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与伟大--泰戈尔传

谦卑与伟大--泰戈尔传
作者: 白开元|
出版社: 河南文艺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2.80
折扣购买: 谦卑与伟大--泰戈尔传
ISBN: 9787555915690

作者简介

白开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译审。1965—1969年,被派往达卡学习孟加拉语。曾出版《寂园心曲》《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十四行诗选》《泰戈尔爱情诗选》《泰戈尔儿童诗选》《泰戈尔哲理诗选》《跟着泰戈尔去旅行》《泰戈尔谈人生》《泰戈尔谈教育》《泰戈尔谈文学》《吉檀迦利》《纳兹鲁尔·伊斯拉姆诗歌选》等十余部译著。系《泰戈尔全集》主编之一。

内容简介

难得一知己:伉俪情深世无其匹(节选) 遵从父亲的意见,蜜月结束之后,泰戈尔把十一岁的新婚妻子穆丽纳里妮送到洛雷多霍斯女子寄宿 学校学习英语。 鉴于她的文化基础较差,校方派一名教师单独为她上课。寒暑假回到家里,她按照泰戈尔为她定的课程表刻苦学习孟加拉语、英语和梵语,提高文化水平。在泰戈尔的指导下,她用孟加拉语改写梵语简易读本《罗摩衍那》,还在公园路索登特罗纳德府上公演的泰戈尔剧作《国 王和王后》中扮演纳拉亚妮。 渐渐地,她在文艺方面与泰戈尔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 1886 年,十四岁的穆丽纳里妮生下长蓓拉,忙于哺育照看孩子,几乎就没有时间再学习。 从1890 年到1900 年,泰戈尔主管家族 田庄,在北孟加拉和奥里萨邦各地奔波,养育女儿的担子,落在缺少生活经验的妻子肩上,她时常感到疲乏,感到寂寞。 1888 年 11 月 27 日,泰戈尔的儿子罗亭德拉纳特·罗梯出生,十六岁的穆丽纳里妮有了两个孩子,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异常辛苦。 穆丽纳里妮还是个少女,社会阅历欠缺,不善与富家女相处,难免有些磕磕碰碰,满腹委屈,只能在信中对丈夫诉说。 泰戈尔在回信中好言劝慰:小妹,你不要无谓地伤心,尽量怀着一颗平静而满足的心,应对各种事件。我时刻在心中这样努力着,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成熟起来。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苦乐时刻在变化。 淡定面对哄蒙欺骗、损人利己是困难的,但不这样面对,人生的负担将渐渐难以承受,就不可能守护心中的崇高理想。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如果一天天在不满意和烦躁中、在与客观环境中的一些细小阻力的对抗中消度岁月,那么,这一生就会碌碌无为。 博大的恬静、高尚的淡泊、超越功利的情义、不谋私利的行为……这体现人生的成功。……我知道,你为我受了不少苦,可我坚信,在爱的宽容和吃苦受累中获得的那种幸福,在心遂意满和自我满足中是没有的。 眼下我的唯一希望,是让我们的生活尽量简朴,让我们四周的环境宁静、欢悦,让我们的人生旅程远离奢华、充满善德。 国家的事业高于个人的事情。 ……我如此急切地要让你们远离加尔各答的利益之神的石庙,来到这僻静乡村,是因为在这儿,有一点儿东西就觉得足够了,不会误认为谎言就是真实。 在这儿,时刻牢记誓言,不是件难事。 1890 年8月初,二哥索顿德拉纳特获得休假机会,前往英国度假。 泰戈尔怀念留学期间结识的英国朋友,和他一起前往英国,然而,与上次出国留学不同,这次有了家庭牵挂,一路上对妻儿的想念越来越浓烈,以至于梦境中回到妻儿身边。 他在信中描写了梦中的情景:星期日夜里,我的灵魂脱离躯壳,飞回了朱拉萨迦。 你睡在一张床上,身边躺着小丫头蓓拉。 我同你稍稍亲热了一番,我说,小媳妇,你记住,今天夜里,我脱离身躯,回家与你团聚了。 等我从英国回来,我要问你,你可曾见到我。 接着我吻了蓓拉,又悄悄地回到船上。 我病倒的时候,你们会想起我吗? ……旅途中我神魂不宁,急于回到你们身边。回国进了家门以后,再也不想到哪儿去了。 