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懂法律树新风百问百答
作者简介
武玉坤,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曾主持广东省农村政策研究中心项目“转型社会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角色功能研究”,主要参与涉农相关厅局级课题多项,参编《新农村社会大系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研究》等涉农专著和教材多部,公开发表农村基层**和农村集体经济相关主题的学术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1. 乡村振兴为什么需要文化振兴? ******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 “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指出: “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核心价值观为**,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蕴含 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2. 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是什么? 《***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3. 乡村治理,为什么要以文化人? ******曾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在实行**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以文化人,推动社会的有效治理,是中国**治理的重要特点。在历**,**治理的理想境界是“文治武功”,对内以文化人,人们自觉依据规范,无须外在的强制,从而实现“皇帝无为天下治”。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今,以文化人,通过文化进行治理,仍然是**治理的重要手段。 乡村振兴,懂法守法是基础,乡风文明是保障。建设法治乡村,必须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地位。建设文明乡风,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该书围绕*的***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从文明乡村的角度引导新时代农民懂法守法,强化法律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的**地位;引导正确社会价值观,关爱老人、儿童和弱势群体,拒*新型**行为,例如新型**、**、网络影响等;同时引导良好风俗、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