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法师讲演录(人生佛学)/近代四大高僧讲演录
作者简介
无
内容简介
佛法大旨,要唯真俗二谛:以真谛故,超出世间 ;以俗谛故,普度众生。二义同时而无前后,二法一 体而非对待。在佛菩萨之行,只是一事,故又日:唯 一实谛。所谓以大智故,念念证觉,以大悲故,念念 同尘,大智大悲,恒现一心是也。顺众生机,随宜说 法,遂由一实谛演为五乘,会归其极,不外令人人超 出世间而普度众生耳。不超出世间,则堕于凡夫法而 非佛菩萨法;不普度众生,则堕于小乘法而亦非佛菩 萨法。抑非超出世间则不能普度众生,非普度众生则 亦不能超出世间;故梵天犹有邪见,而小圣未免偏执 也。昔释迦世尊示人修行佛法之榜样,壮岁出家,独 入深山,超世出世,成最正觉。菩提既证,涅槃不住 ,转大**,广度众生,呜呼盛矣!大丈夫不当如是 耶?然所谓超出世间,所谓普度众生,容易模糊影响 ,流入歧途,今应略显其义,令人无疑。 一、超出世间义。何谓世间?文字语言法是世间 ,依群众起故,由习俗成故,古今变迁故,国土离异 故。复次,数量时方法是世间,可推测故,落边际故 ,假施设故,非决定故。复次,和合法是世间,无体 性故,趣离教故。复次,因果法是世间,无根极故, 起追求故。举要言之:五蕴、七大、八识、十八界、 十二因缘、二十五有等一切有为法,以有生老病死故 ,以有生住异灭故,以有成住坏空故,以有对治破除 故,皆世间法也。然则吾人起心动念,殆未有不落于 世间法者,果将如何而可超越出离乎世间耶?此所当 回光返照,深参力究,而不可草草放过者也。即如《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则欲发心修行 ,不可不先将所谓无所住者悟得。从外观之,人物依 地轮住,地轮依水气轮住,水气轮依风轮住,风轮依 虚空住,虚空无所依,故无所住。从内究之,五蕴幻 体从烦恼业缘生,烦恼业缘从无明妄想生,无明妄想 从觉心转动生,而本觉真心无所从生,故无所依住。 彻悟本心之无所依住,净除诸念,犹如虚空。虚空无 依无住,亦无虚空可为余法依住,亦无少法能依虚空 而住,则风轮亦以无所依故无所住,风轮且无所住, 况水气轮、地轮、人物之辗转依风轮而住者乎?由是 一切诸法,皆无所依住,以无所依住故,无住生心, 生心无住;所谓一切法不生而般若生,般若生而一切 法不生也。言至于此,逗露不少,然非亲见本不生本 、无住真心者,终是空谈白话,了无交涉。 二、普度众生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 生即佛,佛即众生,胎卵湿化之四生,天人鬼畜之六 趣,无不皆具如来智慧功德之相,直示真心,普令成 佛,岂不痛快直捷!无如众生业力差别无量,妄想执 著种种不同,非有无量不同之法门以应之,不足成普 度众生之益。故于未有出世善根之三恶众生,且令闻 三皈名,受五戒法,近载人乘而度三恶,远作三乘出 世之种。又于未有出世善根之人道众生,令知佛法僧 义而起正信,教以十善法及世间禅定法,近增福德而 生天道,远亦作出世之因。又于已种出世三乘善根之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