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爱控制我2:如何有效应对言语暴力

不要用爱控制我2:如何有效应对言语暴力
作者: (美)帕萃丝·埃文斯|责编:孙真|译者:田东宇
出版社: 当代世界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不要用爱控制我2:如何有效应对言语暴力
ISBN: 9787509016220

作者简介

帕萃丝?埃文斯,埃文斯人际关系研究中心创始人,畅销书作家。埃文斯在全美建立了许多工作室,并在众多媒体上露面,为大众治疗心理创伤。其另一部著作《不要用爱控制我1:如何识别和有效应对控制你的人》被誉为人际关系领域的一次“根本性的突破”!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多数人会注意到称呼上的言语虐待行为,如果有人叫你白痴、傻瓜 或母猪,或者任何其他侮辱性的称呼,无疑就是一种言语的虐待,你可 以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称呼是言语虐待表现形式中最明显的一种,大 家很容易辨识,但其他形式的言语虐待就不那么明显了。在不同的关系 中,人们认识到各种形式的虐待行为非常困难,主要原因如下: 大多数言语虐待很隐秘, 一般只有受虐的对象才会经常听到。 言语虐待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强,受虐者甚至会逐渐习惯并适 应这种关系而不感到突然。 言语虐待形式多样,并具有各种伪装,很难识破。 言语虐待经常使受虐者对虐待的认识大打折扣。 不要用爱控制我2 如何有效应对言语暴力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言语虐待已成为我们文化中的一部分,主要表 现为以下特征:不可一世、打击及贬低对方、高高在上、具有偏执对抗 性、喜欢操纵控制、吹毛求疵、强制推行个人意志、威胁恐吓等等。很 多人早已习惯言语虐待的这些现象,并把它们当正常的游戏规则。在夫 妻关系中,这些权力游戏更是不断上演,施虐者矢口否认其中存在的问 题,受虐者的困惑也就产生了。 在下文中我列举了言语虐待的各种现象,你可以据此判断你的伴侣 关系中是否存在言语虐待。我还列举出受到言语虐待后的种种感受,你 可以将自己的感觉与之相对照,判断自己的真实情况。 尽管你不想招惹他,他也会在较短时间内对你接连发火,频率 是一周一次或几周一次,每次你都感到很突然(当你问他为什 么这么生气时,他说他不是生气,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告诉你都 是你的错)。 当你觉得受到了伤害,试图和他讨论你郁闷的情绪时,他总是 表现出一种漫不经心、不理不睬的态度。每次你都觉得问题并 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有一些话憋在心里没有机会说出来,因此 你不会真的高兴和放松,你可能“已经吻了他,表示与他和 解”,但在内心深处并不表示你对这个问题完全放下了。有时 候他会说:“你在试图挑起一场战争。”从而避免继续讨论下 去,或以其他方式表明他拒绝讨论这个问题。 因为你无法让他理解你的意图,你们之间对事物的看法存在较 大的差异,而他并不想和你沟通清楚,所以你总是感到困惑和 沮丧。 你之所以伤心沮丧,并不是因为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你们共 第一章 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处时间的长短、到哪里去度假等,而是因为你们的关系问题: 他如何才能理解你的话,你怎么才能听懂他在说些什么,他的 话是发自肺腑的还是在敷衍了事? 有时你会迷惑不解:“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吗?我怎么没有 感觉到呢?” 他不愿意或较少与你分享他的思想和计划。 你提到的每一件事,他都持反对意见,重要的是他并不把这当 作一种个人观点,好像你的意见自然就是错的,他的意见理应 就是对的。 有时你会感觉他像看一个人格分裂的人那样看你。 你不愿回忆与他的谈话,每当你回想起来,就会告诉自己: “停下来,别想了。” 当你试着与他讨论一个问题时,他非常恼怒,或者表示“没有 想过你说的这个问题”,总之不想和你就此讨论下去。 