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话/跟大师学国学

三国史话/跟大师学国学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16.00
折扣价: 10.40
折扣购买: 三国史话/跟大师学国学
ISBN: 978710106689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宦官 讲起三国的纷争来,大家都知道其乱源起于后汉。后汉末年为什么会 乱呢?大家都知道其根源是灵帝的宠信十常侍,因此而政治紊乱,引起黄 巾的造反。因黄巾的造反,而引起刘备和孙坚的起兵。又因灵帝死后,少 帝即位,国舅何进要诛戮宦官,而引起董卓的进京。因董卓的十常侍乱政 图进京,而引起废立之事,又因此而引起袁绍、曹操等纷纷起兵讨卓,天 下就从此分裂了。然则后汉的祸源,最大的便是十常侍,这还是人谋之不 臧。写《三国演义》的人,说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好像有什么定数似的,恐怕未必其然了。然则宦官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 历来读史的人,怕知道宦官之为害者多,知道宦官的来源者少。我不妨借 此机会,和诸君谈谈。 所谓宦者,大家都知道是曾经阉割的人。近代的俗语,亦称为太监。 那是因为在明朝,他们所做的官,有二十四个,都称为某某监之故,这是 不难解的。然则何以又称为宦者呢?在后汉时代,这一种人,威权很大, 败坏政治很利害,所以写《后汉书》的人特地替这一班人做了一篇传,《 后汉书》(宋刻本)名为《宦者列传》,《宦者列传序》里说:“中兴之 初,宦者悉用阉人。”这句话,和我们通常的见解有些不符。通常的见解 ,都以为宦官就是阉人,现在却说光武中兴之后,宦官才全用阉人,那么 ,自此以前,宦官就并非阉人了。所以有人疑心这“宦”字是错的,说当 作“内”字。然而他这句话,实在是错的。 宦字的意思,本来并非指阉割。而宦官二字,亦本非指阉割的人所做 的官。 我们所谓五经,中间有一部唤做《礼记》。《礼记》的第一篇是《曲 礼》,《曲礼》里有一句:“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学就是进学校,宦 是什么呢? 须知道古代所谓学校,和现代全然不同。现代的学校,必须要传授些 知识技能,古代的学校则全无此事。古代的学校亦分为大学小学,所谓小 学,只是教授一些传统的做人道理以及日常生活间的礼节,如洒扫应对进 退之类。又或极粗浅的常识,如数目字和东西南北等名称之类。根本说不 上知识,更无实际应用的技能。 至于大学,其中颇有些高深的哲学,然而宗教的意味是很浓厚的。《 礼记》里又有一篇,唤做《文王世子》。《文王世子》说:当时大学中所 教的,是诗、书、礼、乐。这并不是现在的《诗经》《书经》《礼记》等 等。须知古代的人研究学问的很少,而古人的迷信,却较后世人为深。当 时的人对于一切问题的解释,都含有迷信的意味。所以在后世,学术和宗 教是分离的,在古代则是合一的。所以古代的学问只存于教会之中,而教 育权也操在教会手里。古代教会中非无较高深的学问,然总不能全脱离宗 教的意味。至于实用的知识技能,则是他们所看轻的,学校里并不传授。 所谓诗、书、礼、乐:礼即宗教中所行的礼,乐即宗教中所用的乐,诗就 是乐的歌辞,书大约是宗教中的记录。在古代,历史和宗教中的经典,也 是分不开的。印度和西藏都是如此。古代学校中有所谓养老之礼,其仪式 非常隆重。天子对于所养的老人,要自己割好了肉,捧着酱送去请他吃。 吃了,还要自己斟酒,给他漱口,就因为他是一个宗教中的长老,与不带 迷信色彩的师长不同。《礼记》上还有一篇,唤做《王制》。《王制》里 有一句说:“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释奠是一种祭祀之名。发兵出 去,打了胜仗,回来却在学校里去举行祭礼,就可见古代学校不是一个学 术机关,而其宗教意味极为浓厚了。古书上说学校制度的地方很多,不能 全说他是子虚乌有,然而从没见古书上记载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知 识技能,就是为此。 然则古人没有应用的知识技能么?不然。我们知道:所谓三代之世, 已有较高度的文明,其时有许多事情,已非有专门知识技能不能办,就是 现在所传的几部先秦子书,其中包含专门的知识技能也颇多,不能说全是 后人伪造的。然则古人的知识技能,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从宦之中得来 。 古人解释宦字,有的说是学,有的说是仕,的确,这二者就是一事。 因为在古代,有些专门的知识技能,就是在办理那件事的机关里,且办事 且学习而得的,从其办事的一方面说,就是仕。从其学习的一方面说,就 是学。 读者诸君,总还有读过《论语》的,《论语》的《先进篇》有一段, 说:“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 ,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路再鲁莽些,也不会主张人不 学就可以办事。子路只是看重且办事且练习,而反对不能直接应用的知识 ,和现在的人看重应用技术,而藐视高深学理一般。这就是重视宦而轻视 学。汉时皇室的藏书,由刘向和他的儿子刘歆编成一部书目,谓之《七略 》。班固《汉书》的《艺文志》,大部分就是抄录他的。他对于每一类的 书,都有推论这种学问从何发源及其得失的话。其论先秦诸子之学,都以 为是出于一种官署,就是为此。然则宦就是在机关中学习做公务员。公务 员中,自然有出类拔萃,有学术思想的,就根据经验,渐渐地成立一种学 术了。P5-8 历史学家 严耕望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知名学者 虞云国   史学大师吕思勉既有代表其学术高度的《两晋南北朝史》,又有通俗读物《三国史话》,各擅胜场,令人叹绝。比起吕思勉那样著作等身、创见迭出的大师,我等只有汗颜的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