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时代(解剖文化界的100个关键词)

贰时代(解剖文化界的100个关键词)
作者: 潘采夫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贰时代(解剖文化界的100个关键词)
ISBN: 9787542634238

作者简介

潘采夫:原名李耀军,河南濮阳人,1976年生于小濮州村,毕业于郑州大学,曾供职于《河南日报》、《青年时讯》、财讯传媒等处,现为新京报编辑。在《新京报》、《广州日报》《旅伴》、《time out》等媒体开设各种杂碎专栏。业余客串电台主持。

内容简介

郭德纲 郭德纲小评传 郭德纲的半辈子,比一个普通相声艺人的几辈子都要复杂。他这三十 几年可用两段话来描述:出身寒微,从小学艺,拜入师门,又被逐出师门 ,天津卫混不下去了,一咬牙闯荡京城,尝尽人间白眼,苦熬出一个德云 社,依靠精湛手艺和青皮气质,打拼出一方天地,开始走上中兴之路。 但造化捧人,它也弄人,郭德纲成了郭员外,就有点势大力沉,顺手 给自己圈了个后院,家丁还打了记者。打人不重要,郭德纲把记者当妓女 ,并大骂BTV,彻底触犯了媒体潜规则,忘恩负义,过河拆桥,这比打人是 更深刻的冒犯。所以郭德纲成了“三俗”,郭德纲下课了,郭德纲关门了 ,郭德纲下架了,郭德纲道歉了……虽然现在等来了平反,说郭德纲不是 真“三俗”,郭德纲也趁势复出,票房依旧火爆,但经此一役,郭德纲威 势大减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说我是看着郭德纲长大的。 这句话不是砸挂,我指的是眼看着他长成大腕。他天津的事我不知道 ,他跟师傅的恩怨,他是不是犯了经济错误,那是天津人去研究的事。我 关注的,是卫嘴子进京之后的奇遇。 郭德纲最美的时光,是在三四年前,他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还是德 云社里那个穿着长衫体态微丰的相声艺人。他在台上横扫千军,砸挂一切 ,什么央视、春晚,反正他嘴下不死无名之辈。他在台上说 得入港,“钢丝”们在台下带着微醺拖出长长的“噫”声。 《论五十年相声之怪现状》、《我这一辈子》、《我要上春晚》、《 我要反三俗》、《西征梦》,郭德纲所有叫得响的相声段子,都是在那一 时期出现的。可别小看这几段,这是新千年里中国相声惟一的收成。 在那个时候,一批青年才俊跟着他走。那个时候的郭,确实有相声大 师的雏形,他远离央视,嘲笑歌颂相声,调侃主流意识形态,疾呼让相声 回到剧场,很多神圣的虚伪的事物,都在他的讽刺中变得可笑。用王朔的 话说,他是站在人民这头的。那时候他正遭到正统相声界的打压,我负责 的评论版,曾一年之内发表近二十篇支持郭德纲的评论,一直评到“藏秘 排油”为止。 郭德纲越来越火了,天价相声,上电视,当主持,演电影,开铺子, 他的名字飞进了干家万户,他成功地摆脱了弱势与贫困。但奇怪的是,在 这个星火燎原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故事里,不少资深粉丝离去了。 如今,当年跟着他走的意见领袖已绝口不提往事,我猜他们深以为耻 ,不是因为郭德纲被封了,而是因为郭德纲的“变节”。郭德纲后来在徒 弟打人事件中应对失措,举步维艰,跟身边没高人有关系。试想,如果有 史航、袁鸿、老六、水晶、陈晓卿等文化达人的指点,那绝对是另一番天 地。但他们早就与他分道了,竖子不足与谋。 革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路线有了分歧。很多人期待,郭德纲大 师的诞生,能让传统相声的春天到来,能横扫各路伪相声,能战胜某种腐 朽的文化。不幸的是,他们很快就发现所托非人,郭德纲自有他的理想, 这个人根本不需要革命的浪漫主义。 郭德纲是一个有霸气的人,他剽悍的人生不需要别人解释,他就是要 为自己活着。于是,一个成功人士该有的,他都统统超额实现了。他还给 自己的别墅圈了座后花园,成了一个员外,还有护院的家丁。一个卫嘴子 ,终于在京城混出了人样子。 他活出了真我,却也失去了一些东西。他越来越油光满面,一个艺人 失去他批判的刀子,太成功了,他都不好意思再批判了。大家开始怀念他 从前的相声,这才红了几年呢? 郭德纲骨子里是个老派人,他有深厚的传统艺人的底色。对江湖道义 烂熟于心,并且在创业时期将其运用得得心应手。对德云社是这样,对侯 耀华是这样,对徐德亮是这样,对BTV也是这样,他是一个小世界的主宰。 但当他遭遇了业主委员会,遭遇了记者采访,遭遇了官家的宣传机器,现 代法律和中国政治,这个陌生的世界让他有些发蒙。 于是,何云伟李菁退出了,德云社关门停业了,弟子进去了,书和音 像制品都下架了,郭德纲傻了。打了一个记者,骂了句记不如鸡,竟然引 发了惊天连锁反应。他在喜马拉雅山下骂了句娘,没想到引起了雪崩。自 己怎么就下架了?还有没有天理?政治,尤其中国政治,这回事,他可能 理解不了。 BTV一战输得属于完败,和媒体的关系那么脆弱,找不到有关部门灭火 ,上头连个递话的都没有,在官场两眼一抹黑,郭德纲应该发现了,在京 城,一点点虚火根本算不上站稳脚跟。卫嘴子混北京,难呐! 郭德纲一直以来是以相声江湖的规矩行事,如泼皮不要命,仗义出头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走的是忠孝信义的路线。但遇到现代法律和政治 势力,就两眼摸黑一脸茫然,左支右绌狼狈不堪。他有小聪明而不懂大势 ,有小勇力而不知进退,还是一传统艺人的底子,所以能纵横于底层而不 能游刃于大棋局。 郭德纲的不智在于,他既想在现实世界里成功,又想保持他的狂野的 姿态。不跟官家合作,不跟曲协联手,不向BTV低头,要在他的小一统里称 王。既不受委屈,又不昧良心,还年年丰收,他太天真了。事实证明,没 有哪一块地盘是他自己的。 现在总算复演了,郭德纲接受一轮媒体采访,表达了洗心革面的决心 ,狠斗私字一闪念,说自己终于长大了。身子放得那个低,尘埃不见郭德 纲。总算表态过关了,但德云社没有消停下来。郭德纲开始了战略调整, 收缩战线,回到剧场,说相声是正事。跟徒弟们也签了长约。他对何云伟 李菁仍然很有看法,大弟子出走,毕竟是件闹心的事。郭德纲对此事的反 思是,只怪平日太面慈心软,换得别人以怨报德。这个反思相当不靠谱, 也许会埋有祸根,但愿别成了“郭德纲掰棒子——红一个扔一个”。 郭德纲有两个诤友,一个是BTV,一个是姜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 况两个。这样郭德纲做事之前,都要先想一想BTV会不会搞自己,这是多好 的一位诤友啊。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姜昆为鉴,可以知兴替;以BTV 为鉴,可以知三俗。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这些跌荡不平但又不是摧毁性的经历,对一个 有天分的艺术家,应该是一份珍贵的财富。当郭德纲真正过完他的一辈子 ,如果能写一则相声《我这一辈子》,也许才是他最好的作品。而一帮白 发老头坐在德云社里面听,那场面应该相当和谐。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