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校长教育讲演录(第1辑 新教育观念八周年报告集)](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0721/17/20210721170105822.jpg)
出版社: 教育科学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8.83
折扣购买: 名师名校长教育讲演录(第1辑 新教育观念八周年报告集)
ISBN: 9787504155825
高洪, 基础教育一司司长,曾任团中央少年部部长、全国少工委副主任、 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主任等职。
三、转变评价思路,改善评价方式 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说,评价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个非常敏感 的话题。要想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的理想学校就 必须在评价上转变我们的思路。我们尽最大可能地不要把学生分为好 的和不好的。尽管在客观上有先进有后进,但是从评价的思路上,我 们不能人为地、硬性地去把学生区分开来。比如说,我们评三好学 生,这个比例一定是学生人数的30%以内,不管学生多么优秀,也必 须按照这个比例进行评比,像这种评价思路就有问题。所以,我们现 在在学校里,除了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我们报送区一级、市一级三好学 生之外,我们在学校内部不再评三好学生,不再划定比例。我们通过 学分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达到什么学分就是卓越学生,就是优秀学 生;你在某一个方面学分特别多,你就是特长学生;没有比例限定。 一个班全部学生都可以是卓越学生,如果你们班每一个人确实都达到 了标准。我们这种思路、这种理想、这种原则,是一个希望每一个学 生都优秀的评价标准。 对教职工的评价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整。我们认为评价最重要的目 的首先应该是促进评价对象进步。我们不是为了区分好坏才去评价, 我们应该为了促进每一个评价对象进步才评价j这样一个基点必须把 它确立,必须有定位,然后才能思考我们怎么样才能促进他们的进 步。比如说,在大部分学校里,学生评老师基本上是划比例,有多少 是优秀,有多少是良好,而且有些学校还总是从负面来评价老师,谁 作业太多啊,谁拖堂啊,谁体罚学生,等等。我们感觉这样可能不利 于促进老师进步,我们在设定评价老师指标的时候,全部是从正面来 设计的,我们设计的评价老师的10个指标全是从正面来看老师。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希望老师循着这样一些目标去努力。另外, 我们也不希望引导着学生天天看老师的毛病。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天天 看老师的毛病,他将来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就会养成看周边人毛病的 习惯,这是一个非常坏的毛病。我们不希望引导学生这样去做。在这 10个指标里,一个老师在某一个指标上具有这个特征,学生就在这个 指标上画对号。我们还规定,不能把这10个指标合并起来。不能够 说这个老师在第一个指标上得多少分,第二个指标得多少分,最后加 起来是80分。如果学生这样评教,老师就会感觉到我差20分,差30 分,他并不清楚他到底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应该改进。所以,我们 的10个指标都是单列的,不把它合起来;每一个指标,教师达到一 定程度就是A,就是优秀;达到一定程度就是良好;在什么程度以下 就是一般,没有差,因为我们认为十一学校的老师没有差的。这样就 是“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什么是“下要保底”呢?由于不同年级学生评教的特点不一样, 有时有些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特别高,有些年级对教师的评价又比 较低,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能客观地反映我们教师群体的真实情况。 实际上,我们这个教师团队应该绝对有百分之六七十的老师确实是优 秀老师,我们对我们的教师团队有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有了这样一个 判断,我们就有了一个“保底不封顶”的评价模式。怎么保底呢?就 是无论学生画对号的有多少,教师的得分有多低,我们也要切出前 60%的老师是优秀的。也有个别老师在特定指标上得分一般,那么我 们可能就要研究这个老师在哪一个项目上需要注意一下。所以,我们 给老师反馈这些东西就是希望让老师知道他哪一些指标特别好,哪一 些特定指标他可能还需要改进。评价是为了促进老师成长,只要我们 确立了这样一种基本原则的话,我们其他方面的评价,各个方面的评 价,慢慢就会找到一个落脚点。 在评价上,我们还要注意,评价必须以结果为导向,注重业绩。 为什么以结果为导向?教育不是过程很重要吗?我们现在有好多对老 师的评价。我觉得老师很辛苦,备课要评价,5分、10分,作业批改 要评价,10分、8分,甚至跟学生谈话的记录也要评价。我觉得这些 可以检查。在学校管理中要注重过程,要通过控制,通过检查来跟老 师进行对话交流,来帮助老师发扬先进,改进落后。我想这是必要 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纳入评价的话,我想 第一,老师会很辛苦,领导也很辛苦;第二,它肯定会带来很多不真 实的东西,会带来好多好多后遗症,就会异化。有些学校搞了一些无 缝隙、全覆盖的评价,在这些学校里,从领导到老师都很难透过气 来。所以我想,一定要把检查和评价分开,检查是必要的,但是不要 事事都纳入评价。我们评价什么呢?就是注重业绩。什么叫业绩?就 是表现在学生身上的成长,你教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成长了没有,这 是业绩;其他的我们不要纳入业绩评价。像老师讲了一次公开课,发 表了一篇文章,出版了一部著作等,这些是什么呢?这些我认为不是 业绩,这些是老师的素养。如果我们简单地把素养和业绩加起来,那 么我们有时候就很难看清楚一个老师的业绩。所以对教师的业绩评价 我们希望要粗一点,而且要更加看重他教的学生在学分获取方面的状 况。 P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