物流基础设施问题, 应急物流基础设施等同于供水供电设施, 一刻也不能停。 需要综合运用并完善国家物流枢纽、 物流园区、 港口群、 车站、 机场、 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基础设施应急物流功能, 建设应急物资储备节点和末端物流网点。 依托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特别要注重发挥铁路系统在应急物流中的核心作用。 最后是应急物流数字化智能化问题, 武汉疫情防控工作在应急物流统一指挥调度方面缺乏一个能够整合物流物资信息、 运输信息、 供需信息以及通行环境信息等的综 合性信息共享平台。 同时, 在调配供需关系的过程中还时常出现对企业的供应能力掌握不及时、 不准确的问题。 应加大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设备, 建立统一的应急物流指挥调度平台和城市物流大脑, 消除 “中梗阻”。\\\" \\\" 《中国物流技术发展报告(2022)》记录着我国物流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点点滴滴, 旨在反映物流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总结物流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新进展, 探讨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报告》基本延续了 2021 年的总体框架结构, 保持了系列特色。 同时, 在编写的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是全面性, 《报告》 力求覆盖物流技术的主要方面, 既包括运输、储存、包装、信息等功能类物流技术, 又包括汽车、航空、快递、服装、医药、冷链等专业场景与特色物流技术。 二是实时性, 《报告》 充分结合时代发展情况, 展现物流技术最新发展成果与发展趋势。 三是实用性, 《报告》 不仅展现了各领域崭新的物流装备技术, 而且着重反映新装备技术下新的物流运营组织技术, 尽可能多地为读者勾勒出技术的应用场景。 四是可读性, 《报告》 摒弃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技术表述,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各项物流技术的发展历程、 特性用途和应用场景。 本书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多位专家和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物流工程系的相关人员认真组织编写,案例丰富,内容严谨,可以为广大物流行业从业者以及物流研究人员提供高价值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