泰戈尔在沙哈查特普尔巡视水稻和黄麻生长情况,远离亲人,心里空落落的,过几天就写一封信诉说思念:“今天我离家来这儿已整整一个月了。 我发觉,田庄里杂事缠身,居然已住了一个月。 之后,我的心就往家里飞去了。”他担心妻子的身体,信中叮嘱:“下次写信告诉我,上午、下午你是否到楼顶上散步。 另外,告诉我是否遵守其他生活规则。 我估计你把脚搁在椅子上,轻轻地摇晃着,舒舒服服地读小说。 你头晕好些了吗?” 泰戈尔在乡下,白天很忙,要处理佃户的问题,主持乡村小学的会议,安排新年度农田承租仪式,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抱怨说,处理田庄事务,非常麻烦,与他的诗歌创作毫无关系,还说“看来,诗歌和俗事难以和睦相处”,甚至说他心里不愿过乡绅生活,为不能协调理想和现实而感到苦恼。 独自在外的泰戈尔,在约定的时间收不到妻子的信,他心情沮丧,胡猜乱想,回信中表示不满:“我从未见过像你们这样不知感恩的人。 ……我不断写信,养成了你们的坏习惯。 ……你如果一星期写两封信,我会认为这是莫大的奖励。 ……我为何这么傻,以为每天给你写信,你也许心里会快活点儿,不写信,你会担忧,究竟如何,只有上天知道。”收到妻子应付差事般的干巴巴的信,忍不住在信中吐露心中的不快:“我难道没有权利知道你黄昏时分的心思?我难道是只知道白天干活儿的人? 为什么不写信告诉我你心里想的一切? 看了你前两天的来信,我如坠五里雾中。 琢磨半天也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好像有一条毯子捂着你的心。 唉,算了! 研究玄奥的心理活动,不会有成果,最好是囫囵吞下信中所有的话。” 当然,泰戈尔深知,妻子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在学识、文化和志趣等方面,两人有天壤之别。 所以,他从不强迫妻子去做违反她心愿的事情。 他在信中体谅地对妻子说:“你不必想方设法让我开心,有真诚的爱就足够了。 如果事事处处,你的想法和我完全一致,当然很好,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我如能把我想知道的一切也让你知道,我想学的知识,你也和我一起学,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这样,生活中,两个人事事处处携手并进就会容易一些。 做任何事情,我无意把你抛在后面,但逼你受苦,我也于心不忍。 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收获,我没有本事把我的一切完全融入你的天性。 所以,没有必要为那些事发牢骚。” 泰戈尔常年在农村处理田庄事务,与妻子聚少离多。 二女儿蕾努卡出生后,沉重的家务压得妻子快喘不过气来了。 她多次要泰戈尔考虑让她和孩子去希拉伊达哈居住,这样,泰戈尔处理杂务之余,可腾出手帮她一把,减轻她的负担,然而,泰戈尔对搬家一直犹豫不决,原因是,朱拉萨迦祖宅里,传统大家庭的伙食实行供给制,每天做的饭菜配送给各家,伙食经费来自田产,但谁离开加尔各答到外地生活,就得花自己的月份钱维持生计。 泰戈尔的月份钱有限,担心单靠月份钱维持不了正常生活。 最后,促使泰戈尔毅然迁居的直接原因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妻子虽上了两年学,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还不能为孩子上课。 再说,他不想让孩子像他小时候那样,到“监狱”般的公立学校读书。 孩子的学习是头等大事,泰戈尔不敢掉以轻心,咬了咬牙,回到加尔各答,请了几个人,帮他一家人带着必要用品,1898 年年底,举家迁居希拉伊达哈。 起初,一家人住在一只船上。 后来受糟糕天气的影响,才决定搬到公事房居住。 1.还原格律诗原作真貌 还原泰戈尔孟加拉语格律诗原作的真貌,传达其丰富意蕴。 2.一手文献丰富 (1)首次再现泰戈尔对三十多个国家的访问细节。 (2)珍贵图文,再现其珍视亲情、友谊的暖人事迹与细节; (3)全面展现泰戈尔作为文学家、艺术家在诗歌、戏剧、音乐和绘画等领域的发展。 3.赠送《<飞鸟集>赏析》 全本赏析,国内shou部,学术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