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学会心理调节

三天学会心理调节
作者: 京师心智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三天学会心理调节
ISBN: 978750933163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心灵故事 有一个杂货商,生意好得不得了,没过多久,老婆又给他生了个儿 子。这个时候的他觉得人生真的很美好。 后来,他所在的小镇上竟然横七竖八地开起了十来家杂货铺。生意 上的激烈竞争让他压力很大,心情烦躁。偏偏儿子又不让他省心,经常 给他惹麻烦,老婆也时常因为孩子的事和他吵架。就这样,有一天和老 婆吵架之后,他开始觉得胃疼。随后的日子里,他胃疼的频度越来越高。 他跑到诊所去看病,医生说应该是得了胃溃疡。但是,他的一个医 生朋友了解情况之后,给他诊视了一番,认为他根本就没毛病,胃好得 很。他觉得朋友只是为了安慰他,如果胃没有出毛病,怎么会胃痛呢? 有一次,他因为一些事去外地待了两周。没想到,在这两周里,他 的胃“病”一次都没有发作过。可是一回到家,他的胃痛就又犯了。这 个情况让他觉得很奇怪,于是开始相信医生朋友说的话——也许自己没 有所谓的胃溃疡。那自己经常胃疼又怎么解释呢?并且只有在家的时候 才胃疼,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 最后,心理医生为他揭示了胃痛病根所在,彻底的治好了这位杂货 商的胃痛。所谓的“病”其实是由心理暗示所导致的。在他的潜意识中, 回到家就意味着无尽的烦恼,竞争压力、儿子的捣蛋、妻子的牢骚,想 到一堆麻烦,他就心烦,并且这种心烦的情绪开始在生理上产生反应, 以伪“胃溃疡”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也是机体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从 而让自己受到关注:“我生病了,我是弱者,不要再让我心烦”,这样可 以免受继续的伤害。而离开就意味着远离一切烦恼,胃痛自然就不治而 愈了。 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我们的心情很好,那么胃121也会好 很多。相反,如果我们的生活不顺心,情绪经常处于低落状态,我们就 会感觉完全没有食欲。但是,在我们情绪十分低落的时候,如果能够“柳 暗花明又一村”,忽然传来一个令人振奋不已的消息,我们又会立马胃 口大开,甚至大吃一顿来庆祝一下。 专家称,至少50%自称有溃疡痛的病人并不是真的得了胃溃疡, 疼痛的原因只是胃部的情绪性肌肉疼痛而已。研究表明,胃是最能表现 我们情绪的器官之一。曾经有人做过一项统计,在500位连续求诊人院 的肠胃疾病患者中,高达76%的病人是因为情绪紧张而致病人院的。 除了胃以外,人体的许多其他器官也是情绪的晴雨表。例如,每次 焦虑时后颈的肌肉都会变得紧张;有些人在某种情绪的影响下会让结肠 的某一部分紧张,如果这种痉挛恰好发生在腹部右上方的结肠部分,便 会导致类似于胆结石的绞痛。可见,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会带来一系列的 生理反应,这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科学的临床 研究也证明,许多疾病,如气喘、背痛、便秘、偏头痛等生理紊乱的症 状,都与不良情绪和恶劣的心境有关。 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们的身体疾病,但积极的情绪如果不能控制在 一定的范围内,也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在国外,有一个人得知自己的三 个孩子都夺得金牌后,由于兴奋过度,导致心脏病发作猝死;(《儒林外史 》 中,落魄书生范进在中举之后,由于欢喜过度,竟然出现了精神紊乱, 甚至昏厥的现象。“乐极”有的时候的确可以“生悲”,过度的高兴与过 度的紧张一样,也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的传统医学也特别强调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素问·举痛论》说 :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 伤肺”, “恐伤肾”。西医也认为,疾病80%~90%都与心情有关。因此,拥有 良好的情绪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反之,长时间陷于不良的情绪反应中 则可能导致肌体发生病变。 由此可见,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是非常必要的,前苏联著名心理学 家阿偌欣说过:“人类已经进入情绪重负的非常时代。要想克服这种情 况,只有锻炼自己的意志,学会控制情绪,理智地克服所谓‘情绪应激’ 的情况。”实践证明,合理调节不良情绪不但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手段, 也是确保事业成功和生活快乐的要诀。P01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