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大家精要
作者简介
潘富恩,1933年生,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著作有《中国哲学论稿》《潘富恩自选集》《吕祖谦思想初探》《吕祖谦评传》《程颢程颐理学思想研究》《程颢程颐评传》《范缜评传》等。
内容简介
宋高宗赵构绍兴七年(1137),卒于南宋孝宗赵眘 淳熙八年(1181),终年四十五岁。吕祖谦祖上为赵宋 政权的世臣,有“累朝辅相”之称。自宋开国以来, 历有吕蒙正、吕夷简、吕公弼、吕公著、吕希哲等任 宰相之职,封侯受爵。 吕氏家族从山西迁徙至安徽,又从安徽迁居北宋 时的京城河南开封,逐渐成为显赫的官宦世家。由于 金统治者进攻中原,1126年开封陷落,徽宗赵佶和钦 宗赵桓父子被虏。建炎南渡,高宗赵构即位,建都临 安(今杭州),过着半壁江山的小朝廷生活。吕祖谦曾 祖吕好问携全家随之南渡,迁居浙江婺州(今金华), 定居下来。吕祖谦的祖父吕绷中任右朝靖郎,伯祖吕 本中为中书舍人,父亲吕大器为右朝散郎,而吕祖谦 本人亦曾“以祖恩补将仕郎”,但未正式袭职。他后 来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步入宦海的。根据吕祖谦祖先历 任高官的史实来推断.吕氏家族迁居婺州以后,虽然 家道已经逐渐衰落,不如南渡前那样兴盛,但在当地 无疑还是著姓望族。 吕祖谦在隆兴元年(1163)以前,主要从事于问学 、寻师访友、参加科举考试,为早曰登上宦途而努力 ;隆兴元年以后,即进土及第直至病死约十八年的时 间,主要活动则是讲学、著述及参与政事。 吕祖谦从小就学“中原文献之传”,这是他的家 学渊源所致。吕氏家族南渡以后,继承了这种“家风 ”,而尤以“中原文献之学”为盛,一门之中认真研 究历史文献而代代相继。吕祖谦一生治学深受此“家 风”的影响。 二、从师受业 吕祖谦最早的老师是其伯祖吕本中。吕本中是当 时有名的学问家,其特点是“不名一师,不主一说” ,常年耳濡目染,娴熟于心。吕祖谦受吕本中影响很 大,他完全继承了伯祖“不名一师”的传统,一生从 师多人。他也同样继承“不主一说”的治学传统,学 术上“泛观广接”,形成了浓烈的调和色彩。 吕祖谦的第一位老师是林子奇。林子奇,字少颖 、又字拙斋,称三山先生,侯官(今属福建)人。林子 奇是吕本中的学生,对吕本中的教诲领悟颇深,并多 有发挥,深受吕本中的赏识,被称为师门“高弟”。 吕祖谦受父亲之命,师事之。作为吕祖谦的启蒙老师 ,林子奇对吕祖谦要求甚严,吕祖谦受其影响很大。 林子奇之后,吕祖谦的老师是汪应辰、胡宪。 汪应辰,人称玉山先生,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 附近)人。他也是吕本中的学生。汪应辰抗金态度颇 为坚决,力斥议和.因此而得罪秦桧,长期被贬谪, 以讲学为业。汪应辰的学术风格接近吕本中,史称其 “为学博综诸家,粹然为淳儒”。吕祖谦学术思想博 杂的特点,从渊源看,一方面是家学所致,另一方面 ,受汪应辰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政治思想方 面,汪应辰对吕祖谦的影响也很大。汪应辰对金兵入 侵的基本立场及其策略思想对吕祖谦的影响尤为重大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