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作者: 韩和元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7.30
折扣购买: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ISBN: 9787301215258

作者简介

韩和元,广东生产力发展研究会**研究员、某资产旨理公司首席宏观研究员。曾成功地利用米塞斯-哈耶克货币供应与经齐周期模型对2008年经济危机予以预警,美国《经济观察家》杂志认为,韩和元是此次金融危饥的*早预警者。 已出版著作: 《**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通胀的真相》 《告别恐慌:经济兴衰的密码与复兴之路》 《中国经济将重蹈*本覆辙》 《我们没有阿凡达:中国软实力危机》

内容简介

无法自拔的循环圈 不幸的是,现在世界多国**具备上述的三个条件。这就意味着全 球都陷于这样的循环中不能自拔: 首先是创新停滞,其直接结果是社会生产增长乏力。包括社会福利 支出和行政支出、*费支出在内的社会支出大于社会产出,由此而形成 产出缺口。这一缺口导致了初始的主权债务问题。**在种种谬误的指 导下,以印刷钞票制造通货膨胀的方式,来予以应对。 中央银行人为压低利率,进而造成信贷的扩张。它往往误导投资者 和消费者,使他们热衷于投资和消费很多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赢利 和消费的项目。这自然能够造成一时的表面繁荣。在这样的景气时期, 企业的现金流增加并超过偿还债务所需,因此产生投机的陶醉感,这无 疑会强化企业家的冒险精神。泡沫亦就此逐步形成,泡沫一旦形成后, 信用便急剧扩张。患有这种传染疾病的人不仅比平时*自由地使用信 用,而且他们实际上也具有*多的信用。这时,由于心理预期驱动出现 了投机热情,正是这种热情将资产价格拉上天,使得每个人都能得到廉 价的信用,他们似乎都赚得了巨大的收益。也由于当时流行的一种轻率 的爱冒险的情绪,人们愿意比其他时候*多地提供和取得信用,甚至向 没有资格取得信用的人提供信用。 **之所以采用这种通胀式的应对,其目的就是让包括家庭和企业 在内的私人部门的信用借此扩大,让私人部门的财政赤字代替**的公 共财政赤字。这种人为压低利率的应对,其结果只能是,制造出大量错 误投资的伪繁荣。 随着时间流逝,整个社会的时间偏好也开始改变。这时不管**是 否愿意加息,也不管**有没有加息,事实上的纯利率都遵循着自然规 律而上升(当然,当**采取逆周期的货币*作即大肆扩张信用时,会 导致这一进程放缓)。那些依靠低资金成本维系的错误投资和高杠杆化 的运作,将无可避免地难以为继,继而便是衰退来袭,私人部门的资产 负债表急剧恶化。而**基于维持社会和经济稳定的诉求,为了防止过 度“去杠杆化”,又不得不救助那些错误投资。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在2001 年的应对,就为这一**行为做了*好的诠释。 为应对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美国**在原来的福利支出上又增多一 笔对错误投资的救助成本。也就是**为了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而将 原本属于私人部门的债务主动地接下来。这种承接一旦成为负担,自然 会对生产力形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救助资金有着明显的急切性,而常 规福利支出又带有明显的刚性,这无疑对直接影响生产力提高的人力资 本和科技投入形成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进一步制约生产力的提高, 一方面是产出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大债务的形成。面对这种形 势,**不得不进一步释放流动性。 但问题在于,此错误激励只会制造*大的泡沫。自2001年起,在 美联储连续多达11次的降息刺激下,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急剧膨胀。随 着时间偏好改变,纯利率上升,这些错误的投资都将难以为继,继之 而来的只能是*大的衰退。 那么,以后呢?**一定会再次基于维持经济稳定的诉求,对那些 错误的投资予以再救助。我们已经走在了因循守旧的老路上,这远不是 **救助计划的结束,而仅仅是开始。当这本书摆到书店的货架上时, ***多的救助计划怕是早已公布并已实施。 如此,在原来的“福利支出+对错误投资的救助成本”之上只会再 添一笔庞大的救助成本,债务泡沫也只会因此而越滚越大。为去债和维 持经济增长,**不得不再次释放流动性,*此错误激励,只会制造出 比先时*大的泡沫。时间偏好改变,纯利率上升,错误投资难以为继, 继而便是*大的衰退。**不得不对那些错误投资再救助,债务泡沫将 继续扩大…… P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