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悟鉴:上中下

通史悟鉴:上中下
作者: 贾康田|责编:张超琪//黄雪彬
出版社: 中国文联
原售价: 189.00
折扣价: 117.20
折扣购买: 通史悟鉴:上中下
ISBN: 9787519053123

作者简介

贾康田,中共党员,1965年生于山西曲沃,太原工业大学( 现太原理工大学 ) 工学学士,北方交通大学( 现北京交通大学 ) 工商管理硕士,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正高级工程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太原理工大学客座教授。1989年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央企、国企从事施工项目管理、铁路建设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在国内多种报刊发表多篇论文。作者凭借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执着追求快乐人生,对人生有较深的理解和感悟,曾著有《智乐人生》一书,2010年11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数十年以来,作者对文史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史料、深入田野,通过对中国历史系统地学习、思考、研究,写就《通史悟鉴》。

内容简介

开创帝制 秦始皇嬴政(前 259—前 210),嬴姓,赵氏,名 政,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 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他奠定了中 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zh ì)誉为“千古一帝”。但秦始皇为了巩固政权,贪图 享乐,横征暴敛,失去民心。秦王政完成了统一中原的 大业之后,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认为自己功过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 帝”,自称为“始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 “皇帝”称号的君主,史称“秦始皇”。秦始皇开创了 帝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 称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命为制 ,令为诏。大臣只有参政议政事权,没有决策权。中央 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三公:丞相、御史大夫、 太尉,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九卿:奉常(掌管 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 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 马和国家马政)、廷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 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 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和少府(掌管专供 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地方上废除 分封制,代以郡县制,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 秦朝天下初分为三十六郡,后扩大增至四十六郡。郡县 制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和官僚制则代替了 贵族的世袭制。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对 地方的控制,真正实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 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局面,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 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故 有“百代都行秦政法”[1] 的说法。为了巩固政权,秦 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政策,确定土地私有,统一户籍管 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兴建水利,凿筑灵渠沟 ,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为了抵御北边匈奴人的侵扰,开 始北筑长城,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 连接起来,成为万里长城。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带给了我们什么? 治国理政的良方、被无数次锤炼的真知灼见、丰富人生的精神财富…… 《通史悟鉴》共上、中、下三册,从夏商至明清,追本溯源,尽力还原了历朝历代盛衰兴亡的真实面貌,是市面上少见的通史作品。精准定位的小标题,穷尽式的梳理和考证,为方便读者阅读而梳理的知识典故、经典智慧,还有精心梳理特别赠送给读者的《中国先秦君王简表》《历代中国皇帝简表》。 知来路,明去处。本书可以帮助广大历史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整体把握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开阔眼界、提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