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

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
作者: 金辉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
ISBN: 9787515346571

作者简介

金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报告文学和科普作家。著有纪实文学《长城对话录》《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等。作品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及中国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等30余项。

内容简介

但是,时间转到2013年,就像遭遇黑洞,此前的努力似乎全部白费,所有的成绩犹如归零。尽管2013年以来的减排治理力度比以前更大,排放总量也比那时逐年削减更多,但是整体空气质量还是明显不如2012年之前。 要认识和根治雾霾,应该注重境界,注重循环系统,注重生态环境整体 为什么会是这样?原因就在于:境界变了,标准和规律皆变,乃至存在亦变。对于普通型空气污染,减排措施很管用,从空气质量指标上看,治理也很见效。但是,毕竟能源资源消耗总量过大,而且逐年递增,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扰动、破坏和压力都在积累,尤其是关键内因的持续恶化,致使水气循环系统的内在机制不断削弱。在这种局部有所改善、总体还在恶化的大境界之中,尽管蓝天日数每年都在增加,情况似乎越来越好,实际上却是越来越逼近系统承载极限的临界点。而一旦跌落至恶性循环的境界,即使仍然用空气质量这一单项指标衡量,那十几年的减排治理努力也近乎于前功尽弃。 时过境迁,现在再来谈论当年治理措施的对错功过,已经没有意义。如果说有意义,则是昨日之因,终成今日之果。而对于现在和未来,我们尤其应该意识到,今日之因,复为明日之果。我们今天正在承受雾霾灾难之苦果,为了明天,切莫再错因果,贻误历史时机。 现在我们都是用空气质量指数来界定雾霾。但空气质量指数只是雾霾的一项指标,而雾霾又只是水气循环系统失能的一个症状。所以,即使这一个指标有所好转,也不能视为整体系统真正恢复正常。要认识和根治雾霾,还应该注重境界,注重循环系统,注重生态环境整体,功夫要下在系统和整体上面。 2013年以前排放量比现在还大,为何基本没有严重雾霾?可见雾霾的真正原因不在污染物排放量,而在于天地循环系统之通塞境态 灾害性雾霾与普通大气污染有共同性,同时各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决定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我们既要研究大气污染的共同性,还应该研究灾害性雾霾的特殊性,明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相互作用及境界差异。本质和规律是眼睛看不见的,要透过现象悟见本质,洞察化变而发现规律,进而认识和化解雾霾灾害。 2013年以前的排放量虽然比现在还大,但是并没有这样严重而频发的雾霾。即使是2013年以来,常量之排放一直在持续,在多数时间段也没有形成灾害性雾霾。可见,雾霾的真正原因不在污染物排放量,而在于天地循环系统之通塞境态。循环系统失能,便会出现雾或霿,进而导致雾霾灾害。而即使是污染物零排放,若雾与霿的反常现象持续与多发,同样是水气循环系统的严重病态。 如是观之,便可发现境界的重要性。实际上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自己的境界观。从境界才能看到根本,明白根本即可把握境界。以境界观来看气象扩散条件与雾霾,同样会发现新的问题。假若患者离开呼吸机便不能自主呼吸,虽然其临床症状与呼吸机直接相关,但是病因显然不在呼吸机之有无,也不在呼吸机是否给力。人体本身的呼吸循环系统及其功能,才是根本之所在。 问题由是开始清晰:对于严重雾霾,气象扩散条件不利可导致病症明显发作,而污染物排放量大则会使其雪上加霜。即如一嗜酒者,平常干一斤白酒也没事;但若突发肝坏死,喝二三两之症状便可要命。所以,关键还在于整体境界及其转变,在于水气循环系统的正常与否。 那么,这种称为“灾害性雾霾”的境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华北平原区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种境界性的剧烈转变? 为什么这一境界转变会发生在2013年之交? 这种模式转换的机制何在、境界突变的根因何在? …… ★ 灾害性雾霾频繁发作,严重劣化生存环境,人们都在问:雾霾到底是怎么回事? ★ 2013年以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比现在还大,为什么那时没有这样接连爆发的严重雾霾? ★ 历来都认为“风吹霾散”,但有时没有大风,也没见明显扩散转移,严重雾霾竟然会就地消失,悬浮颗粒物都哪儿去了? ★ 北京每年8月份平均风力最小,而空气质量又都是8月份最好,难道污染物降解的奥秘不在风力大小? ★ 1998年北京污染日数曾高达141天,通过大力减排,空气质量连续14年逐年好转,2012年重污染仅为4天。这些治理成果为什么到2013年犹如遭遇黑洞,不仅重污染天气突增十余倍,而且是一场接一场的大范围持续雾霾? ★ 为什么说2012年12月21日的冬至会成为临界转折点,华北平原从此沦为雾霾常态化的重灾区? ★ 《探寻雾霾之谜的重大发现》为西山智库研究报告。邀请您一起从全新的视角探寻雾霾之谜,解析PM2.5的生灭关要,重新认识我们安身立命的生态环境。廓清观念雾霾,把握自然规律,化雾霾危机为历史性转机,自觉探索并走通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