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哲学课(精)

北大哲学课(精)
作者: 经典课程编委会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50
折扣购买: 北大哲学课(精)
ISBN: 9787550220331

作者简介

经典课程编委会成员,主要由国内知名高校的教授和讲师组成。编委会里的成员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曾多次参与同类书的编辑工作,经验丰富。

内容简介

一代智者的道德修养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 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 在齐国任相四十年,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帮助齐 国实行改革,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他便是被人称为“春秋第一相”的管仲,史称管子。 管仲与周王室同宗,也是姬姓,父亲是齐国的大 夫管庄,不过,还在少年的时候,管仲的父亲便去世 了,只有年迈的母亲仍在。家道中落的管仲,生活十 分贫苦。为了谋生,他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 从事当时被人们认为很低下的职业商人。 当时,管仲有个好朋友,叫鲍叔牙,他们两个人 合伙一起经商赚钱,可是,管仲总是分给自己的多, 分给鲍叔牙的少。鲍叔牙对此却从不抱怨,不过,当 他听到众人在背后说管仲贪婪、不讲朋友义气时,他 立即出面解释:管仲并不是贪图金钱的人,他之所以 这样做,只是因为他家境贫寒,尚有年迈的母亲,全 靠他一人供养。之后,管仲又做了很多工作,但都没 有成功,鲍叔牙却从未认为管仲无能,而是安慰他说 机会未到。在长期交往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管仲多次对人讲:“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 这就是“管鲍之交”的典故,后人常用来形容好 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后来,两个好朋友分别担任齐国公子纠和小白的 老师,一时成为美谈,但两人各为其主,在齐国王位 继承上产生了分歧。管仲为了助公子纠取得王位,险 些箭伤了公子小白,却被公子小白以假死骗过,最终 登上了国君的宝座,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此时 的齐桓公本打算任鲍叔牙为相,而鲍叔牙却推荐了管 仲,自己甘愿听命于管仲…… 在孔子最佩服的前辈中,管仲就是其一。孔子说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就是:如果没 有管仲的话,我们到现在还是披头散发,处在蒙昧状 态呢!管仲十分重视统治者自身道德的修养,认为在 上者应“称身之过”,“治身之节”。 齐桓公拜相后,经常向管仲请教安邦治国的谋略 。 有一次他问管仲:“你有没有发现我身上有很多 毛病?我喜欢打猎,爱喝酒,还好色……” 管仲听后回复道:“这三样都不妨碍齐国称霸。 ”齐桓公很意外,紧接着管仲就说,“做国君有三件 事不能做:第一,得贤而不能任;第二,用而不能终 ;第三,让贤人干事,而和小人一起议论贤者。” 原来,管仲认为好猎、好酒、好色,不是没有危 害,只是这三种“爱好”的危害性与后面所说的三件 事相比,要小得多。这也体现了管仲的一些用人观念 。管仲认为,作为一个国君要重视人才,要有识别人 才的眼力;任用贤者要能够信任人,并且要用到底; 对待贤才要公平,要有一个公正公开的价值评判尺度 。与贤人谋事而与小人议之,管仲认为这是最不好的 。 同时,管仲还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 ,则知荣辱”的观点,大意是说,只有满足了一个人 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求,这个人才会学习并遵 守法律和法规,受道德的约束。用现代哲学的话说, 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 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从这一点来看,管仲的 思想是属于唯物主义范畴的。 此外,管仲还是早期法家思想的先驱。他从治民 的立场出发,既强调法制的重要,主张“严刑罚”、 “信庆赏”,又肯定道德教化的作用,指出治民仅用 刑罚“不足以服其心”,必须辅以德教,“教训成俗 ,而刑罚省,数也”。他的这些言论主要被辑录在《 国语?齐语》一书中,另有一部《管子》传诸于世。 P9-11 ?一书在手,如身临百年名校讲堂!?胡适、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站在大师的高度读哲学!?哲学不是你读了多少,你懂了多少;而是通过哲学,对自己了解多少!?书中遴选胡适、梁漱溟、冯友兰、汤用彤、熊十力等北大名师的名言作引开篇,为读者精选哲学中有关人生与处事哲学方向的代表人物经历与哲学思想。凝结了中国出世、入世哲学的精髓,展现了西方哲学流派的思想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