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不一样,感觉好点儿的人,可能觉得上述情况 只熟悉一两种;感觉差点儿的,会觉得上述情况很多是自己熟悉的。无 论如何,只要你感觉自己的生活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上述状态,这本 书就会对你有所帮助。它可以使你意识到言语虐待的存在。如果你觉得 上述情况都很陌生,恭喜你,说明你没有这些经历,但这本书同样对你 有所帮助,因为它可以使你理解那些受到言语虐待的人。如果你觉得这 些经历似有似无,那么就更需要读读这本书,它可以帮你确定生活中是 否存在言语虐待的问题。 言语虐待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有的很明显,比如,施虐者 与受害者面对面时,会毫无缘由地大发无名之火,甚至在电话里也不 不要用爱控制我2 如何有效应对言语暴力 忘打击她,说她“太神经了”,等等。这些恶意的语言可以让人明确地 感受到是言语虐待。有时言语虐待也会表现得非常隐蔽,不容易被发 现,即使是受虐者自己也难以觉察。比如施虐者说:“我不知道你在说 什么。”其实,这个言语的施虐者知道对方的意思,只不过想通过这种 方式避免与对方讨论问题。 因为隐蔽的言语虐待不会直接表现出来,所以危害性更大。它是一 种隐藏的攻击或压制,通过只言片语透露出威胁、压迫或敌意,让受虐 者感到异常痛苦,却又难以言表,久而久之,受虐者对人际关系的处理 能力就会越来越差。有些学者将这种言语虐待定义为“制造混乱”,它 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人际互动关系的一种表现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 是因为遭受到了强烈的进攻欲的压制,这种情况严重地削弱了受害者认 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当这种不明确的言语虐待发生时,受害者往往没有什么应对的办 法,手足无措。当然,他们对自己的感受是清楚的,只是不能确定。这 时受害者要做的是,必须确信自己的感受,并清醒地认识到以下事实: 对面这个人不爱自己,不看重自己,也不尊重自己。尽管接受这样的事 实是非常痛苦的,但为了明晰真实的生活状态,我们必须头脑清醒。 乔治?巴赫和罗纳德?多伊奇在他们的著作中列举了受虐者的一些 感受,这对你正确地认识言语虐待的经历和体验有很大的帮助: 时不时地就会有生活重心失去平衡的感觉,不知道自己在家庭 生活中真正的位置。 备感失落,却不知从哪里重新开始,只能盲目地寻找机会和目标。 经常有措手不及的感觉。 难以沟通,困惑不解,失去方向。 第一章 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常常得到一些模棱两可的信息,出于各种原因,无法一时把这 些问题搞清楚,或者害怕把它们搞清楚。即便想了解这些问题, 多半也是不了了之。 只是因为那个人在身边就会痛苦和困扰。 慢慢发现从前自己对那个人的立场和所作所为的评价是错误的。 就像某个理想的破灭和希望的落空,而且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如果一味迁就,对方反而会对自己恶语相向。 感觉在被人牵着鼻子走,无法把握自己的方向。 思想包袱太重,又不能从中摆脱。 很多本来清楚的东西慢慢变得模糊了。 常有心神不宁、困惑的感觉。 经常有某种强烈的逃避现实的冲动,但又感觉僵硬麻痹,不能 付诸实践。 常常感到迷茫混沌,又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 对某些事情有所怀疑,觉得它们有些蹊跷,但又不能确定。 看到这里,可能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上述的感 觉和情形,但不是十分清晰,其他人又很难了解你的真实处境,所以即 使与一个有言语虐待倾向的人生活在一起时,有些受害者也不是很能明 白这种状况。很多言语虐待的受害者是在与原来的伴侣脱离关系以后, 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才意识到“在过去的关系中时常有受虐的感觉”。 言语虐待当然是一种侵犯行为,而且带有很强的敌意,对受害者的 精神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施虐者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否认他的所作所 为,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各种借口,常用的方式是指责因为对方才导致了 自己的虐待行为。