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名家名人传

苏东坡传/名家名人传
作者: 林语堂|译者:张振玉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苏东坡传/名家名人传
ISBN: 978753393914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四章 应试 在苏东坡兄弟年二十岁左右,已经准备好去赶考 之时,不可避免 的婚姻问题也就来临了。他们若是未婚进京,并且一 考而中,必然有 女儿长成之家托人向他们提亲。那时有求婚的风俗。 京都中有未婚 之女的富商都等待着考试出榜,向新得功名的未婚举 子提亲。所以 科举考试举行的季节,也是婚姻大事进行得活跃的季 节。在父母的 眼光看来,让儿子娶个本地姑娘,他们对姑娘的家庭 知根知底,自然 好得多。按照当年的风俗,青年的婚姻一向是由父母 妥为安排,苏东 坡年十八岁时,娶了王弗小姐。王弗小姐那时十五岁 ,住家在青神, 在眉山镇南约十五里,靠近河边。次年弟弟子由成家 ,年十六岁,妻 子比他小两岁。当然算是早婚,但是并不足为奇。 在根本道理上看,早婚,当然并不一定像苏氏兄 弟那么早,在选 择与吸引合意的配偶时,可以省去青年人好多时间的 浪费和感情的 纷扰。在父母看来,年轻人若能把爱情、恋爱问题早 日解决,不妨碍 正事,那最好。在中国,父母自然应当养儿媳妇,年 轻的男女无须乎 晚婚。而且一位小姐爱已经成为自己丈夫的男人,和 爱尚未成自己 丈夫的男人,还不是一样?不过在拼命讲浪漫风流的 社会里,觉得婚 前相爱更为惊奇可喜罢了。无论如何,苏家兄弟婚后 却很美满。但 这并不是说由父母为儿女安排的婚姻不会出毛病,也 不是说这样嗣 婚姻大多都幸福。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 赌博,都是在茫 茫大海上的冒险。天下毕竟没有具有先见的父母或星 象家,能预知 自己儿女婚姻的结果,即便是完全听从他们的安排也 罢。在理想的 社会里,婚姻是以玩捉迷藏的方式进行的,未婚的青 年男女年龄在十 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虽然当地社会伦理和社会生活 十分安定,但是 幸福的婚姻的比例,也许还是一样。男人,十八岁也 罢,五十八岁也 罢,几乎没有例外,在挑选配偶时,仍然是以自然所 决定的性优点为 根据的。他们仍然是力图做明智的选择,这一点就足 以使现代的痢 姻不致完全堕落到动物的交配。婚姻由父母安排的长 处是简单省 事,容易成就,少费时间,选择的自由大、范围广。 所有的婚姻,都是 缔构于天上,进行于地上,完成于离开圣坛之后。 次子子由成婚之后,父子三人启程赴京。他们先 要到省会成都。 拜谒大官张方平,后来张方平对苏东坡几乎如同严父 。为父的仍然 打算求得一官半职。他现年四十七岁,但自上次科举 名落孙山之后。 一直苦读不懈。在那段期间,他已经写了一部重要的 著作,论为政之 道、战争与和平之理,显示出真知灼见,此一著作应 当使京都文人对 他刮目相看。当时只要有名公巨卿有力的推介,朝廷 可以任命官职。 苏洵把著作呈献给张方平,张方平对他十分器重,有 意立刻任他为成 都书院教席。但是老苏犹未满足。最后,张方平在古 道热肠之下,终 因情面难却,乃写信给文坛泰斗欧阳修,其实当时张 与欧阳相处并不 十分融洽。另外有一位雷姓友人,也写了一封推荐信 ,力陈老苏有 “王佐之才”。怀有两封致欧阳修与梅尧臣的书信, 父子三人便自旱 路赴京,迢迢万里,要穿剑阁,越秦岭,为时须两月 有余。 在仁宗嘉祐元年(1056)五月,三苏到了汴梁城 ,寄宿于僧庙,等 待秋季的考试。这是礼部的初试,只是选择考生以备 次年春季皇帝 陛下亲自监督的殿试。在由眉州来京的四十五个考生 之中,苏氏昆…… P31-32 <p>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一一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存苏东坡这磐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蝗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问的凤毛麟角,不可数见的。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足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