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

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
作者: (美)亨利?马西、内森·塞恩伯格 著;武怡堃、陈昉、韩丹 译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
ISBN: 978751006384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63年,当西尔维娅·布 洛迪和西德尼·阿克塞尔拉 德开始性格演化的研究时, 他们问参与项目的家长们对 新生儿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大部分家长都回答希望他们 成长为快乐和成功的人。在 1994年,我们问已是成年 人的这些孩子们,世界上什 么带给他们未来最大的幸福 ,他们几乎总是说:养育一 个家庭,培养出满足、自信 和有能力的孩子。因此,尽 管经过了一代人的变迁—— 这期间,许多男性更加积极 地参与到孩子们的生活中, 许多女性更多地投身家庭以 外去获得成就,这在从前都 是男性所追求的——人们关 注的核心仍然是他们后代的 福祉。然而,正如父辈的艰 苦跋涉一样,问题依然在于 :你如何从这里到达那里。 养育孩子仍然是生活的 基本旅程之一。母亲和父亲 应该如何对待他们的孩子, 才能使他们对孩子的愿望成 为现实?这样的困境折磨着 哪怕最坚强的父母。有大量 的建议、研究和书籍都在探 讨给孩子多少满足和纪律, 以及这两种方式会分别带来 怎样不同的结果,这些问题 意味着我们文化非常关注究 竟如何能给年轻一代最好的 东西。儿童精神病学家都了 解,父母在抚养孩子的问题 上非常担忧,因为即使他们 的孩子没有症状,他们也会 寻求帮助。他们经常来咨询 ,仅仅只是因为焦虑他们和 孩子在一个比过去有更多刺 激、更少结构和权威的混乱 社会里应该怎么过。 本章描述的3个男人和4 个女人,作为成年人的他们 过着很充实的人生。他们的 经历揭示了父母是如何使孩 子过上这种生活的。从76个 被试的大组里选出7个人构 成了这个小组,父母在他们 的童年早期是做得最好的— —对孩子有同理心、投入、 关心、有条理、亲切、有回 应。30年后的现在,他们在 这群被试里是生活得最好的 。我们这么说,并不意味着 他们成名或者富有,而是他 们获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东 西,那些都是良好生活的基 本构成要素。他们风度翩翩 ,令人愉快,目前没有经历 情绪上的痛苦(虽然有两位 受益于过去的心理治疗), 工作成功,关心他人的生活 ,婚姻幸福。我们将让他们 的生活来告诉我们,并去聆 听父母和孩子的真心话。在 如何抚养好孩子这条路上, 我们相信他们展现了某些基 本的东西。不过,没有任何 父母是完美的,也没有什么 生活是完全免于痛苦的。他 们向我们展现了他们如何克 服生命中的问题,以及困难 又是如何塑造他们的。 对于本章,我们本可以 选择另外几个典型的人,他 们目前尚未结婚,也没有恋 爱,父母也非常优秀。然而 ,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 生活中缺失了什么,他们正 在寻找某种关系,而我们在 这一章想讨论那些对生活感 到满意的人。另外,有些人 婴儿期的养育是不幸的,成 年后发展得很好,另外一些 则早期养育方式良好,成年 后却并不出色。第四、五章 将讨论他们的生活。本章, 我们将追寻这7个人的生活 轨迹,他们幼年受到了很好 的养育并实现了他们的美好 愿望。 尼古拉斯 尼古拉斯(尼克)30岁 时,我们请他描述儿时成长 过程中他与父母的关系。这 个体格健美的红发男人是个 经济学教授,他刚刚下班回 来,很惬意地向后靠在椅子 上,松开领带。然后,他清 晰坚定地开始讲述,急切地 传授他的亲身经历,并通过 参与来了解自己。 “我认为我和父母很亲近 。我没有真正过多地想过这 些,觉得这理所当然。虽然 父亲陪我做了很多事情,陪 我读书,晚上编故事,跟我 玩拼图游戏,但我还是跟母 亲在一起的时间更多。好像 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时间,这 一切就是那么自然发生的。 我不记得对他们隐藏了很多 东西,但是我也没有总是把 一切都告诉他们。那时我有 一种完美主义倾向,现在还 是,所以如果有让我觉得不 太得意的事情,我会放在一 边不告诉他们。但在大多数 情况下,我们一起做了很多 事。”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