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央编译
原售价: 23.00
折扣价: 14.80
折扣购买: 庄子(最美国学)
ISBN: 9787511718549
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疵溃痈 名句的诞生 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1,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彼 以生为附赘县疣2,以死为决疣溃痈3。夫若然者,又 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假于异物,托于同体4,忘其 肝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倪5。 ——大宗师 完全读懂名句 1.为人:为偶,为伴。2.附赘县疣:赘疣附悬 ,意即受累。3.决疵溃痈:疽疮溃破。痈音y6ng, 红睡出浓的疮。意即脱离受累。4.假于异物,托于 同体:借着不同的原质,聚合而成一个形体。假,托 、寄托。5.端倪:头绪。 他们能够这般,所以把死生看做循环一气,不分 先后。人的有生不过是偶然会合成功的,既然将生和 死看做是偶然的,所以能忘却形体里面的肝胆、形体 外面的耳朵和眼睛。死和生来来往往,只任他们自然 变化,没有头绪可寻。 名句的故事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相互交为朋友, 并说:“谁能相交在不相交之中,相助于不相助之中 ,谁能登上天空而遨游于云雾,宛转没有穷尽;无所 谓生,无所谓死?”三人相视而笑,默契于心,于是 相互交为朋友。 不久,子桑户死去。还没埋葬时,孔子听到这件 事,便叫子贡前去吊唁。一个人唱挽歌,一个人弹琴 ,二人相和唱着说:“哎呀!桑户,你已经返本归真 了,而我们还是活着的人啊!”子贡快步上前说:“ 请问你们对着尸体唱歌,这样合乎礼仪吗?”二人相 望而笑着说:“这样说怎么会是懂得礼的真正意义呢 ?”子贡返回后,告诉孔子这件事。 子贡问孔子说:“他们是什么人呢?不修德行, 置身度外,对着死尸唱歌,脸不变色,没办法形容他 们,他们是什么入呢?”孔子回答说:“他们是处于 礼教世俗之外,所谓t游方之外,的人,而我们是处 于礼教世俗的人。外内是不相通的。我让你去吊唁他 ,我实在太固陋了。” “游方之外”的人,不拘于礼教世俗,所以不用 世俗的礼仪来祭祀子桑,他们认为“生死”只是自然 的一种现象,所以对于生死都能毫不牵挂。 历久弥新说名句 儒家的主张向来与道家不同。就生死观而言,儒 家认为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即是“仁”。孑L子 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在孑L子看来,人最重要的是 “仁”。孟子更明确地论述了这一点,他说:“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 在西洋,在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化时期的斯多葛学 派,他们认为所有的自然现象,如生与死,苦与乐, 都是大自然不变的法则,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它的道 理,人必须学会接受自己的命运。当命运敲响一个人 的大门时,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除了满心坦然地开 门接纳,没有别的选择。他们认为,一切外在的东西 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所以 ,我们今天仍然形容那种不轻易感情用事的人,具有 一种“斯多噶式的冷静”。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名句的诞生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 ,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养生主 完全读懂名句 1.适:偶然。2.夫子:对老师的尊称。此指老 聃,也就是老子。3.帝之县解:解除了自然的倒悬 。意谓人生在世,必有生死哀乐的牵累,就像用绳子 倒悬吊起来一样的痛苦;超越生死哀乐,即是解除倒 悬的束缚。县,音xuan。 偶然地来到人间,是你的老师应时而生;忽然地 离去,是你的老师顺命而死。安于时机且顺应自然的 变化,哀乐情感皆不能进入心中,古人称此为解除自 然的倒悬。 名句的故事 文中描述一个名叫秦失的人,他是老子的好朋友 ,前去吊唁老子时,仅仅哭了三声就走了出来;老子 的学生觉得很不可思议,既然两人是好友,秦失怎会 对他们的老师如此淡漠呢?秦失告诉老子的学生说, 许多人舍不得老子的离开,哭得像失去自己的亲人一 样,这一定是老子生平有让他们情不自禁称誉之处。 但这样的做法根本是逃避天理、违背自然,忘记了人 所禀赋的本质,也就是所谓的“遁天之刑”,意即逃 避自然的惩罚。 秦失认为人的生命是“偶然”而生,却又“必然 ”而死,生死实为一体,既然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 实,人们为何不用“安时处顺”的态度,来面对生死 存亡的这段必经历程?让哀乐情感不能进入心中,影 响内在的悲喜情绪,即可解除人身形躯带来的牵扯系 绊。秦失的这番言论,实为代庄子发言,表达其对“ 养生”与“县解”的重视。庄子相信人原本可以活得 安然自在,死时也可以无牵无挂地离开,端看人心愿 不愿意放下自我的限制,除去形体的负担,让身心获 得真正的自由。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