事实上,言语虐待者的行为绝不是他的受害者引起 不要用爱控制我2 如何有效应对言语暴力 的,而是来自其自身。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你都别指望有一天他会突然 醒悟,说:“哦,天哪,你看我都做了些什么,我真的很抱歉,以后决 不会这样。”正因为如此,言语虐待行为往往不为当事人之外的人所认 识。所以,通常关系越亲密越有可能受到言语虐待,也只有当事人才能 真切地感受到这个问题。“因为这种侵犯行为对受害者的伤害太大,影 响太深,所以受害者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它的存在。” 但是,由于施虐者的否认和指责,受虐者往往也容易被误导,对自 己的感觉产生怀疑。所以到底什么是言语虐待,受虐者要想正确认识还 存有困难。比如,对方说的一些话有时会使她感觉受到伤害,有时会让 她的内心忐忑不安,她希望向伴侣诉说她的感受:“你这样说话让我感 到很不舒服。”而言语施虐者不但不体谅对方的感受,也不会对其进行 恰当的安慰,反而忽视甚至否定对方的感受。他会说:“我不知道你在 说些什么,你也太敏感了。”长此以往受害者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 太敏感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这与大家生活环境的不同有关。童年时 期,如果孩子的感受被忽略,大都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亲人会告诉他 们,应该有人关注他们的感受,他们也就会注意到自己的感受,并且要 求表达出来。然而成年人的感受被忽略,却没有人会太在意,甚至被误 导,以至于怀疑自己的感受。事实上自我感受的判断对成年人来说也是 很重要的,能以此评判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安全。 受虐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并能使它发挥作用时,就会开始意 识到自己的生活中存在言语虐待问题。她可能有以下意识: 我感觉受到了伤害,而且正在遭受伤害。 我感觉受到了歧视,而且正在遭受歧视。 第一章 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我感觉受到了藐视,而且正在受到藐视。 我感到被误导了,而且正在被误导。 我感到被忽略了,而且正遭到忽略。 我感到被愚弄了,而且正在被愚弄。 我感到孤独,而且感觉越来越有隔阂。 (你可以诸如此类地填下去。) 我感到 , 而且正在被 如果受虐者意识到自己遭到言语虐待,希望与施虐者讨论被侵犯的 感觉,可以肯定的是,施虐者一定会否认受害者的感受。比如,他会以 嘲讽的口吻来嘲弄她。如果她意识到这一点并进行抗议时,他又会说那 只不过是一个玩笑而已,这时受虐者就可能对自己判断的真实性表示怀 疑。然而,“对受到言语虐待事实的判断不是依赖于别人的看法,而是 取决于自身的认知”。 如果你对下面的任何一个问题回答“是”,那么本书就是为你而写:   你的伴侣一周内对你生气或发脾气的次数是否超过三次?   当他(她)发脾气后,他(她)是否经常不承认?   在设法与他(她)交流你所受的痛苦后,你是否觉得情况并没有改善?   你是否经常郁闷得想发疯,好像你们俩使用的根本不是同一种语言? 言语虐待是当前社会很多家庭中存在的现象。言语虐待的影响是隐性的,因为受到言语虐待后不会产生外伤,伤害的程度取决于受害者精神痛苦的程度。本书内容来自作者对40多位受到言语虐待女性的采访,受访者的年龄从21岁到66岁不等,她们与伴侣生活的时间平均为16年多。大部分被采访人已经离开了有言语施虐行为的伴侣,但她们对这段经历的认知在5年、10年,甚至15年后还会历历在目。本书介绍了各种言语虐待行为的特点以及面对这些行为时如何做出恰当的反应,帮助读者认识到为什么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会感到困惑和不快乐,使其决定如何继续生活变得更简单。本书是帮助读者建立美满家庭关系的心理自助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