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上观千年

壁上观千年
作者: 穆思如
出版社: 上海远东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壁上观千年
ISBN: 9787547619162

作者简介

思如,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市公司董秘。“90后”历史发烧友,游迹遍布西亚北非古国,对中外交流历史兴趣浓厚。

内容简介

孑然一身,唯有执念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关羽丢了荆州,刘备复仇出兵,不幸夷陵战败,落了个白帝城托孤,自此诸葛亮扛起了蜀汉大旗。北伐是诸葛亮的志愿,也是刘备的遗愿,诸葛亮在隆中制定的北伐大计是有前提实施条件的,需要“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现下荆州已失,必须坚定执行南抚夷越之策了。 夷陵之战后,诸葛亮采取与吴联盟,稳定后方及内部,令蜀汉得以喘息,之后便开始南征,平定了夷越之地,解了诸葛亮北伐的后顾之忧。盘点五次北伐,诸葛亮如此执着,至到其生命尽头也在思考如何北伐一统天下,反而让人觉得他过于拘泥于“北伐”二字,以至于陷入了军事冒险。 北伐前必先稳南中 三国时期,南中的地理范围很大,包括现今云南、贵州、四川南部和缅甸东北部等地,从秦至东汉的几百年间,陆续有汉人迁至南中,形成了南中部落首领与汉族地方豪强共存的局面。当时的益州分为北部和南中两大块,大致以长江为界,面积相当,北为北部,南为南中,南中的各类物资也相对丰富,比如朱提铜、越嶲铁、贲古铜、云南银、采山锡、律高锡等。诸葛亮内心明了,如果以益州为北伐基地,那么南中就是益州的大后方。没有益州,北伐无法启动;没有南中,益州就实力减半。 刘备当年入蜀后,在益州南部、南中地区设置了戍卫重镇,是蜀汉政权在那里设了最高长官 “庲降都督”,专管南中事务,出任庲降都督一职的通常都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心腹,比如李恢、马忠等人。若是南中叛乱不止,诸葛亮自是没有底气北伐的,平定南中后,诸葛亮调整了南中的行政区划,进一步郡县化后更便于统治。随后,蜀汉加大了开发南中的力度,兴修水利,大兴屯田,开凿更多交通要道以加强蜀汉与南中的联系。 此外,南中地区还是重要兵源征集地。由于蜀汉人口比较少,夷陵之战又折损了大量士兵,有了南中兵源补充后,诸葛亮北伐的底气才又更足了些,且南中民风剽悍,蜀军的整体战斗力能得到提升。终于,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己任的战争机器发动了。 自228年春至234年冬,诸葛亮帅军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征伐: 【第一次北伐】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返回汉中。 【第二次北伐】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蜀军粮尽退军。 【第三次北伐】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成功得到二郡。 【第四次北伐】建兴九年(231年),蜀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李严运粮不继,蜀军粮尽退军。张郃追击蜀军至木门,被蜀军射杀。 【第五次北伐】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蜀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以血肉之躯积累经验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大致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和第五次),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和第三次),以及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据正史记载,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中,仅有两次是真正从祁山出兵伐魏的。 诸葛亮五次北伐路线图 公元226年,年轻的曹叡在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魏国出现了混乱。看准时机后,诸葛亮于公元228年,“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出自《三国志》)。当时赵云还在,也没有太多的内忧,可以说是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不过蜀汉军团遭到了曹魏军团的顽强抵抗,诸葛亮原计划通过攻占祁山来开辟一条通道,但由于粮草缺乏,第一次北伐行动效果欠佳。接着开启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北伐,诸葛亮都面临了缺粮缺资和曹魏大军的强势反攻,期间均未能大获全胜。 而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也是最具戏剧性的,无论是司马懿的围攻,还是蜀汉的内讧,都令这次北伐阴影颇重。虽然诸葛亮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分兵屯田以保障粮草,但在与司马懿对峙一百多天后,并没有发生他想象中的胜利。最终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临终进行了最后的部署,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魏延和姜维负责断后,历时6年的诸葛亮北伐终于结束了。对于诸葛亮而言,失败是成功之母,更是下一次胜利的铺垫,临了了还获得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殊荣,但对蜀汉的百姓而言则是无穷无尽的灾难。 定军山下诸葛亮墓,摄于汉中 后世也有观点认为,诸葛亮北伐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还是起到了牵制曹魏的作用,尤其在夺取了武都、阴平二郡后,有利于加强蜀汉的防御。但事实上蜀汉连年用兵,消耗殆尽了刚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诸葛亮病逝后,蒋琬等人则采取了防御战略,直到姜维掌军权后重启了北伐,几乎年年出兵,结果只能是民不聊生,蜀汉最终于公元263年崩溃。据《三国志》载,当时蜀汉全国 “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可是“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也就是说九十四万人口,却要供养十四万二千的军人和官吏,兵民、吏民比例严重失调,正常的工农业根本就无法进行,难怪东吴五官中郎将薛珝出使蜀汉时感叹看到的衰败景象:“经其野,民有菜色。” 相较于专业的历史著作,本书的阅读难度大大降低,纯粹从一个历史爱好者的角度娓娓道来。本书以新朝的建立者王莽为始,以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刘娥为终,讲述从公元1年至公元1000年间,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那些重要的影响者。在千年的风云变幻中,抛开“断代”的常规思维,清空原来那些似是而非的认知,从社会形态、政治制度、民族迁徙与融合等多视角的连续变化中,回溯历史,为更理性地认识过去和当下提供一种不同于教科书的视角。